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7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微商是一個怎麼樣的行業?

很多在企業做市場營銷的小朋友們,多少都會有些看不起微商,覺得微商簡單、粗暴、忽悠、傳銷等。我們在微商看到的傳銷、忽悠這些其實很有可能和傳統線下傳銷、忽悠的是同一批人所為,線上的“忽悠”模式也是從線下遷移而來的。所以不能因為“可得性偏差”,讓我們失去了理智的判斷。

可得性偏差(Availability Heuristic)也被稱為易得性偏差或易得性偏見,是啟發式偏差的一種。指人們往往根據認知上的易得性來判斷事件的可能性,因為互聯網報道的普遍性,讓我們產生一種概率錯覺,放大了這件事的主觀概率。

任何行業都有兩面,一面野蠻生長,一面深耕細作。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並且,微信營銷能力(朋友圈能力+社群能力)可能是未來商業世界中非常核心的能力。也許重要性會超過傳統營銷人引以為傲的廣告能力等。

底層判斷邏輯:銷售額=客流量*轉化率*客單價*重複購買次數

傳統的營銷方式都沒有解決好“客戶重複購買率”的問題,這個始終是一個巨大的營銷機會。

三年前,你買了美的的冰箱,這個客戶三年後換冰箱,也不會找你了,或者說只會和你發生一次買賣機會。這樣的營銷機會其實還是非常大的,必須重視。

·線下盒馬鮮生支付時,如果不用APP支付是不能購買的,這不就是強制你留下一個更高頻的鏈接,增加重複購買次數的機會嗎?

而這些,不就是他們口中的新零售?好朋友劉潤的觀點說到:“新零售的本質就是更高效率的零售”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畢竟,商業的優勝略汰就是效率的競爭。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盈利是企業的追求,而能夠創造這兩點的能力都會越來越值錢。

所以,微營銷能力,對於部分企業來說就是新零售。這個微營銷能力也許重要性會超過傳統營銷人引以為傲的廣告能力等。

而微商能力,非常重要的就是朋友圈能力。

對於,如何精細運營朋友圈,其實是一個需要學習一輩子的學問。微商能力其實是一門經營自己、經營客戶關係的能力。

因為朋友圈營銷就是“注入意識、建立信任、促使行動”的過程,想做好這一點,需要掌握些“大腦信息輸入形式”、“消費心理學”、“行為學”、“刺激——反應原理”、“大腦思考原理”、“情商”等方面的知識。

所以,想運營好微營銷並不是發好一兩條朋友圈那麼簡單的。

普通人是做好一點點,而高手是布好一個局。

學習如何發好朋友圈,需要學習一輩子的學問。這次和大家說一下,想做好微信營銷,該怎麼發好朋友圈。

Ps:怎麼發朋友圈和怎麼發微博是兩個世界的學問。

對於怎麼發好朋友圈,我給大家分享一些我總結的經驗。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如果我們不在意看圈人的感受,我們是沒辦法發好朋友圈的。

1.什麼是內容

線下的內容包含聞到的、看到的、聽到的、觸摸到的、品嚐到的、都是內容。內容不僅僅是文案,是朋友圈我們看到和聽到的所有視覺。聽覺衝擊,包涵:圖片、文案、視頻、定位裡的文字。

怎麼樣才能寫出好的內容?

第一, 確定內容背後的目標

第二, 用文字去把想目標表達出來

第三, 用表達技巧將內容潤色,把內容表達地更合適

我分享四個朋友圈常用的表達技巧。 (理性說服,感性說動)

1. 感同身受型——走心共鳴

2. 一針見血型——簡單直接

3. 歷歷在目型——影像化

4. 說得都對型——類比化

1. 感同身受型

使用背景:

朋友圈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必須走心,才能取得別人的信任,並且我們讓潛在客戶能夠產生共鳴,有利於打破心理防線,慢慢地構建起來信任,產生“是我生活上的嚮往”、“是我期待的一種生活態度”、“真佩服你,我也想這樣”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2. 一針見血型

使用背景:

文案要求簡單直接,因為和對方不那麼相關,或者不那麼有趣的東西,對方不會給你這麼多時間,最對3s,如果你沒有抓住對方的注意力,手往上刷得一下,你的信息就划走了。所以,表達一些利益點的時候,儘量簡單直接,這樣更加富有能量。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3. 歷歷在目型

使用背景:

最好的文案其實就是場景型文案,因為需求產生於場景當中,會讓客戶感覺自己更加需要這個產品,並且利用視覺化的文案,能夠更好得刺激慾望,讓客戶更加想要。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4.說得都得型

背景:

不要用客戶聽不懂的專業知識去普及,一定要借用客戶已經存在的概念來表達,這樣的類比方法能夠讓客戶覺得你說得對。這種文案的核心技巧在於,用已知帶出未知。

二. 什麼是結構

不同的說話順序,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不同的。

我們表達一些觀點時,我們可能不是一條朋友圈就能搞定的,那麼我們就需要一定的結構去表達,我們才能從0——1地影響他們,從獲得認知到採取行動。

就像某品牌銷售艾浴包的案例:

第一步:普及毒五月知識

第二步:提醒大家毒五月病毒氾濫,多給孩子洗艾水澡

第三步:通過發幾條問診朋友圈

第四步:總結一下,其實這些都和毒五月或多或少有關

第五步:再次提醒要多用艾水給孩子洗澡

第六步:朋友圈發佈活動

第七步:介紹產品

第八步:驗證產品

(當然,這個過程中可以偶爾發發反饋)

就這樣的八步結構,從0開始影響一個人的心智,如果你只是活動時發發促銷朋友圈,效果能達到這種境界嗎?相當於半個月的不成交的普及,都是為了最後成交做準備。

這八步裡的的所有素材就是我們第一部分的內容。

真正的鋪墊,不是大家所理解的鋪墊,並不是發發知識、發發反饋而已,而是有一個影響的過程,層層遞進、不斷影響。

就像我經常說的一句話“一步步變牛逼比一下子變牛逼更可信”

那麼,對於結構有沒有一個現成的模板邏輯可以參考呢?

第一步,注重注意力

第二步,激發興趣

第三步,建立信任

第四步,促使行動

第五步,消除顧慮

前期目標:塑造產品價值、建立信任、喚醒需求

中期目標:打造一個銷售的場景

後期目標:成交、成交、成交

第三,節奏

有善於總結的朋友嗎?看到這裡,大家有沒有發現關於內容和結構不就是“說什麼”、“怎麼說”嘛~對的,就是這麼簡單,那麼節奏就是”何時說”。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節奏,是鏈接每一個畫情節、每一個畫面。就像音樂一樣,不同的節奏,效果其實也是不一樣。

也就是這每一步你走的速度都非常重要,走得慢了,連續性又不強,走得快了,又顯得太刻意。該怎麼把控這個節奏?說實話,我現在還沒有方法論,這個得在執行中,不斷獲取經驗,靠長期的執行出來的感覺。就像打廣告一樣,到底要打到什麼程度才是最合理的,對客戶心智的影響是剛剛好的,也就是廣告人常說的“減值”,這個是長期執行過程,沉澱下來的敏感度。

整體性的朋友圈,要有連續劇般的特點,讓別人一步步看著你長大,中途插入的,還能激起對方返回查看以往劇情的衝動;

又要有短劇般的特點,每一段劇情都能獨立存在,中途收看,也能感受到裡面的各種人物關係;

很多傳統營銷從業者(包括現在的一些電商互聯網營銷從業者)對微商的存在有一點的輕視和忽視,但是他們不知道這兩年很多微商從業者已經非常專業化了,整體的能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了。現在很多營銷從業者是做在辦公室來想方案、做方案,對很多事物得理解絕大部分都是困在自我的視角里。而在所有行業中,微商是和客戶互動、交流最為頻繁和深入的,所以他們比很多人更瞭解消費者、更能夠領悟到人性、更能得出一些和消費者打交道的心得。

畢竟,誰更能瞭解消費者,誰就能夠獲得消費者的青睞。坐在辦公室裡是瞭解不了消費者的,你只有到現場去或者長時間和消費者打交道,你才會發現很多的“你以為”真的只是“你以為”而已。

未來,微商所具備的綜合能力,會在企業上越來越受歡迎。整體來講,客戶互動、打交道、社群的建立和維護等微商都可以說是先行者,很多行業都沒有微商那麼領先、優秀。

微商人的價值已悄悄趕超很多營銷人..

朋友圈三要素:內容、結構、節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