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垃圾”迴旋南豐與246億啟德地王之困

解局 |“垃圾”迴旋南豐與246億啟德地王之困

觀點地產網 八年前,南豐集團作為非上市公司獲得了穆迪、標準普爾及惠譽國際的投資信貸評級,被集團譽為重要里程碑事件,認為這進一步加強了其在香港及國際的聲譽。

但時移世易,經歷了八載春秋之後,2020年2月下旬,隨著惠譽將南豐集團評級由“BBB”下調至“BBB-”,以及之前標普及穆迪給予南豐的“BBB-”及“Baa3”評級,其整體信貸評級距離“垃圾”級,僅一步之遙。

與此同時,惠譽還將南豐旗下Nan Fung Treasury (II) Limited發行的永續證券評級從“BBB-”下調至“BB+”。

惠譽指出,下調南豐評級,主要是由於該集團幾年前以246億港元競得的啟德商業綜合體項目,在擴建階段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該機構還預計,未來數年,南豐經常性收入EBITDA/總利息覆蓋率將保持在2.0倍以下,直至2022年啟德項目開始錄得租金收入或有所改善。

事物總有正反兩面,啟德項目無疑將帶來可觀的土儲和收益,但受制於開發週期長、經濟不景氣等原因,該項目的業績亦存在不確定性,尤其在如今新冠肺炎疫情、香港地區宏觀環境不穩定,以及中美貿易摩擦等因素交織之下,南豐啟德地王的確需要面對不少的困難。

“垃圾”迴旋南豐

在家族爭產案後,南豐集團近年來越發低調,一絲風吹草動都能引發大眾的關注,更何況此次是投資信貸評級被下調。

據惠譽近日一則評級報告顯示,其將南豐國際控股有限公司(Nan Fung International Holdings Limited,簡稱“南豐國際控股”)的長期發行人違約評級從“BBB”下調至“BBB-”,評級展望“穩定”。以及將由Nan Fung Treasury (II) Limited發行的永續證券評級從“BBB-”下調至“BB+”。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惠譽的長期信用評級分為投資級和投機級,而投資級包括AAA、AA、A和BBB,投機級則包括BB、B、CCC、CC、C、RD和D。換言之,南豐被調降至“BBB-”已是在投資級車尾。

在惠譽的評級體系中,BBB表示現在的信貸風險較低;BB則表示有出現信貸風險的可能性,尤其會以經濟負面變化的結果的形式出現(但也可能會有商業或財務措施使得債務能夠得到償還)。

惠譽就表示,評級下調反映出南豐國際控股在其主要的投資性物業(investment property,IP)項目啟德商業綜合體擴建階段的財務狀況不斷惡化。

據觀點地產新媒體瞭解,該啟德項目實為九龍啟德第1F區2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56號的用地,於2017年以超過246億港元批予南豐,批租期為五十年。該地塊總價打破了恆基兆業於美利道中環商業地233億港元(每呎樓面地價為12864港元)的紀錄,成為了香港新地王。

惠譽預計,未來數年,南豐國際控股的經常性收入EBITDA/總利息覆蓋率將保持在2.0倍以下,直至2022年3月的財政年度起,啟德項目開啟租金收入後,EBITDA才會逐步擴大,但仍將低於惠譽對一家評級為“BBB”的房地產公司2.5倍利息保障倍數的預期。

“南豐國際控股未來兩年的經常性收入EBITDA/利息支出為1.8倍,低於2018財年的2.0倍。這是在考慮了來自兩個新IP(2020財年的海濱匯The Quayside和2021財年的Le Rendezvous)的租金收入貢獻後得出的結果。利息保障倍數下降是由啟德商業項目開發所承擔的債務導致的,預計該項目將在2021-2023財年期間流出60-70億港元。”

事實上,啟德地王不僅成為惠譽下調南豐評級的理由,更是在拿地之初就使得穆迪將南豐Baa3的發行人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

穆迪當時認為:“相對於合資形式,南豐獨資發展大規模啟德商業項目,風險有所增加,因此將其Baa3的發行人評級展望由‘穩定’轉為‘負面’。南豐截至2016年9月底約有212億港元現金,啟德項目將減少集團近50%現金,若集團舉債償還投地及建築成本,其債務槓桿率在未來12至18個月期間,料將由2016年9月的25%升至30%至35%。”

如今,標普給予南豐的“BBB-”評級,與惠譽給出的“BBB-”、穆迪的“Baa3”,均為投資級中的最低級別,往下將是投機級。

在國際三大評級機構眼中,南豐的投資信貸無疑潛藏著風險,而啟德地王則是主要導火索。

啟德地王之困

在2017年,啟德地塊的接連出讓,可謂業內津津樂道的熱點。

當年3月,海航以74.405億港元批得啟德第1L區2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63號的用地,而那也是海航在啟德區域投得的第四幅地塊,毗鄰公司通過其子公司較早前分別成功投得的1L區1號、1L區3號和1K區3號地塊,四幅地總額高達272億港元。但此故事後續,卻是海航相繼拋售地塊以填補債務泥潭。

同年5月,合景龍湖聯合體以72.3億港元“殺入”啟德,奪得九龍啟德第1K區1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67號的住宅用地;南豐則以246億港元拿得九龍啟德第1F區2號地盤的新九龍內地段第6556號的用地,每呎樓面地價為12864港元,呎價高過市場預期,成為香港新地王。

南豐彼時接受媒體採訪表示,高價競得該宗地塊反映集團對本港經濟有信心,而且全球經濟正在復甦,中國經濟亦一直有正增長。

但世事變遷總是難以捉摸,自去年下半年以來,香港經濟因多方面的影響而下挫,加之新冠肺炎疫情波及,資本市場的信心大受打擊,南豐也不能置身事外。

惠譽此次評級報告就表示,COVID-19冠狀病毒爆發、中國香港地區宏觀環境不穩定,以及圍繞中美貿易摩擦的持續不確定性,都抑制了中國香港地區和中國內地的市場情緒,零售銷售額也相應下降。

惠譽還預計,香港零售市場租金將出現輕微的負增長,南豐國際控股的商場和寫字樓入住率將下降,酒店收入將下降。惠譽還預測,房地產開發銷售將放緩,新項目的啟動將推遲。

另外,相比內地開發商,港企的開發週期並不快,尤其是面對巨量的開發規模。

據資料顯示,南豐啟德地王佔地20.5萬平方呎,可建樓面達191.2萬平方呎,地塊限定作非工業(不包括住宅、倉庫及加油站)用途,最低及最高的樓面面積分別為114.75萬平方呎及197.24萬平方呎。而除了辦公室樓面外,該項目還可以提供不多於16.1萬平方呎的酒店樓面,並須興建公共交通交匯處。

因此,惠譽在評級報告中就指出,惠譽預計該項目將在2021-2023財年期間流出60-70億港元。惠譽認為,利息保障倍數將從2022財年開始增加,因為2022財年啟德項目的租金才開始啟動收入。

惠譽假設,2022財年第4季度和2023財年南豐啟德商業項目的出租率分別為50%及70%。“一旦啟德項目在2022財年開始帶來租金收入,南豐國際控股的經常性收入和利息保障倍數將會提高。然而,由於開發週期長、經濟不景氣,該項目的業績存在不確定性。”

雖然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啟德地王將帶來許多不確定因素,但在惠譽的觀點中,影響南豐評級的其他原因還有,其已確立的市場地位、經營規模較小與不穩定的開發現金流。

市場地位方面,惠譽給出較高的評價:“南豐國際控股擁有50多年的中國香港地區住宅和商業地產開發經驗。該公司已經證明了自己有能力度過經濟週期,這得益於其強大的資本結構,使其能夠把握投資時機。南豐國際控股的審慎表現在其高流動性的財務狀況、較低的財務槓桿和IP投資組合上,並且主要使用內部產生的資金進行投資。”

但與此同時,南豐國際控股的評級受到其IP組合的限制,與評級較高的地產同行相比,該投資組合規模較小。

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底,其IP組合總計980萬平方呎,與酒店一起,在2019財年產生EBITDA為16億港元。截至2019年9月底,該公司在中國香港地區完成了230萬平方呎的IP,同比增長20%,在中國內地實現另一半增長700萬平方呎,與六個月前基本沒有變化。

在開發現金流方面,報告指出,南豐國際控股目前僅有數個開發項目,導致現金流不穩定。但是在處置傲騰廣場和出售日出康城VI期和深水灣房地產獲得預售收入後,該公司2019財年淨債務同比下降44%至150億港元。此外,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370%。“該公司強大的流動性使其經營具有高度的靈活性,尤其是在房地產長期低迷時期。”

據瞭解,截至2019年9月末,南豐持有現金180億港元(不包括金融資產),多元化和規模可觀的流動性金融資產價值為220億港元。高於其330億港元的債務。

惠譽預計,在不進行大規模項目收購的前提下,在計入公司中期開發支出和資本支出後,流動性將保持強勁。截至2019年9月末,南豐持有187億元人民幣的未動用銀行貸款,其中62%是承諾授信額度。

如此看來,啟德地王雖豪擲了大筆投地資金,未來幾年也將投入大量建安成本,但只要可以保持足夠的現金流,保證項目不出現嚴重延期,那南豐的啟德地王或許只是暫時的逆流之困。

而不可忽略的,是此間有海航折戟啟德的前車之鑑,還有高銀買地與退地的資金縮影。

解局 | 從局外到局內,觀察和解讀行業、企業與市場的真實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