12.02 重組事件鬧“烏龍”吉藥控股信披違法被處罰


重組事件鬧“烏龍”吉藥控股信披違法被處罰

製圖:旭日

中國聯合商報 記者 程宗良 實習記者 劉宇鑫 北京報道 11月28日,吉藥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吉藥控股”)發佈公告稱,已於11月25日收到證監會吉林監管局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信披違法,吉藥控股被處以60萬元罰款,吉藥控股董事長孫軍、董事張亮、財務總監張忠偉分別被處以30萬元、30萬元、10萬元罰款。11月28日,吉藥控股報收3.79元/股,下跌3.32%,總市值約為25.24億元。

重組事件鬧“烏龍”

今年7月11日,吉藥控股發佈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籌劃收購修正藥業100%股權事宜。但7月24日晚間,吉藥控股發佈了終止此次重大資產收購。不過公司同時稱,“根據2019年6月20日證監會發布的‘關於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的決定(徵求意見稿)’,該辦法具體實施細則尚未出臺。經公司與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友好協商,待該辦法具體實施細則出臺條件成熟後,再繼續推進謀劃上市公司控股權轉讓、籌劃發行股份等方式購買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事宜。”言下之意,重組仍有可能繼續。復牌後,受重組有可能繼續的影響下,吉藥控股股票於7月25日、26日連續兩個交易日漲停。

值得注意的是,7月26日晚,公司又發佈了更正公告。稱鑑於目前重組方案尚不具備實施條件,繼續推進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面臨較大不確定因素,雙方一致同意解除《意向協議》,公司與修正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不再籌劃相關重大資產重組事項。從“繼續推進”到“不再籌劃”,情況完全變樣,股價也急轉直下。截至11月29日記者發稿前,吉藥控股股價報收3.75元/股。

但7月26日,修正藥業便發表聲明否認吉藥控股的表述。當日,創業板公司管理部也向吉藥控股發出問詢函,要求披露上述協議的真實內容。7月26日收市後,吉藥控股再發公告稱,因重組方案尚不具備實施條件,公司同修正藥業不再籌劃資產重組事項,修正藥業的借殼上市夢也宣告終止。

同時,公告還表示,由於公司經辦人員失誤,在傳遞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過程中,誤將修訂稿當做最終稿歸檔,致使《關於終止重大資產重組暨公司股票復牌的公告》中引用修訂稿中錯誤內容。

但這一“玄機”已經帶來了罰單,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修正藥業同吉藥控股簽署的《意向協議之解除協議》中,並不存在“繼續推進重大資產重組事項”等表述。

前途渺茫

今年6月,證監會就修改《上市公司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其中,證監會提出促進創業板公司不斷轉型升級,擬支持符合國家戰略的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資產在創業板重組上市。

對於業績下滑、股權質押比例居高不下的吉藥控股來說,被修正藥業借殼也是其拉昇市值的途徑之一。

根據吉藥控股2019年三季報,吉藥控股在2019年前三季度營收為8.55億元,同比增長42.11%;但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216.26萬元,同比減少88.03%。

此外,截至2019年9月30日,吉藥控股商譽餘額為8.54億元。根據吉藥控股對子公司未來經營情況的分析,公司商譽存在減值風險。

根據三季報顯示,在吉藥控股的前10名股東中,有5名股東,累計約3.2億股處於質押狀態,約佔總股比的48.33%。其中,控股股東盧忠奎有1.52億股處於質押狀態,第二大股東孫軍有1.26億股處於質押狀態。

吉藥控股曾表示,由於產業佈局不集中,管理較為分散等因素,經董事會審慎對待和研究,下一步將集中精力圍繞現有的核心主業,對於其他產業逐步實現整合。然而由於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吉藥控股的重組變得前途渺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