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邂逅《梁祝》

邂逅《梁祝》

邂逅《梁祝》

  最早與《梁祝》邂逅是40年前的一場露天電影,我嬉鬧穿梭於銀幕下面,玩得昏天黑地,忘乎所以,突然電影鏡頭裡的一聲巨響,那個碑飛墓裂後一雙彩蝶翩翩起舞驚豔的場景令我目瞪口呆,定格在腦海裡揮之不去!從此6歲的我認定死亡不是終點,蝴蝶才是人類靈魂的精靈!

邂逅《梁祝》

邂逅《梁祝》

  偶爾拜讀《華山畿》:“華山畿,君既為儂死,獨活為誰施?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這首詩說的是南宋少帝時,南徐(今鎮江)的一個讀書人,從華山畿去往雲陽(今丹陽),偶然看見一女子,很是喜歡,從此相思成疾,後來纏綿病死,遺言葬在華山旁,他初見女子的地方。於是素車白馬行到山腳下,突然拉車的馬不肯走了,然來到了女子的家門口,女子出來後,見了士子的棺木,沒有悲哀,沒有驚愕,平靜地回屋,梳洗,沐浴,盛裝而出,唱著這一闕歌。棺木應聲而開,女子縱身撲入,不再出來!我想,這也許就是《梁祝》的雛形吧,剛開始為這個簡單的傳說不屑一顧,似乎這是一次古代的飛蛾撲火,剩下的只有勇氣在空中灰飛煙滅!美其名曰最多也就是算得上一份生死相隨吧,那份悽美隨女子撲入棺木的弧線嘎然而止。

邂逅《梁祝》

邂逅《梁祝》

  後來欣賞了越劇《梁祝》,那溫情委婉的唱腔韻味讓我如一雨中漫步之人,任斜風細雨綿綿紛飛,少不了幾分微醉!不再糾結於“歡若見憐時,棺木為儂開”的悽美,而是為那一段節奏輕鬆歡快的十八相送拍手稱快。不知道三年來祝英臺的那份聰慧在學業有沒有追求進步,反正在煽情的時候表現的淋漓精緻!梁山伯這個呆頭鵝的木訥三分,倒是讓這份情有了七分的餘韻,緩緩的流淌開來!很疑惑上帝是不是偷偷的點了文人筆下痴情男人的傻穴,呆和痴是一模一樣版本,如《天仙配》裡的董永,《白蛇傳》裡的許仙,《牛郎織女》裡的牛郎,作家不需要濃墨重彩,隨便摔摔筆就增添了幸運的色彩,讓姻緣憑空而降,落個措手不及!如果我是一名男子,我真會跺跺腳,嫉妒橫生!


  說到《梁祝》不得不提到《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和交響曲,前者家喻戶曉,後者震撼人心!20多年前的一個春節,我獨自一人霸佔著家裡唯一的一臺黑白電視機,全神貫注的看了3個小時在維也納金色大廳裡舉行的《梁祝》交響曲音樂會的現場直播,當時整場演出大廳鴉雀無聲,所有的人都在認真聆聽這來自異國的天籟之音,唯恐錯過每一個音符,直到最後謝幕的那一刻,全場起立,掌聲響起近有十分鐘的樣子,那時的我眼眶有些溼潤。是的,《梁祝》美以她獨特魅力叩響了所有種族人的心靈之門!從此《梁祝》在我心中是一份獨立的靈魂,是一份昂然的挺拔,是一份國人的榮耀!

邂逅《梁祝》

邂逅《梁祝》

  傳承經典,黃梅人亦是不忘初心!拾一段情緣,披上濃濃的鄉情,優雅轉身,華麗登場!馬蘭和黃新德老師演繹的黃梅戲《梁祝》為我們展示了家鄉戲的精彩。雖然是舞臺劇,但哭靈化蝶的片段在別緻的背景設計,特殊的燈光效果下靈動感十足,馬蘭老師的唱腔雖悲,但空靈飄渺,彷彿為來世的十指相扣而悠遠呼喚!是的,他們已經彼此承諾過——生不能同時,死亦要同穴!本來故事寫到這兒作者應該歇筆言絕,可偏偏這時三生石上的一滴淚凝聚在筆尖,晶瑩剔透的躍然紙上,吸乾了所有的憂傷,於是一瞬間碑飛!墓裂!雙雙蝴蝶雙雙飛,蛻變了今生,相逢於來世!於是,他和她故事在水波里氤氳,在戲文裡傳唱,生生不息!


  言謝《梁祝》!讓我這顆流浪在人間煙火裡的心,不再寂寞!不再疲乏!在長亭古道中,心存古意,獨守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