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疾控逆行人|實驗室裡 與4萬多標本展開的“微”較量

疾控逆行人|實驗室裡 與4萬多標本展開的“微”較量

實驗室裡的疾控人。

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莎 通訊員 夏昕 陳帥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在醫院工作,病人也見不到他們的臉,但是他們是離感染了病人的細菌或病毒最近的人。

他們以實驗室作為戰場,利用試劑和儀器作為武器,與未知的病毒和細菌短兵相接,最終讓神秘的感染病原無所遁形。

他的戰鬥,是為了讓臨床醫生可以有的放矢的去治癒病例,讓流行病學醫生可以及時的隔離密切接觸者,避免傳染病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他們是誰?是散佈在全國無數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裡的微生物檢驗師們。

疾控逆行人|实验室里 与4万多标本展开的“微”较量

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生物檢驗實驗室大門。

每一個城市每一個縣區的某處角落,都會有一棟帶相同藍色標識的大樓,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CDC——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在CDC的大樓內,也一定會有一個安裝著生物安全櫃的微生物檢驗實驗室,不同於其他的實驗室,它的大門口會赫然懸掛著黃色的“生物危害”標識。

湖南省長沙市芙蓉中路也有這樣一棟大樓,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這個大樓的實驗室裡就一直燈火通明。

生物安全櫃的風機轟轟作響,穿著防護服的檢驗人員在實驗室裡安靜的穿梭、操作。這就是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微生物檢驗科實驗室。

疾控逆行人|实验室里 与4万多标本展开的“微”较量

實驗室的內與外。

在這個實驗室裡,有全排的BSL-2級生物安全櫃,離心機、核酸提取機等設備,所有疑似新冠肺炎病人的標本都要在這個實驗室裡進行檢測。

開蓋、吸取、液化、離心、混勻、震盪……每一步操作人員都有可能被感染的風險,微生物檢驗師卻義無反顧的充當著戰場上的先鋒兵。

實驗結果,決定著背後的患者確診,還決定了已經治癒的患者是否可以出院並且不再具有傳染的風險,為了阻斷病毒對下一個宿主的傳播,搶佔先機。

在這個微檢科,2位博士8位碩士在內的23人組建了精英團隊,他們必須24小時待命。

疾控逆行人|实验室里 与4万多标本展开的“微”较量

實驗室裡,疾控人正在忙碌。

26日前,實驗室完成1200多份核酸檢測以及500多份血清檢測,指導並培訓了湖南省十四個地市CDC微生物實驗室總計約40000份的核酸檢測。

檢驗師們每天都需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連體防護服、N95口罩、面屏、護目鏡、雙層手套……

即便這樣包得嚴嚴實實,每一步的操作也不能馬虎。由於包裹得太多,半小時後額頭就會開始冒汗,眼罩就會霧氣瀰漫,渾身溼透。

一場實驗出來後,卸下防護服的一張張臉都是勒痕滿滿、疲憊不堪。

疾控逆行人|实验室里 与4万多标本展开的“微”较量

滿臉勒痕的疾控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