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中考、高考眼看著都要到了,你焦慮嗎?

中考、高考眼看著都要到了,你焦慮嗎?

一、中考高考眼看就要到了,考生和家長誰更焦慮?

考試焦慮這個事,表面上看對孩子和家長一樣,都是擔心考試結果不好。

可如果你再進一步問:他們在焦慮什麼呢?就會發現孩子和家長擔心的事情不太一樣,大多數孩子會想:如果考不好,父母會怎麼說?親戚朋友會怎麼看?

而家長的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如果孩子沒考好,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大學、找不到好工作,那他將來的生活怎麼辦?二是如果我的孩子沒考好,我是不是很失敗、很沒面子?擔心孩子考不好會影響前途,這是家長都能意識到;可是擔心孩子考不好自己沒面子,很多人可能都不願意承認、或者沒有意識到,因為這種焦慮更多的是潛意識層面的。

有人曾做過一項高考前焦慮水平調查,結果發現,感到焦慮的考生有60%、而感到焦慮的家長的比例高達90%,說明這個時候家長比孩子更焦慮。

二、焦慮是不好的嗎?家長的焦慮會影響孩子嗎?

我當年中考的時候,剛開始擔心考不好,是有些緊張的,結果前幾門課考下來感覺還不錯,結果最後一科考試過程中,題答了一半就睡著了,不知道睡了多久,還是監考老師過來叫醒我,我一看時間都快到了,草草答題也來不及做完了,結果那門課就沒考出我正常水平。如果說你希望孩子一點都不焦慮,我的那次經歷就是個反而教材。

所以,對考生來說,適度的焦慮水平對考試是有利的,太放鬆,不利於讓身體緊張起來積極備考,只是這個焦慮不能太強烈,太焦慮的時候大腦就會罷工,也會影響正常發揮。

同樣的,家長也需要調整自己,以保持適度的焦慮,尤其是不要讓自己的焦慮情緒影響了孩子。我遇到過一些家長朋友,自己焦慮得不行,非要帶孩子來見我,讓我和孩子交流。等我見到孩子,我發現孩子的能力和情緒都非常穩定,比爸爸媽媽淡定多了。

我女兒高考的前幾天,腸胃就有反應,消化不好,雖然我知道這是她緊張時候的暫時反應,但俗話說“關心則亂”,我當時也表現得很緊張,就會不時地問她感覺怎麼樣,後來我意識到可能是我自己的“過度焦慮”給她增加了壓力,我就開始調整自己:除了吃飯、或者她需要的時候陪陪她,一般都不去打擾她(可是控制自己也是很難的一件事情,為轉移注意力,我那幾天強迫自己看了不少電影)。

然後我就發現,孩子的狀態也好多了,到了高考那兩天,人家是擔心孩子睡不著,我們是每天把她叫不醒,當然,她的高考成績也比預想中的高了幾十分,算得上是超常發揮了。

三、怎麼幫孩子應對“過度焦慮”

一般來說,考前焦慮主要有幾種表現,我們分別討論:

1、失眠

關於失眠,我們都有一個傾向:稍微有點睡不著,就開始擔心;越睡不著越著急,越著急越睡不著,結果是進入憤怒、自責、失眠的惡性循環。而這個過程中,比起失眠本身,憤怒、自責的情緒對孩子的影響更大。

這裡有幾個做法提醒孩子:

一是如果感覺睡不著,請不要看錶。因為,看了時間,會加重心裡的負擔,覺得自己浪費了很多時間,會更自責和著急。

二是如果睡不著,就躺著,躺著也是休息,也有養神的作用。可以試試粗粗地呼氣,把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這個呼氣的聲音和身體的感覺上面。

三是當睡醒了之後,再入睡有點困難的時候,不要控制自己一定要馬上再睡著。實際上,醒了之後再睡著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因人而異,我們越想控制它,就越容易睡不著。

四是如果真的感覺睡不著,就順其自然。並且告訴自己,睡多睡少,我第二天的精力都夠用。

2、消化差,沒胃口

有些家長想著這幾天考試,一定要吃好,不然營養跟不上。如果你的孩子願意吃、能消化,這也是沒問題的。然而有些孩子在壓力比較大的時候,消化系統也會受到影響,這時候要儘量吃點清淡易消化的東西,況且現在的孩子一般都不缺營養,這幾天吃什麼、吃多少,都不會影響考試發揮。

3、考試時腦子發懵

有的孩子在考試的過程中會因為過分緊張,原本會做的題也不會了,這個時候腦子裡想的可能都是: “完蛋啦!”“要考砸了!”

當我們緊張的時候,大腦中負責思考的部分是不工作,只有當情緒平復之後才能恢復正常。這就是為什麼有些孩子明明平時成績很好,考試的時候卻有很多題不會做的原因。

這裡推薦一個簡單的“五秒放鬆法”:就是深吸一口氣,吸到不能再吸的時候,屏氣,從一數到五,然後儘量慢地呼氣,呼氣的時間要比吸氣所用的時間長,最好是吸氣時間的兩倍。“五秒放鬆法”可以幫孩子用最短的時候,把情緒穩定下來,恢復思考。

4、情緒波動大

發現孩子緊張的時候,家長們最常說的一句話就是“別緊張!”,無數的事實證明,這麼說不僅沒什麼效果,有時候還會適得其反,讓孩子更煩躁,甚至發脾氣。

這是因為,情緒不是你一句話就能控制的,不是你說不緊張、緊張就會消失。這時候最好的做法是:接受孩子的緊張。

當孩子說:“我好緊張!”的時候,父母如果說:“是啊,畢竟這麼重要的考試呢,緊張是自然的。”孩子就會鬆一口氣,可能會覺得:原來媽媽對自己的情緒很關心,而不只是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當他意識到成績不是父母愛不愛自己的唯一標準的時候,他的緊張才能真的減輕。下來,如果孩子還願意跟你聊,你可以接著問:“你緊張的時候想什麼呢?”然後你能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多聽、少說。孩子說的越多,緊張就釋放得越多,情緒就越容易恢復穩定。

小結一下:

1、調整好自己,不要讓你的焦慮給孩子增加不必要的壓力;

2、正確看待,讓適度的焦慮幫孩子發揮出自己應有的水平;

3、告訴孩子:吃不好、睡不夠都沒不會影響發揮

4、不說“別緊張”,讓孩子覺得你是理解他的

最後謹記:臨考前,最好別跟孩子說“好好考”,不然,壓力就又來了。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