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鏡頭中的上海,鋼筋水泥勾勒出的美麗畫面


上海是中國的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同時也被認為是中國的經濟中心,這座城市不僅有著迷人的城市風景,也具備相當的國際影響力。雖然沒有像北京那樣悠久的歷史,但上海卻見證了中國近現代的滄桑鉅變,百年風雨在這座城市中留下了太多的故事和痕跡,讓這座現代化的大都市具備了古典的美感。照片拍攝於清晨的上海,浦東的高樓背後出現了一絲暖色。

上海有密集的摩天大樓,也有精美的洋房,有嶄新的小區,也有擁擠的弄堂。這是一座複雜的城市,從不同的角度,你可以發現迥異的上海,從城隍廟到外灘,再到陸家嘴,從變化的建築風格中,你能夠讀出這座城市複雜的文化構成。

寬闊的黃浦江把上海分成了兩半,浦東和浦西的差異也一直讓人們津津樂道。最初,浦東只是一片未開發的荒地,而浦西已經是世界聞名的大都市,直到20世紀80年代,都還有過“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套房”的說法,在短短几十年間,浦東完成了迅速的崛起,陸家嘴成為了這座城市的象徵,上海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平衡,越來越全面。


陸家嘴是中國最重要的商務區之一,很難想象這片位於黃浦江東岸突出部的地區在四十年前還是一片荒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家批准成立浦東新區,並按照國際金融中心的標準進行打造。四十年過去了,今天的陸家嘴高樓遍地,充滿了科幻感,好萊塢的大片也常常到此來取景拍攝。

浦東崛起的同時,浦西也在發生著變化,在保護歷史建築的同時,一些擁擠破舊的棚戶區被逐步拆除,高樓在南外灘拔地而起。如今,黃浦江兩岸都成了觀景的好地方,上海的每一個角度都充滿了美感。

2010年世博會以來,上海越來越成為全世界目光的焦點;從2018年起,上海每年都舉辦進博會,更是讓這座城市成為了全世界產業和貿易交流的樞紐。在國際活動中,上海的作用也愈發重要,很多國際會議都選擇在此召開,而“上海合作組織”更是將這座城市作為起點和原點。

黃浦江畔的老建築都是歷史的見證者,在這個東西方對話的最前沿,發生過很多重要的歷史瞬間。外灘曾經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勢力在中國的前哨站,密集的歐式石材建築就是那時留下的痕跡,不同國家的建築師在這裡盡情發揮才華,讓上海成為了“萬國建築博物館”。外灘最引人注目的除了海關大樓的鐘樓,就要數和平飯店的綠色尖頂了。

上海展覽中心無疑是一座非常引人注目的建築,這座展館最初名為中蘇友誼大廈,是一座蘇聯風格的現代古典主義建築,從長長的迴廊到層疊的主樓再到高聳的紅色五角星,無不讓人想起遠在亞歐大陸另一側的莫斯科。

夜晚的上海燈火輝煌,高架橋上的車輛猶如流動的光。上海的高架道路建設一直都是國內城市學習的榜樣,東西向的延安路高架、南北向的南北高架再加上環狀高架路共同構成的立體交通網極大地緩解了公路交通擁堵。

今天的上海仍舊是世界頂級建築師的大舞臺,中國經濟的發展讓建築設計師們有機會在上海展現自己的才華,無論是在浦東還是浦西,每年都會有讓世界羨慕的建築項目開工和完成,上海的天際線每年都不一樣。

寬闊的黃浦江早已不再是阻隔浦東與浦西的界限,自1991年南浦大橋通車以來,越來越多的橋樑、隧道聯通兩岸。曾經市民只能乘船過江,不僅耗時還非常麻煩,而現在只要乘坐地鐵,短短兩分鐘就能到達江對岸。圖為南浦大橋的螺旋狀引橋,據說最初由中學生提出的方案設計而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