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各省查處違規交易野生動物案 “打野”勢在必行

2003年,SARS(非典)自中國華南地區蔓延至全球27個國家,造成8000餘人感染。如今新型冠狀病毒再次來襲,從中國疾控中心發佈的信息可知,此次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與2003年的非典引發的疫情類似,都與野生動物非法交易和食用高度相關。一時間眾聲譁然,許多人憤而慨嘆又是因為少部分人貪食野味造成了“人禍”。

1月2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發佈公告,決定自公告發布之日起至全國疫情解除期間,禁止野生動物交易活動。

各省查處違規交易野生動物案   “打野”勢在必行

近日,四川、貴州、雲南多地公安查處捕殺、售賣、食用野生動物案件。2月14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在官網公開曝光陝西、重慶、湖北、安徽、湖南、廣東、湖北、遼寧、四川多省查處的違規交易野生動物的典型案例。

有研究人員統計,現有超過70%的新發傳染病來源於動物體內的病毒。這些病毒原本存在於自然界,寄宿在野生動物身體並不一定致病致死,但是人類在對野生動物進行獵捕、運輸、飼養、宰殺、貯存、加工和食用過程中可能導致病毒擴散傳播,從而引發各類傳染病肆虐橫行。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野生動物問題再次成為輿論焦點。事實上,針對濫食野生動物等突出問題,我國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已有一些規定,但目前大量的野生動物不在保護管理範圍,包括絕大多數的蝙蝠、鼠類、鴉類等傳播疫病高風險物種。因此,不少人呼籲進一步完善野生動物保護法立法,嚴格執法。

可是從我國實情來看,野生動物交易在我國涉及範圍廣、地域多,而且牽扯利益巨大,有不少野生動物實際為人工養殖或引入藥用,“打野”勢在必行,但想要徹底治理絕不簡單。如何規範平衡好野生動物管理和市場利益還需要多部門聯合舉措,精準打擊。要依靠法律法規來“斬斷利益鏈”,對農村、山林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嚴防嚴治,從源頭上減少流出,同時重點監管查處野生動物交易市場,一旦加大野生動物違規捕獵、交易的懲治力度,鋌而走險的人必然會減少。另外,全社會應加大宣傳力度,科普食用野生動物風險,要讓禁止獵食、交易野生動物這件事真正做到婦孺皆知,從觀念上“管住好吃嘴”。

疫情帶給人類的代價是沉重的,沒有買賣就沒有傷害,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己,不能讓非典、新冠再來一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