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依山借山勢,

山山不勝寒,

看似千山卻恰似一山;

今日,

鄰海則傍水,

處處水天相間,

哪知似水似相識;

閱過山,賞過水,

明日,

何處讓人雀躍。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端午小長假即將來臨,

遊客自遠方來,

如何將其納入懷中,

是眾多景區的關心之處。

既有自信滿滿爭創新高的,

也有寒氣勝過人氣的擔憂。

因此,

如何吸引人氣,

爭取再創佳績,

筆者悄悄告訴你: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1.莫怪人家不來,只因你魅力不足

除了山,除了水,你還有什麼。旅遊景區的最高服務指標在於滿足遊客的五感,很多景區以為讓遊客看到了美景就足夠了,全然不在意去挖掘更高層次的旅遊需求。倘若親朋好友都不感興趣,你還要求遊客來嗎?就旅遊景區而言,要想把遊客吸引過來,還能留的住,就必須精心策劃出該景區的“亮點、熱點、賣點”與遊客的感官需求相互呼應。遊客的感官需求是指“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情感”,這五點是景區在做營銷策劃時必須考慮的。

給不出一個來的理由,也就別抱怨沒人來。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2.提升景區核心競爭力是根本

景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品牌競爭力,打造品牌則要抓住品質、品味和品名,一味製造噱頭,譁眾取寵,就喪失了景區的文化內涵。一些旅遊區、旅遊目的地迎合部分旅遊者的心理,老是宣傳本山、本地或其中的某座寺廟等如何有靈氣,某某人來了回去就升官發財,或者治好了久治不愈的病。一些旅遊目的地要定位為“幸運之地”、“轉運之城”等,實際上也有媚俗的嫌疑。還有一些地方過多宣傳、引導旅遊者去觀賞、聯想與性有關係的事物,並編排出一系列故事。這些宣傳給人的感受,至少是彆扭、不自在和粗俗。旅遊要宣傳美、昇華美、創造美,因此,旅遊區、旅遊目的地的形象宣傳就不能庸俗、粗俗和媚俗。

著重加強整合景區資源,抓準本地域旅遊特點,樹立景區獨特的氣質尤為重要。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3.文化內涵是關鍵

“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內涵是景區的精髓,是吸引遊客興趣的根本點。一個景區如果沒有特定的文化主題,產品和業態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旅遊者只會走馬觀花,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專注於文化內涵並樹立品牌有利於推廣旅遊產品,形成固定消費人群。

江西婺源就是個好例子,遊客白天可以在鄉間古道享受田園風光,吸收徽派藝術文化養分,夜間則返回縣城品茶、賞茶,觀看純粹的茶藝表演與儺舞演出,這就增加了旅遊的趣味性與聯動性。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4.營銷策略創意為先

好的創意,可以打到“點石成金”的效果。它能夠使文化活動擺脫低水平重複的尷尬,達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境界。在互聯網時代,營銷是所有企業都逃不開且必須重視的兩個字,創意營銷可以創造出“一夜爆紅”的奇蹟!

只有結合市場需求、結合人們景點遊覽需求、結合時下審美及生活情趣的活動才可能具有足夠吸引力,需要在對市場的探知中產生活動策劃內容的靈感。

一個有創意的景區活動,必能脫穎而出,吸引眼球,集聚人氣。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5.廣告宣傳不可少

如今已經是全媒體時代,電視廣告片是非常重要的,但切忌不可在電視上吊死,一定要注意互聯網、博客、微博,微信,要學會運用這些新的傳播形式。

另外要確定目標消費者,針對特定的目標對象進行宣傳平臺的選擇。真正好的廣告不是廣而告之,而是針對特定人群的。旅遊產品和普通產品一樣,不可能適合所有人群,而各種類型的人群所偏愛的旅遊產品也不盡相同,旅遊景區不可能大小通吃。景區需依據自身特色針對目標人群投放廣告才能增加廣告到達率,如沙灘旅遊應更多的針對年輕群體而不是老人。


為什麼遊客不願意去那些景區?



曾經,

玩的是山和水,

如今,

那些早已失去新意,

未來,

主題和文化才是聚客之道。

不用妒忌別人的人氣高,

只需改變一點點,

遊客便蜂擁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