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中低年級男性教師為何總“缺席”

其實,不止山西太原,在全國各地,教師隊伍男女比例失衡的現象普遍存在。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各地學前教育和義務教育階段男性教師數量稀缺,且整體呈現學生年級越低,男教師配比比例也越低的態勢。(人民網)

“黑髮積霜織日月,粉筆無言寫春秋”,在當今社會,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正在逐漸形成,教師成了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但我們也不得不面對一個很嚴肅的問題,那就是男性教師,尤其是中小學的男性教師,逐漸成為了“稀少資源”。又是何種原因導致了中低年級男性教師的“缺席”呢?

首先,社會認同感低是中低年級男性教師“缺席”的主要原因。當今社會,在低年級任教的男性教師總會被認為是一種“沒出息”的表現。因為長時間的與幼齡兒童接觸,男性教師也會變得有一些“婆婆媽媽”,使得更多人戴了一種有色眼鏡來看待低年級的男性教師。同時,因為工作原因,低年級男性教師的社會交際和朋友圈子本身就有限,這更導致了社會上其他人對他們誤解的加深。久而久之,大家便覺得低年級任教的男性教師很是“沒出息”的一種人,而由此帶來的惡果便是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若不從觀念上做好引導,從大眾潛意識裡提升男性教師的社會地位,那男性教師“缺席”的局面便難以得到改變。

其次,師範學院高考生源早已註定男性教師“缺席”的格局。全國各師範院校是培養教師的主要高校,也是教師後備軍的主要陣地所在,而師範院校招收的學子本來就是女多男少的局面,畢業後一部分的男生還選擇了考公務員、自主擇業等其它就業方式。在公考的面試招聘中,女生天然擁有的親和力顯得更具優勢,男性教師往往難以在這最後一關之中取勝,只能“飲恨而歸”。這些原因就導致了男性教師越來越少局面的出現。

最後,工作繁忙、工資待遇差、生活壓力過大是讓男性教師“缺席”的最後一根稻草。受傳統觀念的影響,男人在家庭中就應該起到“頂樑柱”的作用,應該是家裡的主要收入來源,說白了就是工資掙錢的多少。眾所周知的是,如果老師不開“課外班”“補課班”之類的小灶,收入往往難以得到保證,而校方一般都會禁止在職教師開辦此類培訓班,這無疑使得一些男性教師叫苦連天。而中低年級的教師工作任務也很重,不僅包括授課、備課、聽課、開會、教研、批改作業、教學反思等,還要撰寫各種政治學習、業務學習、讀書筆記等。如果擔任了班主任,還要負責班級的紀律管理,早上學生的晨練,晚上學生的自習等等,使得老師根本無法顧及自己的家庭。長期如此下去,男性教師“轉戰”其它崗位也就不足為奇了。

中低年級男性教師“缺席”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而是涉及教育根本的大問題。“教師是一個高度性別化的職業,教師群體的性別失衡一直是各國普遍面臨的問題。”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劉海峰曾如此表示,但如果一所學校缺少足夠多的男性教師,那麼男性性格中的果敢、剛毅、堅強、勇敢等特質也會相應的確實,這對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是極其不利的,同時也不利於學生對性別的認知。而且,男性教師在理性思維、邏輯思維等方面要明顯的強於女教師,能使得同學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對待問題。假如放任讓中低年級男性教師長期的“缺席”下去,那麼對國家的教育,對我們的下一代的培養將是一場不可避免的災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