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北京朝陽的這個小區新電梯讓老人犯愁,究竟該不該加這道“門檻”?

千呼萬喚,朝陽區富華家園小區的電梯最近終於全部更新了。只不過,當施工圍擋逐漸撤去,剛剛揭開“面紗”的新電梯卻讓樓裡的老人們犯了愁——新電梯門前多了道水泥“門檻”。雖然“門檻”只有兩三釐米高,但這樣的設置卻讓居民們莫名其妙,他們認為電梯屬於無障礙設施,不該增加“門檻”。小區物業則稱,這是電梯的防水措施,防止有積水流入造成電梯電路板損壞。雙方各有各的道理,那麼,究竟該不該加這道“門檻”?記者前往調查。

北京朝陽的這個小區新電梯讓老人犯愁,究竟該不該加這道“門檻”?

新電梯的廳門防水坎高度可達到2至3釐米,有居民認為存在安全隱患。

電梯“門檻”沒標識易絆人

上週,記者來到富華家園小區,該小區共6棟居民樓,除6號樓內有四部電梯外,每棟樓內各有兩部電梯。這14部電梯均屬於此次換新的範圍,但各樓電梯的更新進度並不是完全一致的,有的已經換新完畢,有的居民樓前還堆放著大木箱,箱內裝著新電梯的零部件。儘管工程還未結束,但在施工期間,每個單元門內都至少有一部電梯能夠正常使用。

北京朝陽的這個小區新電梯讓老人犯愁,究竟該不該加這道“門檻”?

放在樓院裡的電梯部件箱

“這就是我們說的‘門檻’,可能形容得略顯誇張,但對老人來說確實是個障礙。”記者跟著居民林先生來到了小區6號樓,已經更新完畢的新電梯門前,多了一道用水泥砌成的“門檻”,起伏坡度較大,寬度超過了腳掌,酷似路面上常見的車輛減速帶。

隨後,記者又前往小區其他居民樓查看,各樓、各層的電梯門前,也都多了這樣的措施。對比發現,這些“門檻”的“制式”並非完全統一,有高有矮,有陡有緩。以小區6號樓1單元2層電梯為例,“門檻”的高度達到了兩三釐米,屬於相對較高的。

這些“門檻”上目前沒有任何標識,其表面的青灰與電梯間的地面渾然一色。記者探訪期間看到,偶爾有居民進電梯時,忽略了“門檻”的存在,因抬腳高度不夠,鞋底蹭到了“門檻”,險些絆倒。

關於這道“門檻”的用途,居民們猜測可能是用於防水,不過,大家也紛紛提出了異議。“畢竟,樓道里‘發大水’的情況不多見,不能因為預防低概率事件,而增加大家日常出行的障礙。”居民們說。

新電梯來之不易盼完美

“我提過意見,好歹修成個緩坡也比現在這樣強啊。”居民張大爺對於新電梯的“門檻”尤為不滿。張大爺告訴記者,他的老伴兒腿腳不便,平時都是靠輪椅推著出門,自從電梯門前有了“門檻”,他推起輪椅來非常不方便,“得多用把力才行,輪椅過門檻的時候每次都會顛一下。”

“這不是能不能克服和習慣的問題。”張大爺補充說,他每天推著老伴兒下樓遛彎,和一些坑窪的路面相比,電梯的這道“門檻”可能不算什麼,但是換位思考,他們老兩口剛出家門就得想著門前有道“坎”,尤其還是一道不必要的“坎”,這種人為製造障礙的做法,他們實在不能認同。

“我們不是雞蛋裡挑骨頭,新電梯來之不易,大夥兒當然都盼著哪兒哪兒都好。”一位居民解釋說,富華家園小區的電梯問題由來已久,電梯的使用年限都超過了15年,而且磨損嚴重,再加上原電梯廠家早已解散,電梯更新的過程可謂一波三折,後來,在多方關注下,電梯換新的事情才有了進展。正因如此,居民們對新電梯的關注度才格外高,希望電梯各方面都是完美的。“老樓換電梯太難了,所以我們想趁著電梯廠家的施工人員還在,把所有問題一併解決。”

為防水淹才修了這道坎

居民林先生提到,起初大家發現電梯多了“門檻”時,曾向物業反映過該問題,小區物業為此特意在樓道里張貼了通知,簡要說明了情況。

根據居民們反映的情況,記者聯繫到小區物業。經核實,居民們所指的“門檻”的確為防水措施。只不過,和居民們描述不同的是,樓裡“發大水”並非低概率事件。物業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此前小區多棟居民樓都跑過水,積水一旦進入電梯內,不但會影響電梯的正常使用,而且更換電梯電路板動輒要花五六萬元。此次更換新電梯,他們特意增加了防水坡,目的就是希望能避免過去的老問題。

北京朝陽的這個小區新電梯讓老人犯愁,究竟該不該加這道“門檻”?

居民樓前,記者恰巧碰見了安裝電梯的工人。他告訴記者,想製作這樣一個弧形的防水坡難度很大,為了保障在後期使用時,水泥防水坡不被碾軋變形,還要在水泥內增加石子之類的填充物,這可能也是造成防水坡高度有差異的原因。

記者注意到這是一家來自河南許昌的電梯廠家,這名工人說,近期他們在北京很多小區都在進行安裝電梯的作業,應不少小區物業的要求,都增加了類似樣式的防水坡。當問及電梯門前的防水坡是否有行業標準時,這名工人表示不知道。

電梯廳門防水坎不宜過高

記者調查中發現,電梯門外增加防水坡的做法並非個例,尤其在很多老舊小區,設置防水坡是常見的操作,但並非所有防水坡都會被居民質疑。

西城區冠英園小區的電梯去年完成了大修、更換工作。走訪多棟居民樓,記者看到,電梯門前也都設置了水泥“門檻”,這些“門檻”略傾斜,呈坡狀,目測高度約有1釐米,與電梯地板幾乎在一條水平線上,居民進出電梯並不受影響。

防水坡的設置是否有相關規範?記者聯繫到北京電梯商會會長繆步生。其看過富華家園小區電梯防水坡的照片後分析說,居民們反映的“門檻”,在他們的行業術語裡應叫“廳門防水坎”,該小區電梯的廳門防水坎不太符合規範,主要問題就是太高了,可能會帶來安全隱患。按照行業做法,廳門防水坎的高度不宜超過1釐米,一般情況下,高度達到0.5釐米,即可達到防水的效果。

繆步生表示,北京電梯商會已經聯繫到該電梯廠家的負責人,希望他們儘快整改。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景一鳴 文並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