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9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日本山口縣原本默默無聞,卻因為出了菅直人等9位日本首相而被視為“政治家的搖籃”,尤其是山口縣的荻市,雖然地處偏僻、人口不多,卻讓歷史愛好者趨之若鶩。走在這裡的老城區,可以看到明治維新的眾多遺蹟和古代武士的住宅群落。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明治維新的“胎動之地”

山口縣位於本州最西部,西北兩面瀕臨日本海,距朝鮮半島不遠,自古以來是連通日本本州島與朝鮮半島乃至中國的交通要衝。山口縣的荻市有一座“日本首相紀念館”,裡面展示著除菅直人外,歷屆山口縣出身的首相的蠟像,包括伊藤博文、桂太郎、寺內正毅、安倍晉三等8人。展館的一角還安放著安倍晉三的父親安倍晉太郎的蠟像。安倍晉太郎在政治上也頗有成就,可惜就在他距首相寶座一步之遙時卻因病離世。十餘年後,安倍晉三終於有機會替壯志未酬的父親入主首相官邸。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提到荻市就不能不提及吉田松陰的名字。吉田松陰享有明治維新“精神導師”的聲譽,他在家鄉開設的“松下村塾”培養出伊藤博文、木戶孝允、高杉晉作、山縣有朋等多名明治維新的領袖人物。松下村塾起初是培養武士的普通私塾,後來思想家吉田松陰因反對幕府而被囚禁於此,他便以這裡為基地傳授時事知識、闡述政治觀點。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剽悍民風造就鷹派政治家

山口縣在日本並非經濟發達的地區,當地三面環海,農耕條件不佳,但對外貿易發達,常年與風浪搏鬥使得當地人普遍很“剽悍”。與外界的頻繁交流又促進了人們思想的開放,日本最早接受西方思想的“荷蘭派”,從18世紀在山口縣就十分活躍,這使得山口縣成為日本資本主義思想的發源地之一。

山口縣的東北靠近日本天皇的傳統居住地京都,當時主張閉關鎖國的幕府政權讓接受了西方思想的山口縣人無法忍受。所以在明治維新期間,山口縣的政治家馳騁於日本政壇也就不奇怪了,而且這一政治傳統一直保持至今。也許是受了民風剽悍的影響,山口縣的政治家多以鷹派面目示人,安倍晉三當選日本首相時,就曾揚言“只管叫我鷹派好了,我一點都不介意”。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百年鍊鐵爐見證日本人的雄心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當時的日本人心中不安,當看到別國的堅船利炮發威時,日本人也開始焦急地製造自己的大炮。荻市就是百年前日本人制造火炮的實驗場,在這裡有一座高11.5米的反射爐,這個反射爐在當時十分先進。

值得一提的是,荻市現在還保存有很多完好的武士之家。走在武士之家的街道上,可見家家立著長長的圍牆,日式庭園裡精心修剪的古松訴說著往日的富有。從圍牆外觀可看出武家的富有程度。純白色的泥土圍牆說明主人身份高貴,而一半泥土、一半木板建造的圍牆則說明主人身份中等,還不夠富裕。現在,荻市的武家建築群已經成為了著名的觀光景點。

山口縣:鮮為人知的日本首相之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