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0 “類大腦”越來越逼真,或會產生真正的“意識”?

“類大腦”越來越逼真,或會產生真正的“意識”?

什麼是類大腦?

簡單來說,“類大腦”就是人類和動物細胞的結合體,說的再直白一些,就是人造大腦。

我們人類和動物最為明顯的區別是什麼?

不知道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動物只有物質的食物,而人有精神的食物。”

這裡提到的“精神”,其實就是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

人類擁有一顆“智慧”的大腦,正因為如此,我們會使用語言交流,會使用工具,會思考,會創造,而這些是動物所不完全具備的。

“類大腦”越來越逼真,或會產生真正的“意識”?

可“類大腦”的出現,似乎已經開始打破這一僵局,一旦“類大腦”產生了“精神意識”,我們該怎麼定位它們?

是人?

可它們沒有人類的軀體。

是動物?

但它們卻能進行獨立的思考。

它們似乎介於這兩者之間,令人難以區分他們的“類別”,這似乎就涉及到了一系列“倫理問題”了。

“類大腦”越來越逼真,或會產生真正的“意識”?

就目前來看,“類大腦”的發展很迅速。

2017年,哈佛大學創造了一片“人造腦區”,由視網膜細胞和人造腦細胞構建的,當科學家們用手電筒照射它們的時候,它們產生了“神經波動”,即做出了一定應激反應,雖然反應很微弱。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人類腦細胞擁有強大的“挖掘智慧”能力,曾有科學家做出這麼個試驗,將人造人類腦細胞植入小白鼠大腦中,而這麼做的結果是,小白鼠的學習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類大腦”越來越逼真,或會產生真正的“意識”?

還是上文所說倫理的問題,打個比方,當小白鼠擁有強大的思維,乃至能“說話”,跟人類無障礙溝通的時候。

那時,我們該怎麼去定位小白鼠這種生物呢?是生物?還是人?

這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但無疑,“類大腦”的出現能夠幫助人類更好的研究人類大腦的工作方式,一旦這類技術發展成熟,相信對老年痴呆,抑鬱等精神類疾病的治癒會做出重大貢獻。

小夥伴們你們怎麼看待這類問題呢?歡迎踴躍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