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8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在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城北,有個範築先紀念館。圖為紀念館廣場。(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範築先烈士油畫像。(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範築先烈士紀念館的展板之一。(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範築先烈士紀念館的將軍遺物。(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範築先烈士紀念館一角。(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範築先烈士紀念館的書畫展。(中紅網江山攝)

邯鄲館陶有座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紀念館

位於範築先烈士紀念館的革命烈士紀念碑。(中紅網江山攝)

中紅網河北邯鄲館陶2014年6月26日電(江山)在著名抗日烈士範築先將軍的家鄉——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有一座範築先烈士紀念館。它位於館陶縣城北,庭院中心有一座用白色大理石雕成的範築先將軍塑像,巍然屹立。在塑像下面的黑色大理石碑上,鐫刻著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的“民族英雄範築先”,碑陰刻有範將軍傳略。紀念館大廳裡的眾多圖片、實物和繪畫,展示了範將軍光輝一生的事蹟。在紀念館大廳的兩側,還有範築先烈士書畫展和館陶烈士紀念碑。陪同參觀的館陶縣人大副主任牛蘭學、範築先紀念館館長孟法領,向記者詳細介紹了範將軍光輝一生的事蹟。

範築先(1881-1938),原名金標,字竹仙,1881年12月12日生於山東省館陶縣(今屬河北省)南彥寺村。

1890年,南彥寺村由群眾集資興辦了一所義學,範築先開始進入義學學習,他聰明好學,刻苦認真,放學後還主動幫父母幹活,深受義學先生張文彬的賞識,由於範築先歷次考試成績都在全校名列前茅,張老先生便給他起了一個字叫"奪魁",鼓勵他繼續學習,成為國家所需要的人才。

1904年,南彥村一帶遭受了嚴重的水災,顆粒未收,人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正在這時,清政府要擴編北洋陸軍,就派人到災區募兵。許多年青人為了尋找生活出路,加入了北洋軍。範築先也到馬廠報名加入了北洋軍第四鎮,當上了"備補軍",不久又升為"副兵"。範築先為人豪爽正直,樂於助人,深受士兵弟兄的擁護,加上他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人又聰慧好學,對近代陸軍的基本操練、步兵武器的常識和使用領會得很快,很受上峰的青睞,不久就被選拔入北洋陸軍第四鎮隨營學校學習深造,回到部隊後被提升為正目。

範築先由於治軍有方,成績突出,又被調入天津北洋陸軍講武堂炮兵科再次學習深造。他勤奮學習,刻苦攻讀軍事學術,以優秀的成績畢業後,被提升為哨官。範築先深深感到民族危機四伏,帝國主義列強橫行霸道,賣國清政府腐敗無能,逐漸萌發了民主主義革命的思想,立志富國強兵,建立中華民國。因此,他擁護孫中山先生髮動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壯舉,並於一九一二年加入了國民黨。

但民國以後的政局仍是南北對峙,軍閥混戰,範築先迫於軍令,隨北洋軍參加了一系列作戰。在蘇浙戰爭後,範築先痛於國內戰爭不息,毅然拋棄高官厚祿,自動離職回鄉隱居,並更名為"竹仙",以示象竹子那樣高風亮節。他在隱居期間,仍好閱讀古書,立志效法中國曆代的志士仁人,企圖追求探索一條振興國家的道路。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馮玉祥將軍也在五原誓師北伐,揮戈南下,東出潼關,進抵中原。面對大好的革命形勢,範築先非常振奮,在馮玉祥將軍手下的其同鄉第十三軍軍長張維璽的邀請下,他毅然復出,投入國民革命軍反帝、反封建、統一中國的戰鬥行列。他更名為築先(築路先鋒之意),表示其革命的決心。由於他多年的軍旅生涯,指揮有方,頗有建樹,被馮玉祥將軍委任為高級參議。但是,以後中國的政治局勢複雜多變,內戰仍不停息。1930年,又爆發了民國史上規模最大的軍閥混戰--蔣、馮、閻中原大戰。範築先以張維釜南路軍總司令部參議之職參預戰爭,雙方血戰數月,死傷三十餘萬生命,才結束了這場混戰。範築先目睹內戰之慘禍,決心再不就任軍職,拒絕張維璽共同去陝西的邀請,立志在地方上做些工作,為民眾謀利益,便到當時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部下任參議。1933年初,他被任命力山東省沂水縣縣長,後又擔任第三路軍指揮部軍法處處長。

1933年10月,範築先又出任臨沂縣縣長。他微服上任,革除舊弊,領導縣府官員參加體育鍛煉,打擊貪汙受賄的人員,並常親自走訪民間,瞭解人民的疾苦。他還嚴禁賭博、吸毒、提倡剪辮、放足、鼓勵婦女參加工作。他鼓勵農織,深人民眾,每逢災年,舉辦賑濟,救濟窮苦百姓。由於範築先的一系列措施,臨沂縣風氣漸新,人民生活相對有所改善。

1936年7月,範築先奉令調離臨沂縣,全城民眾夾道歡送,贈送範縣長一碗清水、一面鏡子、一塊豆腐、兩根小蔥,以表彰範築先主持縣政時明鏡高懸,一清二白。以後,範築先又奉令再次出任沂水縣縣長。

1936年冬,範築先升任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任聊城縣縣長。

1937年5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聯絡局書記彭雪楓以探望同學為名來到聊城,與範築先幾次接觸,使範築先更多地瞭解了中國共產黨關於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抗日的主張,這使範築先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更加擁護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領導下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主張。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全面的侵華戰爭,範築先聽到日軍侵華的消息,義憤填膺。立即請纓上陣,要求上戰場殺敵報國,表示絕不離開魯西,誓與山東共存亡,與日本侵略軍血戰到底。

這時,山東省政府主席韓復榘在大敵當前、民族生死存亡危在旦夕的時刻,竟然保存實力,拒絕服從統帥部的命令,不與日軍血戰,擅自準備放棄濟南等要地,將部隊撤至黃河以南。範築先奉令撤到黃河北岸齊河渡口,當他得知韓復榘退過黃河不是利用魯南山地抗擊日寇,而將部隊開往湖北避戰時,立即召集了部屬會議,他在會上說:"大敵當前,我們守土有責,不抵抗就撤走,何顏以對全國父老。我決心留在黃河以北守土抗戰,願隨我回去的就留下,不願回去的就渡河南退,決不勉強。"爾後,他馬上給韓復榘打了電話,表示堅決抗戰到底的決心。範築先將軍立即率部殺回聊城,動員民眾,收編各種抗日民眾武裝,發動山東人民,有錢的出錢,有槍的出槍,在各地建立民眾抗日救亡組織,很快組成了五個營的抗日部隊。

1937年10月下旬,日軍進逼黃河北岸,韓復榘再次電令範築先撤退。範築先大義凜然地拒絕了這一錯誤的命令,他在聊城主持部下開會,通過了給全國抗戰軍民的通電:"……築先黍督是區,守土有責,裂眥北視,決不南渡。誓率我遊擊健兒和武裝民眾,與日寇相周旋。成敗利鈍,在所不計,鞠躬盡瘁,亦所不辭。所望餉項械彈,時予接濟,俾能抗戰到底,全其愚忠。引頸南望,不勝翹企。"以後,全國各大報紙都轉載了這個通電,鼓舞了全國抗日軍民抗戰必勝的決心和勇氣。

範築先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決依靠共產黨人和進步愛國青年,很快建立了魯西北抗日根據地,成立了二十多個縣的抗日政權。為了培養抗日干部,堅持持久抗戰,他親自主持舉辦了博平軍事幹部訓練班,壽張政治幹部訓練班,還成立了政治幹部學校。範築先自己擔任校長,邀請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擔任領導職務,還成立了軍事教育團,隨營學校。為了全面動員民眾參加抗戰,範築先組織了許多抗戰群眾團體。為了更好地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範築先先後主持出版了《山東人》、《抗戰日報》、《先鋒月刊》、《戰地新聞》、《戰地文化》、《戰線》等刊物,把魯西北抗日局面搞得熱火朝天,轟轟烈烈。

範築先將軍多年戎馬生涯,作戰經驗十分豐富,在他的指揮和帶領下,魯西北抗日軍民多次沉重地打擊了日軍。

1937年11月,日軍騎兵偵察隊竄入堂邑一帶活動,範將軍親率部隊到傈水鎮埋伏,全殲了入侵的日軍。1938年3月,範將軍又率抗日部隊兩次攻人日軍據守的範縣,殲滅許多敵人,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在激烈的戰鬥中,敵人的炮彈多次落在範將軍的周圍,他從容地站在陣前,沉著指揮部隊攻擊,終於打退了敵人的反撲,攻克了範縣。

1938年,徐州會戰期間,為配合中國抗日軍隊作戰,殲滅日軍,範將軍率部阻擊了增援的日軍土肥原師團,有力地扼制了日軍的攻勢,為援助徐州戰場作戰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我撤出徐州後,為配合保衛大武漢的戰鬥,範將軍又率部組織了濟南戰役,曾一度率軍突入濟南市,沉重地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牽制了日軍的兵力,鼓舞了全國抗戰軍民抗戰必勝的堅強信念。

1938年7月,範築先將軍又率部在東阿縣阿黃莊阻擊日軍運輸隊,經過激烈的戰鬥,斃敵數十人,繳獲滿載大米的汽車13輛及其他軍用器材。

1938年8月,範築先將軍的次子,青年抗日挺進大隊長範樹民所部60餘人在濟南戰役中光榮殉國。範將軍聞聽噩耗,強忍悲痛,在慰問作戰部隊時,對挺進大隊的隊員們說:“抗日是長期的,不流血犧牲,怎能換來勝利呢?我們要以生命來保衛我們的祖國和子孫後代不當亡國奴。”為了鼓勵大家抗日到底的勇氣和表示自己誓與日本帝國主義血戰到底的氣概,範築先將軍任命自己年僅二十歲的二女兒範樹琅繼任挺進大隊隊長,他還安慰自己的夫人武治國女士說:“樹民為國犧牲,是咱范家的光榮,不然,別人怎麼知道你有這樣一個好兒子呢?”範築先將軍還在《抗戰日報》上對各地抗日軍民給他的慰問電發表答謝啟事:“為國捐軀,系屬軍人光榮,承各方函電慰問,彌深感謝。馬革裹屍,男兒應俱夙願,即獲疆場殉國,死後何憾!”不久,範築先將軍又將其長子、長女、三女都送到延安抗大學習,參加了革命隊伍,這充分顯示了範築先將軍忠於民族,誓死抗日救國的崇高品質。

1938年11月,日軍為消滅範築先將軍所領導的抗日部隊,破壞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秘密調集了大批部隊,在飛機,裝甲車等現代化武器的配合,從濟南出發,經東阿縣進犯聊城。範築先將軍得知日軍即將發動進攻的消息,立即召開了軍事會議,準備運用包圍戰術,殲滅進犯日軍。但由於抗日部隊內部的干擾和破壞,使戰略計劃落空。11月14日,範築先將軍的衛隊營、手槍連、遊擊營等部六七百人被日軍包圍在聊城。

範築先將軍率部沉著應戰,他親臨前線指揮,部隊冒著敵人的炮火,用手中簡陋的步兵武器打退了日軍一次次瘋狂的進攻,雙方拼死搏鬥,死傷慘重。援兵因種種原因遲遲未到,形勢萬分危急。14日黃昏,日軍在東門強行登城,我方死傷慘重,東門告急。範將軍親率部隊前去增援,經過兩個小時的激戰,終於打退了日軍的進攻。在這緊急時刻,範將軍悲壯地對抗日將士們說:“現在聊城已成孤城一座,援軍無望。我們受到敵人重重包圍,情勢十分嚴重,生死關頭到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死對我們抗日誌士來說,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丟失國土,沒有完成歷史使命。但是局勢即然到了這一步,我們只有一條路,人在聊城在,要和敵人殊死硬拼。我們即使剩下一個人,也要和鬼子拼到底!”

15日凌晨,日軍在得到大批增援部隊後再次強行攻擊。雙方血戰多時,範將軍的手臂負了重傷,他裹傷再戰,指揮部隊繼續頑強阻擊日軍,但終因敵眾我寡,東門陷於敵手。到上午11時,聊城四門均被敵人攻破,範築先將軍率部與敵人展開了慘烈的巷戰。在激烈的戰鬥中,範築先將軍身受重傷,壯烈殉國。

範老將軍英勇殺敵、壯烈殉國的消息傳來,全國抗日軍民一片悲痛,各地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悼念抗日英雄範築先將軍。中國共產黨在延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吳玉章、董必武、朱德同志親筆為範將軍寫了輓聯。

國民政府在重慶也為範築先將軍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以懷念他英勇抗日,殺敵捐軀的英勇壯舉,鼓勵全國抗日軍民以範將軍為榜樣,誓將偉大的全民族的抗日戰爭進行到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