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9 不要彩禮的姑娘你娶不起

不要彩禮的姑娘你娶不起

1


我媽的鄰居,我稱作二嬸的,她的兒子東子今年28歲了,相親了多次,均以女方要的彩禮太多,沒了下文。

二嬸很著急,時不時地憤世嫉俗:“現在的女孩子真虛榮,要那麼多彩禮,難道是把自己賣了嗎?”

每當這時,我媽就勸:

“這是風俗,既然興這個,人家要也正常。再說,養了十幾年的閨女,一朝做了別人家的媳婦,給彩禮也是應該的。”


二嬸還是不能接受:“現在離婚率那麼高,假如我們出了彩禮,以後他們離婚了怎麼辦?”

特喜歡勸人的我媽終於被問得啞口無言。

她在電話裡跟我說起此事時也很著急,好像是我親弟娶不到媳婦似的:

“你說你二嬸怎麼就是不開竅?前段時間,鄰居給東子介紹了一個姑娘,在鎮上板材廠上班,兩個人挺談得來,姑娘要8萬的彩禮。你二嬸嫌人家沒有爹還要那麼多彩禮,非要給5萬,姑娘不答應,又黃了。”


我真是哭笑不得:“又不是你娶兒媳婦,你著什麼急?過好自己的日子就行,別瞎操心了。 ”

2


說起彩禮,總有男方家長抱怨“現在彩禮太高了;女方在賣女兒;彩禮習俗對男方不公平……”

同時,如果他們有女兒,他們要的彩禮一分都不少,因為“女兒是給別人家養的;女兒要孝敬公婆的;女兒生孩子後沒有收入,彩禮至少可以應付一段時間……”

一個有兒女的家庭,對於彩禮可能存在完全不同的態度。這不由彩禮的多少決定,而由養的是兒子還是女兒決定。

二嬸有一兒一女,女兒出嫁時要了10萬的彩禮。時隔一年,兒子的女友要8萬的彩禮,她都嫌多。這種情況,別人怎麼勸?

在我老家,娶個媳婦,不僅要房(有的還要車)要彩禮,甚至要男方父母的老命——兒子若沒出息,父母需全程擔負兒子娶媳婦及之後的所有費用,包括替兒子還房款、養孫子孫女,直到燈枯油盡。

即使如此,依然有很多男方父母甘之若飴。

當然,像二嬸這樣,不想出或者說只想出很少的彩禮,娶兒媳婦的,也不在少數。只是,這需要一個前提。

3


一個家庭,若想娶到一個理想的媳婦——能幹、賢惠、長相說得過去,至少需要一個前提,男孩自己有本事或者男孩父母有本事。

如果男孩自己和父母都有本事,那選擇餘地就大得多。

因為,男孩自己是最好的彩禮,男孩父母是最後的保障。否則,一個好好的姑娘為什麼要嫁到你家吃苦受累?

二嬸家的東子,28歲了,沒有學歷、沒有正式工作、沒有一技之長,哪個姑娘嫁過去都是註定要吃苦的,出8萬彩禮娶一個姑娘撐起一個家,已經佔了極大的便宜,不是嗎?

至於二嬸說的,以後離婚怎麼辦?

離婚與否,還真不是個人能左右的。一個正常的姑娘,從選擇嫁給一個小夥起,99%都是奔著好好過日子去的,至於怎麼過著過著就離了,或許有姑娘的原因,但是,如果是姑娘鐵了心的要離婚,一定是這個家不值得留戀了。

所以,與其害怕姑娘離婚,不如好好對待人家,好好教育自己的兒子。

4


去年春節回家,二嬸問過我,城裡的姑娘也要彩禮嗎?

我答,我認識的姑娘中,大部分都不要。

她說,還是城裡人覺悟高,不要彩禮。哪像咱農村,娶個媳婦傾家蕩產。

我笑了笑,沒說話。

城裡的姑娘不要彩禮嗎?是的,我認識的大部分都不要,這是事實。

但是,男方家庭傾其所有為兒子在城裡買房子,是事實;男孩高學歷高收入能攢錢是事實;男孩上進心強,永遠在為小家庭拼盡全力的路上也是事實。

反觀我周圍的女孩,她們同樣有較高的學歷,較好的收入,持續的成長,情感的高需求,這些姑娘,不是僅僅憑多少彩禮能夠娶回家的。

換句話說,即使男方出了很多彩禮,如果婚後男孩或其家庭表現惡劣,女孩隨時都可能走人。

離婚的概率更高。

在當下的中國,只要你生了兒子,要麼把兒子培養成才,不用操心娶媳婦的事,要麼與不成器的兒子斷絕關係,不聞不問。

否則,彩禮錢該出還是要出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