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胡雪巖“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用戶3807021793431


胡雪巖為晚清首富,資產過幾千萬兩白銀,背靠左宗棠,後由於外商進入清朝,低價打敗了胡雪巖,導致他晚年失勢,同時也導致了左宗棠的失勢,他的朋友,同僚和門客,都離他而去,官職和錢財都沒有了,他悲憤交加,說出了‘勿進白虎’,白虎指銀兩,錢財,來告誡他的子孫!不要太過依賴錢財,把自己的一切都放錢財上,當錢財沒有時,自己會變得一無所有。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一別成久違


胡雪巖臨終之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很多人都認為胡雪巖口中的“白虎”,有視白銀如惡虎的意思,又或指有白道之稱的官場。

我也是醉了,顯然不能苟同。

白虎,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源於遠古人們對星宿的崇拜,是代表少昊與西方七宿的西方之神。

在民間,將成年女性私處無毛者稱之為“白虎”。按照封建迷信的說法,這種女人會妨祖剋夫,會給與之交合的男人帶來黴運。

我們無法知道胡雪巖在人生的最後幾年是否遇上了這種女人,也無法知曉胡雪巖是否將自己的不幸歸罪於這種豔遇。或許胡雪巖臨終前所說的“勿近白虎”就是這個意思,但因為我們無法確定,也就當不得它是真的。

我更願意相信另一種說法,就是胡雪巖所說的“白虎“,既非白花花的銀子,也不是白虎女子,而是當時社會上存在的一類人。

這種人既有官場背景,又和西方列強相勾連,能力之大,絕對可以一手遮天。其代表人物就是胡雪巖晚年最大的對手盛宣懷。

胡雪巖自幼家貧,早年喪父,很小的時候就外出打工,從掃地打雜做起,直到做到錢莊的夥計。也正是在這個錢莊裡,他因為勤快能幹,頭腦聰明,深得掌櫃的賞識。在他的幫助下,胡雪巖得於賺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並在隨後的發展中生意就像滾雪球般愈來愈大,儼然一方鉅富。

如果他的人生中沒有遇上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左宗棠,那麼此生也許就這樣平庸度過。然而,世間的事情總有太多的巧合,左宗棠居然找到了他。

身為大清“塞防“的代表人物,左宗棠一心想收復新疆。而當時大清國庫空虛,有限的軍費又大多用之於李鴻章的“海防”。左宗棠無奈之下,只能通過胡雪巖,在西方列強的手中借來鉅款,用於行軍打仗。

事成之後,不管胡雪巖願不願意,他的身上都貼上了左宗棠的印記,雖然得到了紅頂商人的榮耀,也同時成了“海防”系打擊的對象。

負責“海防”系出手的就是盛宣懷,他的名氣也許不如胡雪巖的大,但他辦事的能力非同一般,是李鴻章手下極為得力的一員干將。

公元1882年,胡雪巖決定進軍蠶絲市場。當時這個市場基本上被洋人所壟斷,國人要想涉足一步,談何容易。而胡雪巖其意卻是想將整個市場收回到中國人手裡,這難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但胡雪巖就是胡雪巖,經過他的一番周密籌劃,事情進展得出奇順利,等到在處理意大利生絲市場的這個問題時,意外發生了。

這個意外的製造者就是盛宣懷,因為他的干預,使得胡雪巖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為了籌到錢,胡雪巖只能向匯豐銀行提出借款。

盛宣懷以李鴻章的名義通知銀行不得借貸,為防萬一,還將這筆款項掌握在自己手中。此時的胡雪巖,在官場上能夠幫到自己的左宗棠己然仙逝,要想通過自己的關係借錢,又苦於對手拼命拆臺,無奈之下,就只能變賣家產來還清欠款。

這樣一來,胡雪巖只剩下錢莊一項尚可騰挪。然而,盛宣懷既然出手,豈有容情一說,他立馬派人放出風去,使得胡雪巖的錢莊出現擠兌風波,成了壓垮胡雪巖的最後一根稻草。

由此可見,這一系列的打擊讓胡雪巖認識到了盛宣懷的可怕,更清醒地認識到官場勢力和西方列強的強大,一旦與之為敵,等待自己的,只能是不可逆轉的失敗。

所以臨終之時,他才會發出“勿近白虎”的感慨。這白虎二字,既有白道官場惡如虎之意,也有以西方之神來形容西方列強在當時的神通廣大。


娃兒我熱飯


胡雪巖“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在晚清,紅頂商人胡雪巖哪個不知道?賺的錢多得去了,以富可敵國形容一點也不為過!一生娶妻妾眾多,大享齊人之福!但是,晚年衰落到傾家蕩產的地步,確實令人唏噓不已!

那麼,在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切實切骨之痛。那麼,這個白虎是指什麼呢?胡雪巖在這裡用了比喻手法:這個白虎,指的是銀子!

因為正是白花花的銀子讓胡雪巖穿上了黃馬褂,也正是白花花的銀子露出老虎的血盆大口,讓胡雪巖傾家蕩產了!



1

胡雪巖起家!

胡雪巖能夠發家,除了本人聰睿有眼光,還趕上了好機會!那就是當時朝廷正在西北用兵:征戰新疆跟沙俄作打仗!

當時指揮戰爭的左宗棠,就這樣跟胡雪巖交集了!

所有的戰爭需要,軍餉糧草的生意全部給胡雪巖去做,這樣一來,胡雪巖發達了!

左宗棠由於收復新疆有功,得到朝廷厚賞,同時還封賞了鼎力相助的胡雪巖!這個紅頂商人就是這樣得來的!

後來,胡雪巖生意越做越大,到了富可敵國的地步!



2

銀子多了,惹下了禍!

在清廷政府,左宗棠立了大功,受賞本是應該的!但是跟他有過節的李鴻章卻非常的不爽!

由於左宗棠正是如日中天,李鴻章奈何不得!就把心中的怨氣全部改變方向,發洩到幫助左宗棠大忙的胡雪巖身上!

既然是胡雪巖銀子多,李鴻章通過了手中的權力,採用陰晦的手段,唆使他人出頭,迫使胡雪巖的生意一落千丈,直到傾家蕩產了!

直到死,胡雪巖才明白銀子給他帶來的不是榮華富貴,而是災難,才告誡後人“勿近白虎”!


阿邦行走在文化長廊


光緒十一年冬,悔恨交加的胡雪巖步入彌留之際,死前他囑託子孫“白虎可怕,勿近白虎”,其子孫百餘年來心有餘悸,謹遵遺囑不經商不入仕。胡雪巖口中的“白虎”,並非是真老虎,而是說“白銀”,也指貪心。若胡雪巖不貪,能心明眼亮急流勇退,恐怕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只可惜,白花花的銀子,終是迷了他的心竅。


多爾袞愛新覺羅


胡雪巖的“勿近白虎”是什麼意思?

在回答這個問題先前,我們先了解一下胡雪巖!

胡雪巖,是安徽人,是中國近代史上鼎鼎大名的紅頂商人!之所以做生意如此之大,賺到銀兩之多,多到富過敵國,是搭上了朝廷作戰這條線!也正是這條線成就了胡雪巖,最後也是這條線讓胡雪巖傾家蕩產,才寫下“勿近白虎”含恨而逝!

那麼這句“勿近白虎”,結合胡雪巖一生際遇來看,這個白虎應該指的是銀子!為什麼這樣說呢?



一,銀子多有時未必是好事!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操控,銀子就會是“吃人的老虎”!

讀過《胡雪巖》的都知道,胡雪巖從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商販到最後成為紅頂商人,他的成功雖然是有偶然的成功因素,但是跟他經商卓越的天賦大有關係!

當時清廷在新疆跟沙俄作戰!

古話說得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而胡雪巖跟朝廷就是做這樣的生意!而這個生意還是左宗棠牽線的!

天時,地利,人和俱全,胡雪巖想不發達都不行!於是,生意越做越大,賺的銀子越來越多,富可敵國!

沒有想到,正是銀兩太多,又涉及朝政之爭,官至二品,賞穿黃馬褂的胡雪巖倒在銀子面前!



二,涉及朝政之爭,紅頂商人胡雪巖倒在他一生賺到無數的銀子面前!

可以說,紅頂商人胡雪巖跟左宗棠成就了彼此!

收復新疆的大功,也有胡雪巖一份!也正是這一份功勞,涉及到當時的朝政之爭——左宗棠跟李鴻章之爭!

在李鴻章的心中:左宗棠之所以如此成功,胡雪巖的鼎立相助是分不開的!既然搞不定左宗棠,可以先拿“馬前卒”胡雪巖開刀!於是,李鴻章運用手中的權力,和財力,扶植他人開始跟胡雪巖競爭,到擠兌,再到打壓……胡雪巖正是在這樣別有用心之人的打壓之下,終至傾家蕩產!

也就到臨死時,胡雪巖告誡後人“勿近白虎”,就是如此!



由此可見:一生賺錢無數的胡雪巖也是萬萬沒有想到自己也是死在銀子這上面!真的是成也銀子,敗也銀子!嘆息!

【古今多少事,都在歷史中!歡迎關注!我是媚之夭夭!】


媚之夭夭


胡雪巖臨終前說的“勿近白虎”前邊還有四個字——“白虎可怕”,連起來是“

白虎可怕,勿近白虎”。

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石門歷史小學生認為,此處的“白虎”具體物品上指的是銀子,廣義範圍上指的是貪慾

繁華難持久,成敗時勢定。胡雪巖縱橫商海幾十載,最後因為銀根緊縮,錢莊遭遇惡意擠兌而導致胡氏商業帝國的崩塌,抄家革職,受盡排擠,最後鬱鬱而終。

那麼,胡雪巖把一生的教訓濃縮成臨終前的“勿近白虎”四個字,究竟是要表達什麼呢?

遠離銀子和貪慾——錢是掙不完的,不是多多益善,要見好就收;慾望要適合而止,慾壑難填。

縱觀胡雪巖一生:

:在杭州創辦“胡慶餘堂”藥店,懸壺濟世,當時被稱為“北有同仁堂,南有胡慶堂”,胡雪巖本人更是被譽為“江南藥王”。

:協助左宗棠西征新疆,授江西候補道,賜穿黃馬褂,獲布政使銜,官居二品——清朝享國兩百多年,戴紅頂而又穿黃馬褂的商人,僅此一人。

:利伴權生,胡雪巖利用經手的官銀“雨過地皮溼”,在全國各地設立“阜康”錢莊分號。

——胡雪巖三樣都佔了。

這幾年,仕商文學風行一時,“做官要看曾國藩,經商當學胡雪巖”,與胡雪巖同時代的曾國藩,一生的信條是:花未全開月未圓

胡雪巖何嘗不明白這個道理,只是激流勇退,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太難。

一代武俠文學大家古龍先生,有八個字也道盡了人生苦楚,私以為,可以作為胡雪巖臨終這八個字的註解——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石門歷史小學生


“勿近白虎”指的是什麼?要從胡雪巖的經歷說起。

胡雪巖的政商經營之道

胡雪巖是徽州人,從小家境貧困,但他卻從打工少年,成長為晚晴首富。胡雪巖的成功離不開人脈的支持,他的第一桶金是靠王有齡獲得的。當時王有齡是後補浙江鹽大使,按照清朝規定,需要候補者自己捐錢,才有資格參加選取。王有齡因沒錢而苦惱,胡雪巖私自動用公款借了他500兩銀子,胡雪巖也因此被開除。

但事實證明,胡雪巖賭對了。王有齡上任後,預支了胡雪巖20萬兩官銀,助他開辦了阜康銀號,開始了商業帝國的建設。

後來胡雪巖又搭上了浙江巡撫左宗棠,左宗棠幫助胡雪巖壯大了生意,而胡雪巖也靠自己的聲譽為左宗棠抵押外債籌備軍餉,幫助左宗棠的西征大軍收復新疆失地。左宗棠曾誇讚胡雪巖:“雪巖之功,實一時無兩。”

靠著人脈和踏實肯幹的精神,胡雪巖打造了一個商業帝國,但他突如其來的破產又是為何?

胡雪巖為何會破產

隨著晚清政治鬥爭的激烈,左宗棠晚年大權旁落,李鴻章重新得到重用。李鴻章已經洞察到左宗棠的弱點:倒左必先倒胡。

李鴻章派出心腹盛宣懷,收買胡雪巖的親信和高管,對其錢莊加以重創。1882年,胡雪巖又因為過度自信,高價瘋狂收購生絲抵制洋商。沒想到國外經濟蕭條,生絲出現大規模滯銷,胡雪巖不得不賤賣生絲。

盛宣懷趁機落井下石,製造輿論稱胡雪巖面臨破產,號召大家前去錢莊兌錢。隨後胡雪巖的資金鍊斷裂,最終導致破產。1885年左宗棠去世後,胡雪巖也悲憤而死。

馬雲曾評價胡雪巖,他的精神值得學習,但他卻犯了大忌:為官就不能經商,經商就不能做官,胡雪巖的失敗就在於他官商分不清。胡雪巖是官場爭鬥的犧牲品,一旦左宗棠倒臺,胡雪巖也必將破產。

因此過度依賴政商關係和晚期盲目的自信是胡雪巖失敗的關鍵。換句話說,胡雪巖缺少自己的“護城河”,也缺乏承受風險的能力。

“勿近白虎”有何深意?

胡雪巖臨終時,只留下“勿近白虎”給自己的兒孫,這4字遺言又有何深意?

  • 其一,很多人認為,白虎說的就是白銀。經歷商場沉浮,胡雪巖覺得錢是猛獸,人容易被金錢吞噬;

  • 其二,白虎說的是西方列強。按照星象“西白虎”的說法,胡雪巖看到晚晴政治的破敗和西方列強的入侵,他在告誡晚輩洋人的可怕,不要和洋人做生意。

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準確,胡雪巖厭惡金錢嗎?他的一生名利都是靠他奮鬥得到的,金錢帶給他的不僅僅有物質享受,更有聲譽名望和胡氏商業的傳承。

“北有同仁堂,南有慶餘堂”,如果他告誡子孫遠離金錢,為何還有百年老店流傳至今?可見胡雪巖並不是害怕與金錢打交道。

至於西方列強,也有些牽強附會。胡雪巖的失敗,是因為目光短淺,沒注意國際形勢的變化。此外他最大的對手不是洋人,而是盛宣懷。相比可怕的洋人,“自己人”顯然更值得防範。

那麼這“白虎”究竟值得誰呢?白虎,很有可能說的是政治家。自古伴君如伴虎,一隻披上“白銀”的老虎,不就是政商勾結的惡虎?

或許胡雪巖臨終之際,也有了和馬雲英雄所見略同的感慨,官商不同道,依靠政治家活命的商人,早晚有一天自食惡果。


歷史秘姬


大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紅頂商人胡雪巖抑鬱而終,臨死前他的子孫圍繞在他的身旁,望著這位曾經叱吒商界的商業奇才,如今卻只是一個風燭殘年,行將就木的老人,兒孫們無不感慨這世間的人情冷暖。

臥榻之上,胡雪巖的雙眼空洞而又渾濁,回想起自己曾經的輝煌,眼前竟會閃過一絲光芒,是啊,曾經的他是那麼的意氣風發,多少財富曾積聚在他的名下,以百萬計甚至千萬計,他的財富足可以傲視天下,他的財富足可以扭轉一場戰爭的戰局。

然而一切都已經是過眼煙雲了,現在的他就是一個靜靜地等待著死亡降臨的老人,一個早已被世人所拋棄的孤獨者,想起如此境遇,不免悲從中來。然而當他的眼角劃過床前後發現,周圍竟有人在默默的抽泣,他努力的聚集起自己最後一絲精氣,終於發現,眼前這些抽泣的人都是自己的家人,他們將是自己死後唯一的牽掛。

胡雪巖釋懷了,不管這個世界如何的摧殘自己,拋棄自己,他都可以放下,然而唯一的不捨便是自己的兒孫後代,自己窮其一生追求財富與權力尚不能全身而退,他們若效仿自己難免不會重蹈自己的覆轍,於是他努力的提起最後一口氣,對他們說:“白虎可怕,切勿白虎”!而後便合上雙眼,帶著不甘離開了這個世界。

那麼,胡雪巖臨死前所說的“切勿白虎”究竟何意?

如果對胡雪巖的一生有一個比較詳細的瞭解的話,就不難理解胡雪巖所說的“切勿白虎”,單論筆者本人,對胡雪巖的臨終遺言是頗有感觸的,胡雪巖曾是一名半民半官性質的商人,他口中所說的“白虎”即是白花花的銀子,而胡雪巖告誡子孫後代“切勿白虎”即在告誡他們不要學自己去經商,錢財可以讓人得到一切但也可以毀滅一切,自己就是最慘痛的教訓,目前胡氏子孫繁衍昌隆,遍佈世界各地,但因為胡雪巖的臨終遺言,他們都沒有再踏入商界,如此也足以安慰胡雪巖於地下了吧。

那麼,胡雪巖為何會留下“切勿白虎”這樣的遺言呢?其實這與他的親生經歷有莫大的聯繫。

胡雪巖出身貧寒,幼年以給地主放牛為生,十二歲時父親去世,為求得生存,他不得不外出闖蕩,後來他機緣巧合之下來到杭州一個錢莊當了學徒,也正是那段錢莊學徒生涯讓他懂得了商業資本與財富是如何運作的,這為他日後金錢帝國的創建積累了非常豐富的經驗。

後來,他接連攀上了浙江巡撫王有齡,閩浙總督左宗棠,並以此為契機為圍剿太平天國的清軍籌備軍械,糧草,也因為此,他得到左宗棠和朝廷的大力支持,從此以後胡雪巖便得到了“官辦商人”的身份,一面為左宗棠籌措軍費,一面大力發展自己的商業帝國,來往於官場與商場之間,不停的變換著身份,如魚得水,左右逢源,胡雪巖名聲大噪。

之後,胡雪巖陸續幫助左宗棠成立福州船政局等眾多工廠,兩人緊密協作大力發展軍工及輕工產業,這使得左宗棠在朝廷的威望越來越高。然而左宗棠的得勢卻引來了朝廷另一位大臣的不滿,他便是李鴻章。李鴻章與左宗棠政見不同,一個主張海防,一個主張塞防,為此兩人互相視對方為死敵。

後來李鴻章在他的幕僚,晚清另一位著名紅頂商人—盛宣懷的協助謀劃下,左宗棠被迫隱退,而他的得力助手胡雪巖不久也破產削職,最終抑鬱而亡。

破產削職後,胡雪巖深深的懂得了商場如戰場的道理,並感受到了沒有硝煙與鮮血的商業戰爭更加殘酷無情,如果說戰場摧毀的是一個人的肉體,那麼商業場上的失敗除了摧毀一個人的肉體,更多的是摧毀一個人的精神,而臨死前的精神崩塌恐怕才是最令人絕望與痛苦的吧。


鹹魚閒聊


胡雪巖也算是清朝一大名人了,他當時的總資產可是達到了上千萬兩銀子,在當時這上千萬兩銀子足以在北京買下3萬座四合院。

胡雪巖因“白虎”成名,又因“白虎”鬱鬱而終,這裡的“白虎”指的是銀子。

(胡雪巖)

胡雪巖的成名之路也算傳奇。

在清朝末期,因西方列強的入侵而導致清政府逐漸衰弱,於是清政府為了對抗列強,鼓勵了一大批商業產鏈的發展,比如朱昌琳、伍秉鑑、胡雪巖等,這些人都是在清政府的扶持之下發展起來的。

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靠山,而胡雪巖的靠山便是左宗棠,但是成也左宗棠,敗也左宗棠。

(左宗棠)

在當時左宗棠因平叛新疆有功,胡雪巖作為左宗棠的錢袋子也著實風光了一把,因胡雪巖借錢替左宗棠籌軍費的緣故,平叛勝利之後,胡雪巖也因功被賜為二品頂戴大臣。

但是後來也是因左宗棠的緣故,胡雪巖被左宗棠的對手李鴻章盯上了。

因為李鴻章知道,要想掰倒左宗棠就得從他的錢袋子胡雪巖那裡入手,但是胡雪巖最後破產的事情跟李鴻章也沒有關係還不好說,因為李鴻章並沒有直接動手。

(李鴻章)

但是這裡面有一個關鍵人物叫盛宣懷,他和李鴻章有一定的關係,曾靠著李鴻章發家。

當時在1822年,胡雪巖在上海開辦了蟬絲廠準備大幹一場,為此他不僅動用了自己的大批資金,甚至還以左宗棠的名義借了很多錢,而盛宣懷就趁著這個機會,用手段截斷了胡雪巖的資金鍊,直接導致了胡雪巖的破產。

也是因為此事,欠下鉅款的胡雪巖被清政府查封了所有資產,胡雪巖最後也鬱鬱而終。

而胡雪巖臨死前告誡“勿近白虎”的原因也是如此,他不希望別人像他一樣,為了錢而失去了人生目標,不然最後的結果便是人財兩空。


千古君


紅頂胡雪巖最後也隨著左宗棠的倒臺不得善終的。

相傳胡雪巖以前讓女人穿上象棋棋子的衣服,拿人當象棋下的。去年杭州叫了一幫什麼旅遊學校的學生也搞了一次,還上了新聞。

大家可以有空可以去杭州元寶巷胡雪巖故居看看。那邊沒什麼人的。我經常會一個人去那邊待半天。有種說不出的感覺。時刻提醒自己“如履薄冰,如臨深淵。”

“勿近白虎。”相傳胡雪巖死前就是說了這句話。可是人生在世,猶如那風中的落葉,水中的浮萍。又哪裡由得了自己。

人呀,兵敗如山倒的時候,他到底在想曾經還是以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