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加強“五種思維”培養 切實提升幹部應急管理能力

編者按:在疫情防控與經濟工作“兩手抓、兩手硬”的工作背景下,成都市改革發展研究中心專項課題組提出,應急管理能力是著眼全局的考量、著力關鍵的實招、緊盯節點的閉環、聚焦秩序的疏導、立足安全的底盤。應通過培養戰略思維,在幹部選育中,嚴把標準和標尺;通過培養創新思維,在幹部日常管理中,提升幹部發動和服務群眾的能力;通過培養辯證思維,在幹部教育培訓中,實踐和實戰是有效路徑;通過培養法治思維,在幹部常態監督中,將引導社會參與和嚴守法律程序、嚴格依法辦事作為必備素養;通過培養底線思維,在幹部考核評價中,將一線處置、系統施治的化危為機能力作為基本要件。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全面增強執政本領,切實增強政治領導能力,堅持戰略思維、創新思維、辯證思維、法治思維、底線思維,科學制定和堅決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當前疫情應急管理中,出現的一個較為突出的問題就是幹部應急管理能力不足,諸如實情掌握上存在“心無底數”、組織群眾上存在“溝通鴻溝”、服務群眾上存在“擔當障礙”、引導群眾上存在“缺乏實招”、維護群眾權益上存在“坐等觀望”等不良傾向,其根本原因是幹部想問題、辦事情的思維方式出現偏差。

一、應急管理能力是著眼全局的考量,這就需要戰略思維的牽引

在突發公共事件中,構建指揮統一、洞察敏銳、反應迅速、指令清晰的指揮中樞,形成精幹集約、運行暢達、執行高效、直擊要害的調度系統,是確保指揮全局性、系統性、前瞻性的前提。“中軍大帳”中需要“一專多能”的靈魂人物,“前方陣營”中需要“專業能力”的精氣神,這些要件均需要幹部隊伍的戰略思維培養。在建立高素質專業化幹部隊伍的要求中,提出應注重在“基層一線和困難艱苦的地方”培養鍛鍊幹部。究其根源,戰略思維是一種全局性、根本性和長遠性思維,若干部不經歷“前線”“火線”的鍛鍊和淬火,則無法對指令的落點落位形成有現場感的切身體驗,這就導致處於“帥位”難出實招、身在“兵位”照搬照套。基於此,在專業化幹部選育中,應有“嚴把准入”的標準,將“第一責任”履歷尤其是“一線抓全局”工作經歷作為“一專多能”幹部選拔的“門檻”;應有“動態倒逼”的標尺,加大機關與基層任職交流鍛鍊培養的比重,對兼掛、專掛也應形成日常操行等級和階段性工作實績的量化考評硬指標,不能讓“專、兼、掛”流於形式,讓重點培養對象切實補上“基層一課”,進而形成感性向理性昇華、理論源自實踐的戰略思維。

二、應急管理能力是著力關鍵的實招,這就需要創新思維的驅動

創新思維若沒有克服官僚主義和形式主義,就會導致在諸多方面的創新存在“花樣翻新”。如理論創新上“熱衷於詞彙的新潮”、實踐創新上“沉迷於盆景的雕琢”、制度創新上“停滯於理念的疊加”。真正在諸如應對疫情等應急管理時,如何拉網式排查、如何周密性管控,僅僅停留在“看錶管理”層面,缺乏層層壓實責任、卡口嚴密把守、封控堵疏有序等方面的理性思考和務實創新。甚至在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進行社區治理、小區管理中仍是缺乏如何落地的創新舉措,導致創新成為好看不管用的“水中撈月”。基於此,在幹部日常管理中,切實培養幹部的發動群眾能力,讓幹部能夠“沉下去”,在群眾中“立得住”,才能組織有力量、引導有響應、治理有效應、管理有威信。切實提升幹部的服務群眾能力,讓幹部懂群眾心聲、說群眾語言、會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只有善於組織、引導、服務群眾,才能讓創新思維化為創新舉措,創新的是“實招”接地氣、能落地、會生根、能生效。

三、應急管理能力是緊盯節點的閉環,這就需要辯證思維的把控

對幹部的考核評價注重平常,更應注重“非常”,“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應對突發公共事件的非常時期,雖對幹部的能力水平可“顯而易見”,但仍應堅持全方位、全過程的全面系統體系化考核。如在應急管理體系建設中,涉及監測預警預報、基層先期處理、指揮機構搭建、新聞輿論引導、相關人員安撫、處置經費保障等六大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處置,均應考慮“主體”與“客體”的認知度、“內”與“外”的張弛度、“上”與“下”的配合度、“急”與“緩”的區分度、“重”與“輕”的拿捏度等。因此,在幹部教育培訓中,辯證思維能力的提升,唯一途徑是實踐,唯一捷徑是實戰,在確保應急處置力量精幹的前提下,應注重有向、有序、有效動員組織幹部參與各個環節的演習演練,增加處突經歷、增強處突本領,讓幹部在參與中感悟,在實戰中提高。通過參與六大環節的實踐實戰鍛鍊,形成全流程閉環管理理念,進而切實培養幹部用辯證思維科學謀劃、有力執行、推動落實。

四、應急管理能力是聚焦秩序的疏導,這就需要法治思維的規範

應急管理的工作內容涉及面廣、內涵深刻。以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管理為例,其工作項目涉及到醫療衛生應急、信息發佈、宣傳教育、科研攻關、國際交流與合作、應急物資與設備的調集、後勤保障及督導檢查等內容。在疫情防控中,“精準防控”必須是“科學防控”前提下的“法治防控”,避免少數部門和單位,因為怕擔責,不結合部門主職主責、屬地統攬之責而實施過頭的“一刀切”,“顧頭不顧腚”,導致“埋了釘子、留了尾巴”。黨的執政方式是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培養幹部法治思維就是在幹部常態監督上,注重提升幹部引導群眾有序政治參與的能力,充分發揮政治監督、法律監督、社會監督並舉的作用;注重提升幹部嚴守法律程序和嚴格依法辦事的能力,在應急措施的制定、發佈、實施、督辦等各個環節,均應綜合考慮程序和實體上的法制化和規範化。

五、應急管理能力是立足安全的底盤,這就需要底線思維的夯實

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是總體安全觀的重要內容。應急管理能力水平的體現,就是要堅持以民為本、以人為本。此次疫情應急管理中,強調要打好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處於首位的人民戰爭,其最大特點就是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在幹部考核評價中,將底線思維能力作為基本要件,應充分認識到“群眾利益無小事”,善於把握事物的本質規律,善於“一線處置、現場控制”不利影響的擴散;應充分認識到“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遵循質量互變規律,善於通過“抓苗頭、抓重頭、抓人頭”抑制不良趨勢的蔓延。危機處理中,如何興利除弊、化危為機、系統施治、安全第一,切實破除“當太平官”觀念,將底線管理作為關乎安危的準繩,練就能掐滅“苗頭”的敏銳洞察力、能抓住“重頭”的複雜局面駕馭力、能盤好“人頭”的組織協調執行力,切實發揮底線思維的“壓艙石”作用。

(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