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治馬鈴薯蠐螬?

華姐說三農


蠐螬我們本地叫土蠶,體態肥胖,柔軟多肉,白白嫩嫩的,體外還長有疏生細毛。被挖出地的時候,身體蜷曲成C狀,我們常常撿回家餵雞。



別看這蟲子肉肉的,可厲害著呢,我們經常在豆架上看到的金龜子就是它的成蟲。金龜子雖然長得亮晶晶的,可卻是害蟲一枚。

成蟲的金龜子按食性可以分為植食性,糞食性,腐食性三種,我們在馬鈴薯地裡看到的蠐螬就是植食性金龜子的幼蟲。

這種以植物為食的蠐螬食性較雜,它不僅為害雙子葉和單子葉的糧食,還啃食多種蔬菜,牧草,花卉,果樹的種子和幼苗。

尤其像馬鈴薯這種柔嫩多汁的莖塊,最喜歡食用,如果馬鈴薯地裡有了這種蟲子,就會影響馬鈴薯的植株長勢,造成植株枯死,嚴重時還會造成缺苗斷壟,包括地下結的馬鈴薯都會被蛀成空洞,影響質量。


蠐螬的危害主要在春秋兩季最為嚴重,而馬鈴薯播種的時間又恰好在這兩個季節,所以要防治結合才能保證馬鈴薯不被破壞,那麼,要如何防治馬鈴薯地裡的蠐螬呢?

一,種植馬鈴薯的菜地周圍,要徹底進行清除,荒地邊上的雜草,及上茬餘留下來的枯莖一起集中摧毀。

二,冬天的時候,要適時深挖翻曬土壤,有條件的,可以進行水旱輪作,或者適當的灌水。

三,夏秋季在菜地周圍看見成蟲聚集在豆架,樹木上時,要及時捕捉,也可以用黑光燈誘殺。

四,種植馬鈴薯時,要儘量避免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做底肥,這樣可以減少成蟲產卵。

五,可以把藥劑拌在種薯上處理後再種植,也可以製成毒土,溝施和撒施,覆土後再播種。


為了防止蠐螬啃咬,我今年春季種植的馬鈴薯同樣撒施了藥劑,現在我的馬鈴薯都開花了,長勢很不錯呢。


泥糖小丫


目前,在我國,馬鈴薯栽培過程中遇到的蟲害主要有地老虎、葉蟬、塊莖蛾、斑潛蠅、蠐螬等。其中,作為世界性的地下害蟲,蠐螬對馬鈴薯的危害不可小覷,有研究表明,平均每頭蠐螬對馬鈴薯產量的損失率為0.8043%。

說到馬鈴薯蠐螬的防治,華哥先帶大家瞭解一下蠐螬的總體特徵,讓大家對蠐螬有個大致瞭解,然後為大家描述一下被蠐螬危害的病狀特徵,讓大家正確區分蠐螬與其他蟲害,再然後為大家分析一下馬鈴薯蠐螬的防治難點,最後為大家提供防治蠐螬的幾種有效措施。

首先,我們來說說蠐螬的總體特徵:

蠐螬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金龜子或者金龜甲的幼蟲,作為世界性的地下害蟲,危害農作物、經濟作物和花卉苗木,喜食瓜果蔬菜的的種子、根、莖、葉等。

蠐螬比一般害蟲體型要顯得肥大而彎曲,頭部以下一般呈現白色,頭部一般呈現褐色或者黃褐色,體表有稀疏的細毛,腹部顯得較為膨脹。

蠐螬一般1到2年一代,少數5到6年一代,能夠在土中越冬,一般晚上8點至9點左右取食。蠐螬在我國分佈較廣,在我國絕大部分地區均有分佈。部分蠐螬有較為豐富的營養和食用價值。

其次,我們來看看馬鈴薯被蠐螬危害的病狀特徵:

與遭遇其他蟲害不一樣,馬鈴薯遭遇蠐螬危害主要表現在蠐螬主要在地下活動,而且主要針對馬鈴薯的根和塊莖進行取食,它能把馬鈴薯的根部咬食成亂麻狀,把幼嫩的塊莖吃掉大半,在老莖塊上咬食成孔洞。

大家要把蠐螬的危害與地老虎、葉蟬、塊莖蛾、斑潛蠅對馬鈴薯的危害等進行有效區分,然後才能進行對症下藥。

再次,我們看看馬鈴薯蠐螬的防治難點:

總的來說馬鈴薯蠐螬的防治難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時間跨度大。蠐螬危害馬鈴薯並不是在馬鈴薯栽培的某一個時期,而是在馬鈴薯整個生長期內,都有可能被蠐螬危害,這是因為蠐螬的生長習性與馬鈴薯的生長髮育基本重合,從馬鈴薯種植到收穫,蠐螬的危害不間斷。

二是影響範圍廣。伴隨著馬鈴薯的生長髮育,蠐螬從一開始可以取食種薯,然後取食匍匐莖和根系,直到後來取食塊莖,這一系列過程會造成馬鈴薯缺苗,植株發育不良、枯死,果實腐爛。最終導致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下降。

最後,和大家分享馬鈴薯蠐螬防治的幾種有效措施:

對於蠐螬的防治,一般意義上所需要深耕地塊,加強田間管理等常用的方法自然是不用說的,下面我們有針對性的對不同階段的的防治方法進行說明。

一是播種前,要合理施肥,施用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這樣可以有效殺死幼蟲和蟲卵,同時注重施用碳酸氫銨、腐殖酸銨、氨水、氨化磷酸鈣等能散發氨氣的化肥,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驅避作用。

二是播種時,每畝地用80%的敵百蟲可溼性粉劑500克,拌如30公斤的細土,播種時均勻施入溝中。

三是播種後,如果蠐螬危害較重時,可用50%辛硫磷乳油700倍液灌根,每株灌200克左右,殺死根邊幼蟲,在成蟲盛會發期,用90%敵百蟲800~1200倍液噴霧,殺死成蟲。

當然,理論上馬鈴薯蠐螬防治還有其他多種藥劑,但是防治馬鈴薯蠐螬,要以儘量在不使用藥物的前提下降低或減少蠐螬危害,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才使用藥劑。


華哥的三農


一、為害特點

蠐螬是鞘翅目金龜甲科各種金龜子的幼蟲的統稱,俗名白地蠶、白土蠶、蛭蟲等。菜田中發生的約30餘種,常見的有大黑鰓金龜子、銅綠麗金龜子等。蠐螬在國內廣泛分佈,但以北方發生普遍,為害多種蔬菜。在地下啃食萌發的種子、咬斷幼苗根莖,致使全株死亡,嚴重時造成缺苗所壟。

二、形態特徵

以大黑鰓金龜子為例。成蟲體長16~22毫米,身體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鞘翅長橢圓形,每側有4條明顯的縱隆線。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內側有1個距。老熟幼蟲體長35~45毫米,體乳白色、多皺紋,靜止時彎成“C”型。頭部黃褐色或橙黃

色。蛹 體長21~23毫米,為裸蛹,頭小、體稍彎曲,由黃白色漸變為橙黃色。

三、生活習性

在北方多為兩年1代,以幼蟲和成蟲在55~150釐米無凍土層中越冬。卵期一般10余天,幼蟲期約350天,蛹期約20天,成蟲期近1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為越冬成蟲出土盛期,晚上20:00~21:00時為成蟲取食、交配活動盛期。卵多散產在寄主根際周圍鬆軟潮溼的土壤內,以水澆地居多,每次可產卵百粒左右。當年孵出的幼蟲在立秋時進入3齡盛期,土溫適宜時,造成嚴重為害。秋末冬初土溫下降後即停止為害,下

移越冬,並在翌年4月中旬形成春季為害高峰,夏季高溫時則下移築土室化蛹,羽化的成蟲大多在原地越冬。成蟲有假死性、趨光性和喜溼性,並對未腐熟的廄肥有較強的趨性。

四、防治方法

1、農業措施。合理安排茬口,前茬為大豆、花生、薯類、玉米或與之套作的菜田,蠐螬發生較重,適當調整茬口可明顯減輕為害。合理施肥,施用的農家肥應充分腐熟,以免將幼蟲和卵帶入菜田,並能促進作物健壯生長,增強耐害力,同時蠐螬喜食腐熟的農家肥,可減輕其對蔬菜的為害。施用碳酸氫銨、腐殖酸銨、氨水、氨化磷酸鈣等化肥,所散發的氨氣對蠐螬等地下害蟲具有驅避作用。適時秋耕,可將部分成、幼蟲翻至地表,使其風乾、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

2、燈光誘殺。在成蟲盛發期,每50畝菜田設。40瓦黑光燈1盞,距地面30釐米,燈下挖坑(直徑約1米)、鋪膜做成臨時性水盆,加滿水後再加微量煤油漂浮封閉水面。傍晚開燈誘集,清晨撈出死蟲並捕殺未落入水中的活蟲。

3、人工捕殺。施農家肥前應篩出其中的蠐螬;定植後發現菜苗被害可挖出土中

的幼蟲;利用成蟲的假死性,在其停落的作物上捕捉或振落捕殺。

4、藥劑防治。用50%辛硫磷乳油拌種,辛硫磷、水、種子的比例為1:50:600,具體操作是將藥液均勻噴灑放在塑料薄膜上的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後悶種3~4小時,其間翻動l~2次,種子幹後即可播種,持效期為20余天。或每畝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150克,對少量水稀釋後拌細土15~20千克,製成毒土,均勻撒在播種溝(穴)內,覆一層細土後播種。在蠐螬發生較重的地塊,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和25%西維因可溼性粉劑各800倍液灌根,每株灌150~250克,可殺死根際附近的幼蟲





鄉下靜姐


蠐螬雖然體態可愛,但它對農作物的危害卻是令人討厭。花生被它吃成了空殼,光滑的馬鈴薯、紅薯被它吃得遍體是傷,剛剛移栽成活的瓜禾苗、玉米苗、棉花苗、茄子苗、辣椒苗、剛生出的花生、黃豆等等等等被它從地下咬斷,致使缺苗缺棵。




它不象其它害蟲,落在葉面可以看見,可以及時防治,而且其它害蟲消滅了也可以知道明顯的結果。但蠐螬既不能提前看見,在地下隱蔽性好,難以消除。而且治後又看不到明顯的結果,它在地下是死是活也不清楚。

所以蠐螬的防治,對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尤為重要。

一、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

🌑蠐螬是鞘翅目金龜甲總科幼蟲的總稱,其成蟲通稱金龜子,蠐螬又名土蠶、核桃蟲。蠐螬在地下危害多種植物和蔬菜。根據它們的食性可以分為植食性、腐食性、糞食性三大類。



🌑金龜子的幼蟲,體長40毫米左右,身體乳白色,有皺紋,不動時彎成C型,頭部為黃褐色或橙黃色。蛹長21~23毫米,為裸蛹,頭小,體稍彎曲,由黃白色漸變為橙黃色。

🌑金龜子的成蟲體長約16~22Cm,身體為黑褐色至黑色,有光澤,鞘翅長橢圓形,每倒有4對明顯的縱隆線,前足脛節外側有3個齒,內倒有1個齒。

二、蠐螬的生活習慣

🌑蠐螬在北方一般為兩年一代,以幼蟲和成蟲在100釐米左右的沒有冰的土層中越冬。



🌑蠐螬卵期一般10余天,幼蟲期約350天,蛹期約20天,成蟲期近一年。越冬的成蟲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大量出土,成蟲大都在晚上8~9點取食和交配。

🌑產的卵多在寄主根際周圍鬆軟潮溼的土壤內,一次可以產卵100粒左右。

🌑當年孵出的幼蟲在立秋時進入3齡盛期,在土溫適宜的時侯,對作物會造成嚴重為害。

🌑要到秋末冬初假時候,在土壤溫度下降後才會停止對作物的為害,下移越冬,並在第二的年4月中旬又會形成春季為害的高峰。

🌑到了夏季高溫時,就會下移築室化蛹,那些羽化的成蟲大多在原地越冬。

🌑成蟲有假死性,趨光、喜溼,另外對未腐熟的廄肥有較強的趨性。

🌑蠐螬交配後10~15天產卵在鬆軟溼潤的土壤內,以水澆地最多,每頭雌蟲可產卵100粒左右


三、蠐螬的防治

蠐螬在地下對馬鈴薯的根和莖造成危害,它可以把馬鈴薯的根部咬食得象亂麻一樣,那些幼嫩的莖塊蠐蠕可以吃掉大半,那些老薯塊上會咬食得許多孔洞,嚴重的時候,會造成馬鈴薯死苗甚至更嚴的災害。

防:

⭐️播種時施用的農家肥,一定要經高溫發酵,使肥料完全腐熟,用以殺死蠐螬的幼蟲和蟲卵。用藥劑拌種,用種衣劑拌。


⭐️收穫後的空地要適時秋耕,這樣可將部分成蟲和幼蟲翻到地面上來,使其風乾、凍死,或被鳥等天敵捕食。


⭐️<strong>燈光誘捕:在成蟲的盛發期,如果有條件的話,利用害蟲的趨光性,在馬鈴薯地中設一盞高約50釐米的40瓦黑光燈,燈下挖一個如大盆般的坑,鋪上薄膜,做成臨時性水盆,坑裡加滿水後再加少量的煤油漂浮封閉水面。傍晚天暗時開燈誘捕。第二天清晨撈出坑裡的死蟲,也未落入水中的活蟲捕雜。


⭐️人工捕殺:有些農家肥如火糞等,在施前應篩出裡面的蠐螬。在定植後如果發現苗被害,可挖出土中的幼蟲,將其踏死

治:


⭐️50%辛硫硫乳油拌種【可按藥1、水50、種子500的比例】,在地上鋪張薄膜,放上種子,把藥液均勻噴灑在種子上,邊噴邊拌,拌後放置4小時左在,2小時翻動1次,種子幹後即可播種,能有效預防3星期左右。

⭐️每畝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50克,用少量水稀釋後拌細土30~40斤,製成毒土,均勻撒在播種的穴溝裡面,蓋一層細土後再進行播種。


⭐️在蠐螬發生較重地塊,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600倍液灌根,可殺死根際附近的幼蟲。


⭐️每畝用50%辛硫磷乳油250克,加水10倍,拌成毒土50斤,撒於種溝或地面,隨即翻耕或鋤動,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並能兼治金針蟲和螻蛄。



⭐️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90%晶體亂百蟲1000倍液、2.5%溴氰菊醋乳油3000倍液、30%乙酰甲胺磷乳油500倍液、20%氰戊菊酯乳油3000倍液

⭐️還有脫脂蠐螬粉、地蟲消等藥都可以消滅蠐螬。


一生好人大司馬


1986年秋,我路過板倉溝,有一個老農專門在糞堆裡面挑了很多蠐螬,給每個白菜窩子裡放一個。我覺得很好奇,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的回答讓我直接翻白眼。他說這是給白菜做底肥。20多天以後,想起這個事情,專門又去看,結果是整個地塊只有一顆白菜苗。由此可見,還是有很多人不知道蠐螬的危害性,真的需要普及一下這方面的知識。 蠐螬就是金龜子的幼蟲,以成蟲和幼蟲危害各種農作物、苗木的根系、種子、塊根、塊莖、幼苗,其中以幼蟲危害最重。個別地塊造成缺苗斷壠,嚴重的時候成片植株死亡。


●蠐螬的生活習性和馬鈴薯種植期基本一致,整個生育期都可能遭受危害。蠐螬危害馬鈴薯的發生發展規律表現為:

蠐螬一到兩年繁殖1代,有的5~6年一代。以幼蟲和成蟲在土中越冬,成蟲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時進行取食等活動。金龜子有假死和負趨光性,並對沒有腐熟的各類圈肥和漚肥等有趨性,喜歡潮溼的土壤,水澆地發病最重。喜歡把卵產在腐殖質較多的肥沃土地和紅薯、馬鈴薯等塊根、塊莖植物地塊。

幼蟲蠐螬始終在地下上下左右活動,其中上下活動與土壤溫溼度關係密切。當10釐米土溫達5℃時,蠐螬從犁底層開始上升到土壤表土層開始危害,這個時候正好是春季馬鈴薯播種期,蠐螬取食種薯。13~18℃時活動最旺盛,食量最大,這個時候,馬鈴薯已經開始進入塊莖快速膨大期,有充足的塊莖可供蠐螬食用,23℃以上時,蠐螬開始向深土層移動,這個時候,馬鈴薯也開始陸續成熟,進入收穫前夕。秋季土壤溫度下降到23℃時又開始活動,二季作馬鈴薯也開始結薯,秋季溫度降低,二季作馬鈴薯開始採挖。蠐螬又回到土層深層休眠。 蠐螬田間橫向移動的特點,保證了蠐螬造成一個植株地下部分被取食以後,幼蟲可以轉移到其他植株繼續危害。蠐螬數量越大,遷徙速度越快,因為總體取食量大的緣故。



●蠐螬危害馬鈴薯的症狀

盛夏季節和隆冬季節,春季馬鈴薯和二季作馬鈴薯已經收穫,蠐螬也開始越夏和越冬。而在馬鈴薯生長季節,最先取食種薯,造成缺苗,後面取食匍匐莖和根系,造成根系吸收水肥能力下降,植株表現為生長髮育不良、萎蔫和枯死,後期又開始取食新塊莖,造成大面積腐爛和蟲孔,影響馬鈴薯品質和產量。

●預防馬鈴薯地塊蠐螬危害,一般可以採取如下綜合防治措施。

◆合理倒茬。禁止和塊根、塊莖等肥大根系植物連作。

◆整地的時候,提前深翻土壤,利用冬季低溫和夏天高溫傷害幼蟲,施入足夠的腐熟農家肥。

◆人工捕殺金龜子和蠐螬。可以將在糞肥和土壤裡發現的蠐螬殺死,也可以過篩糞肥,將蠐螬餵雞。成蟲有假死性,可以振落植株上面的金龜子,發現後殺死。

◆黑光燈誘殺金龜子。

◆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加水10倍噴於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拌勻農家肥在整個地塊撒入後翻耕到土壤裡面,也可以拌入農家肥撒入播種溝或者穴內。 除此之外,也可以選用用5%辛硫磷顆粒劑、2%甲基異柳磷粉、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吠哺丹顆粒劑、5%地亞農顆粒劑等拌細土25~30千克製成毒土,每畝2.5~3千克處理土壤。

◆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50%對硫磷或20%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

◆灌根、和毒餌誘殺不適合大田操作,只是理論行為。


防治馬鈴薯蠐螬危害,還是以降低田間蟲口基數為前提。減少農家肥蠐螬數量和土壤蠐螬數量,在此基礎上進行藥劑防治。原則上是蟲口基數大的時候就必須土壤藥劑處理,危害較輕時,種子處理即可。


農耕子


大家好我是老王。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屬於一年生草本茄科作物,人們常稱之為土豆、洋芋、地蛋等。馬鈴薯的莖分為地上和地下兩部分,地下莖就是我們用來使用的薯塊,根據品種的不同有白色、黃色、黑色或者紫色。目前馬鈴薯是我國五大主糧作物之一,其具有營養價值高、耐貧瘠土壤、產量高等優勢,在我國南北地區廣泛種植。

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有很多的病蟲害發生影響馬鈴薯的正常生長。而地下害蟲的危害相對來說比較嚴重一些,由於地下害蟲在地下活動不易進行藥物防治,而且地下害蟲危害馬鈴薯的根莖,導致薯塊出現傷口影響商品性,造成的經濟損失比較嚴重。

去年我在園裡套種了20畝的馬鈴薯,到了收穫的時候,部分我沒有使用藥物防治的地塊,很多薯塊被蠐螬和金針蟲危害,薯塊上面有很多的孔洞和傷疤,最後只能便宜處理。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情況,為大家講一下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如何防治蠐螬的危害。

一、蠐螬的生活特性

想要防治蠐螬,關鍵要了解蠐螬的生活特性,根據它的生活規律才能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蠐螬我們常叫做土蠶或者雞母蟲、雞婆蟲等,它是金龜子的幼蟲形態,整個幼蟲時期多在土壤中活動。按照其食性我們分為植食性、糞食性、腐食性三種,其中植食性蠐螬在農業生產中危害最大,喜歡啃食播下去的種子、根莖、幼苗等,危害非常嚴重屬於世界性的地下害蟲。

蠐螬一般一到兩年繁殖一代,以幼蟲或者成蟲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待到來年春季10釐米的土溫上升到5度以上就向地表移動,在15度左右的時候達到活動的高峰期危害最盛,一旦超過23度則向土壤深處移動危害隨之減輕。

成蟲金龜子具有假死性和避光性,在夜晚8、9點鐘活動取食,白天藏到土壤之中。一般交配後10到15天開始產卵,每隻雌蟲可產卵100粒左右,卵產在鬆軟溼潤的土壤內,孵化後以幼蟲的形式在土壤中越冬。

二、蠐螬的防治辦法

由於蠐螬長期在土壤中活動,通過噴灑藥物很難起到滅殺的目的。因此在馬鈴薯的生產中,我們要採用綜合防治的方法進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物理防治

蠐螬及成蟲金龜子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會向土壤的深處移動進行越冬。北方地區種植馬鈴薯多在年前或者年後播種,我們在種植馬鈴薯之前,在冬季對土壤進行深翻,把深處的土壤翻到地表進行凍化,不僅有利於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而且能把蠐螬和成蟲金龜子翻到地上在寒冷的溫度下凍死。通過深翻,可以大大減少土壤中越冬的蠐螬及金龜子數量,降低來年發生的基數。

另外從4月上旬開始,有條件的話在田間設置黑光燈,每盞15瓦的黑光燈可管3-5畝地。黑光燈放置在高度1米5的位置,下面用一個大的盆子裝上水,可以兌少許的毒死蜱或者敵百蟲殺蟲劑。每天晚上7點開啟到夜晚11點關閉,可以誘殺大量的金龜子成蟲,減少產卵的數量從而起到滅殺蠐螬的目的。

2、化學防治

相對於物理防治來說,化學防治使用比較方便但是容易對馬鈴薯產生農藥的殘留。在種植馬鈴薯之前,我們整地施肥的時候,每畝地用辛硫磷、毒死蜱顆粒4-5公斤,與10公斤的細土或者肥料攪拌均勻之後進行撒施,隨後進行整地即可。

對於蠐螬發生比較嚴重的地塊,在播種的時候,可以把辛硫磷、毒死蜱顆粒隨種下到播種穴中,每個穴坑中丟入幾粒辛毒顆粒即可。

另外在4月上旬蠐螬及成蟲金龜子活動旺盛的時期,我們用40%毒死蜱乳油每畝用量500毫升兌水之後進行灌根,或者兌細土20公斤開溝撒施,施藥之後立即澆水可以有效的滅殺蠐螬及成蟲金龜子。或者使用40%毒死蜱乳油1000-1500倍液,對地表和馬鈴薯的莖葉進行均勻噴霧防治。在藥劑防治的時候,嚴禁使用甲拌磷、甲基異柳磷、1605等高毒、劇毒農藥,以免產生農藥殘留。

3、生物防治

在大自然中,每種害蟲都有其獨特的剋星,我們可以使用這一特性進行蠐螬的防治。通常在田間地頭或者溝渠邊上栽種蓖麻,由於蓖麻葉子和果實中含有蓖麻素,能夠讓多種害蟲中毒死亡。在金龜子取食蓖麻葉子的時候可以中毒死亡,從而降低田間成蟲的基數。另外可以摘取蓖麻葉子陰乾之後粉碎,加入適量的土撒施到土壤中,可以誘殺大量的蠐螬,達到防治蠐螬的目的。

好了,以上就是關於在馬鈴薯種植過程中如何防治蠐螬的介紹,各位朋友你們明白了嗎?喜歡的話請點贊關注老王,謝謝大家!


鄉知老王


馬鈴薯是全國各地都會種植的塊莖農作物,因為食用方法各式各樣且澱粉含量非常高,很是受人們的喜愛,種植過程中土壤裡有一種農村常說的“土蠶”侵害馬鈴薯,造成很多蟲眼甚至空心,嚴重影響馬鈴薯的品質和產量,這種“土蠶”就叫蠐螬。

病害症狀:

蠐螬是金龜甲的幼蟲,別名白土蠶、核桃蟲。成蟲通稱為金龜甲或金龜子。除危害荔浦芋外,還危害多種蔬菜。蠐螬咬食幼苗嫩莖,薯芋類塊根被鑽成孔眼,當植株枯黃而死時,它又轉移到別的植株繼續危害。此外,因蠐螬造成的傷口還可誘發病害發生。芋基部被鑽成孔眼後,傷口癒合留下的凹穴,極大的影響了芋的質量。

發病規律:

蠐螬有假死和負趨光性,並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白天藏在土中,晚上進行取食等活動。蠐螬始終在地下活動,與土壤溫溼度關係密切。當250px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範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因此蠐螬對果園苗圃、幼苗及其他作物的為害主要是春秋兩季最重。土壤潮溼活動加強,尤其是連續陰雨天氣,春、秋季在表土層活動,夏季時多在清晨和夜間到表土層。

防治辦法:

蠐螬種類多,在同一地區同一地塊,常為幾種蠐螬混合發生,世代重疊,發生和危害時期很不一致,因此只有在普遍掌握蟲情的基礎上,根據蠐螬和成蟲種類、密度、作物播種方式等,因地因時採取相應的綜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1、做好預測預報工作:調查和掌握成蟲發生盛期,採取措施,及時防治。

2、農業防治:實行水、旱輪作;在玉米生長期間適時灌水;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料;精耕細作,及時鎮壓土壤,清除田間雜草;大面積春、秋耕,並跟犁拾蟲等。發生嚴重的地區,秋冬翻地可把越冬幼蟲翻到地表使其風乾、凍死或被天敵捕食,機械殺傷,防效明顯;同時,應防止使用未腐熟有機肥料,以防止招引成蟲來產卵。

3、藥劑處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畝200~250克,加水10倍噴於25~30千克細土上拌勻製成毒土,順壟條施,隨即淺鋤,或將該毒土撤於種溝或地面,隨即耕翻或混入廄肥中施用;用2%甲基異柳磷粉每畝2~3千克拌細土25~30千克製成毒土;用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吠哺丹顆粒劑、5%辛硫磷顆粒劑或5%地亞農顆粒劑,每畝2.5~3千克處理土壤。

4、藥劑拌種:用50%辛硫磷、50%對硫磷或20%異柳磷藥劑與水和種子按1:30:400~500的比例拌種;用25%辛硫磷膠囊劑或25%對硫磷膠囊劑等有機磷藥劑或用種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種衣劑包衣,還可兼治其它地下害蟲。

5、毒餌誘殺:每畝地用25%對硫磷或辛硫磷膠囊劑150~200克拌穀子等餌料5千克,或50%對硫磷、50%辛硫磷乳油50~100克拌餌料3~4千克,撒於種溝中,亦可收到良好防治效。

6、物理方法:有條件地區,可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減少蠐螬的發生數量。

7、生物防治:利用茶色食蟲虻、金龜子黑土蜂、白僵菌等。

小結:蠐螬屬於深藏土壤中的蟲害,所以在種植期間需經常下地檢查馬鈴薯的生長情況,一旦發現有蠐螬的出現對馬鈴薯造成侵害可以參考以上的方法進行防治。希望以上的解答對你有所幫助。


川妹莎啦


馬鈴薯栽培過程中,蠐螬在地下為害馬鈴薯的根和塊莖,可把馬鈴薯的根部咬食成亂麻狀,把幼嫩塊莖吃掉大半,在老塊莖上咬食成孔洞,嚴重時造成田間死苗。蠐螬按照食性可分為三類,分別是:植食性、腐食性、糞食性。植食性種類中以鰓金龜科和麗金龜科的一些種類,如大黑鰓金龜、暗黑鰓金龜、銅綠麗金龜等,發生普遍,為害最重。



蠐螬生活習性

蠐螬棲息於土壤中生活,在土壤中的活動主要跟土壤溫度、土壤溼度、土壤理化特性這三方面相關。在冬季時,蠐螬會潛入深層土中越冬,當10釐米深的土壤溫度達到5℃左右時,越冬蠐螬便會甦醒活動。當土溫達到13℃~18℃時為蠐螬活動高峰期;在夏季時,當土溫高達23℃時蠐螬便向土層深處轉移;在秋季時,土溫下降到蠐螬活動適宜範圍時,蠐螬會移向土壤上層活動,當土溫低於5℃時又會轉入土下越冬。



防治馬鈴薯蠐螬方法

馬鈴薯栽種前,深翻土壤40釐米左右,引水入田浸泡土壤5~7天,可淹死大部分的蠐螬;如土壤酸性度高,每畝撒入200斤石灰泡田,石灰除可起到中和土壤酸性度作用,還具有殺蟲滅菌的效果。

田塊排水稍幹後犁翻40釐米左右深,在太陽下暴曬10天左右,利用鳥類捕食生命力較強的蠐螬以及其他地下害蟲。

施入農家肥時必須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未腐熟的農家肥多數潛藏有蠐螬,肥料施入後噴灑70%福美雙可溼性粉劑1000倍液1~2次,使土壤的泥土成為毒土,讓土壤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量都具有殺蟲作用,令蠐螬無法生存;噴灑福美雙後便可整地起壟,讓藥水漚土4~7天后便可播入馬鈴薯種薯。



農藥防治馬鈴薯蠐螬

馬鈴薯栽培過程如發生蠐螬蟲害,每畝可用50%辛硫磷乳油150克,加水3千克加細沙土或爐渣25千克,或2.5%敵百蟲粉劑2~2.5千克,加細土30~50千克,充分拌勻成藥土,播種時穴施或撒施土中;或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1000倍液,或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800倍液噴灑或澆灌,每株用藥200~250毫升。(完)

【南粵新農人】每天分享各類農業種植知識,歡迎大家關注我,我們一起探討農業種植經驗,謝謝大家!!!


南粵新農人


馬鈴薯也叫土豆,是一種做為人們生活中食用廣泛糧蔬兼用的食品,因其營養豐富且具有多樣化的烹飪方法而日受人們喜愛。土豆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它的產量非常的大,而且適應能力也是非常廣泛的,在我國各地都可以種值。不過種植生產中我們很多人在收穫土豆時會發現,自家種植的土豆有的會被地下害蟲蠐螬危害,嚴重的影響了土豆的品質。


馬鈴薯受蠐螬危害的症狀

在馬鈴薯田,蠐螬危害主要表現為當馬鈴薯苗株出土後,幼蟲就會對地下嫩根、莖、進行咬食和鑽蛀。幼苗被咬食後會出現發育不良或是植株枯黃死亡現象。當地下薯塊莖進入膨大期時,它便會對塊莖進行鑽蛀,使薯塊蟲孔橫生留下凹穴狀樣。當植株枯黃而死時,它便會又轉移到別的植株繼續危害極大的影響了馬鈴薯的質量和產量。

★ 那麼什麼原因導致蠐螬的滋生呢?這裡農嫂就結合我們當地農人的馬鈴薯種植技術,從蠐螬病發原因、生活習性、發病規律及防治措施等,對蠐螬的滋生進行一下多方面的分析,找出合理的防治辦法,為我們馬鈴薯種植戶解決馬鈴薯受蠐螬危害的難題。




首先先來了解一下蠐螬的生活習性

蠐螬又名也叫白土蠶,屬於鞘翅目,多食性害蟲,其種類繁多,成、幼蟲都可在80-100釐米深的土層中越冬。以成蟲越冬的,當春季10釐米土層地溫上升到14℃-15℃時開始出土, 5月中下旬開始產卵,6月份為產卵盛期,6月下旬至8月中 旬為卵孵化盛期,幼蟲夏秋季危害;在10釐米土層地溫低於 10℃以後,向土層深處移動,低於5℃以後,全部進人越冬。 以幼蟲越冬的,翌年春天開始活動,6月初化蛹,7月初開始羽化,7月底至8月中旬為羽化盛期,羽化的成蟲當年不再產卵,直接越冬。


蠐螬的發生規律

(1)蠐螬的成蟲交配後10~15天產卵,產在鬆軟溼潤的土壤內,以水澆地最多,每頭雌蟲可產卵百粒左右。蠐螬年生代數因種、因地而異,一般一年發生一代,少數種類一年發生2~3代或兩年一代。

(2)蠐螬的成蟲有假死和負趨光性,並對未腐熟的糞肥有趨性。白天藏在土中,晚上8~9時進行取食等活動。蠐螬始終在地下活動,與土壤溫溼度關係密切。當10釐米土溫達5℃時開始上升土表,13~18℃時活動最盛,23℃以上則往深土中移動,至秋季土溫下降到其活動適宜範圍時,再移向土壤上層。



蠐螬的病發原因

(1)蠐螬的主要來源是土傳蟲害,這類蟲害主要是因連作引起的蟲害傳播源。這類害蟲的蟲卵l隱藏在土壤中越冬存活,等我們把馬鈴薯種塊栽種到地裡以後,這些存活在地下害蟲就會在幼年期或薯塊莖膨大之時啃咬馬鈴薯的莖塊或是地上的根莖部分,將根莖折斷,從而引起薯塊蟲眼或是塊莖腐爛,

(2)另一種蠐螬滋生的來源是為未經腐熟的農家糞肥中,蠐螬的蟲卵會潛伏在有機糞肥中,這一點我們大多農人都是知道的。我們在往田地中運送糞肥時都會發現挑開糞肥後會爬出來好多的蠐螬,尤其是溼度較大的雞糞肥更是蠐螬的滋生地。我們將這類糞肥追施到地裡的同時也就將蠐螬害蟲帶到了土壤裡了。

蠐螬防治措施

對於這些危害土豆品質的害蟲我們應該如何對付呢?根據蠐螬的危害病症及危害規律來看,我們在防治管理時應該以農業防治措施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相結合,從源頭上降低或消滅蠐螬,這樣才能達到理想防治效果。

◆一,農業防治

(1)首先播種或移栽前要進行土壤處理,科學種植,採取冬耕措施。利用冬耕讓潛伏在深層土壤裡的蟲卵或幼蟲,因為被翻到地表面而無法安全越冬而被凍死,以降低蟲害對馬鈴薯的危害同時,要及時的清潔清除田間、田埂、地頭、地邊和水溝邊處的雜草和雜物,並帶出地外處理,以減蟲卵滋生,減輕危害。

(2)合理施肥,不施用未經腐熟或腐熟不徹底的農家糞肥,以減少幼蟲和蟲卵的數量。同時要實行合理的倒茬輪作種植,可將馬鈴薯與非茄科作物進行捯茬輪作種植,可有效防止同科作物土傳病害和蟲害相互傳播的機率,


◆二,化學防治

(1) 毒餌誘殺:在播種時我們每畝可用1%敵百蟲粉劑4公斤,或是每畝用50%辛硫磷乳劑500克拌在炒熟的麥麩、或是細沙中做成毒餌,在放種前順壟撒於要種植土豆的溝內即可,這種方法能有效毒殺苗期危害的地下害蟲。

(2)灌根毒殺:在苗期也可用每畝用250~400毫升毒死蜱乳油兌水50公斤或用40%的辛硫磷2000倍液,灌植株根部周圍,以其來防治地下害蟲對土豆的危害。

★ 以上這兩種方法主要是針對地下的蠐螬為主。當蠐螬變成成蟲時則需要通過葉面打藥和黑光燈誘殺進行防治。

( 1.)葉面打藥,可以選擇噴施50%辛硫磷乳劑1000倍液,或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對馬鈴薯植株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注意噴霧時要噴施均勻。

(2)成蟲盛發期,可將田地裡置放安裝誘殺成蟲的電動殺蟲燈,晚間時我們可將誘蟲燈置放在種植馬鈴薯的田地裡,這樣做能夠利用趨光性,將蠐螬的成蟲金龜子吸引過來,從而將其消滅。



農嫂話農事


如何防治馬鈴薯蠐螬?



蠐螬是金龜子的幼蟲,屬鞘翅目,金龜甲科,它的別名又叫白地蠶、白土蠶等,是一種地下害蟲,它除了危害馬鈴薯外,還會危害豆類、茄果類、瓜類、葉菜類等蔬菜,這種害蟲一般是在地下啃食萌發的種子、咬斷幼苗的根莖,還會啃食塊根、塊莖等,影響農作物的生長。在種植馬鈴薯時,有些地塊裡就會有蠐螬危害馬鈴薯,這時就要進行相應的防治,減少地下蟲害發生,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



蠐螬的危害條件

蠐螬一般以幼蟲和成蟲在地下無凍土層中進行越冬,它的蟲卵一般多散產在鬆軟潮溼的土壤內,當田間的土溫合適它活動時,這時害蟲就會出來危害農作物,一般在秋末冬初天氣轉涼、土溫下降的時間就會停止危害,這時蠐螬就會下移到深層土壤中進行越冬,等到第二年土溫合適時,又會出來危害農作物。



蠐螬危害馬鈴薯的症狀

蠐螬對馬鈴薯的危害,一般是蠐螬咬食馬鈴薯的幼苗嫩莖,或者是馬鈴薯的塊根被它鑽成孔眼,當這棵馬鈴薯植株被它危害後,它又會轉移到別的地方繼續危害馬鈴薯植株。

如果種植的馬鈴薯被蠐螬危害後,在馬鈴薯的塊根基部上一般是會被鑽成孔眼的,當這些孔眼癒合後,馬鈴薯塊根上就會留下一個凹穴,這樣就會影響到馬鈴薯的品質,所以,在種植馬鈴薯時,應做好相應的防治,減少蟲害的發生,從而提高馬鈴薯的產量和品質。




蠐螬的防治方法

1、科學施肥:在種植馬鈴薯時,在給馬鈴薯施農家肥時,必須是要先經過充足腐熟後,再施到地裡,這樣一般就是避免將幼蟲和蟲卵帶入田間,這樣也就會減少病蟲害的發生。

2、深翻土壤:當我們種植的農作物成熟收穫後,這時就可以進行深翻土壤,將一部分的地下幼蟲或成蟲翻至地表上,讓它們被風乾、曬乾等,減少害蟲在土壤中進行越冬,一般這樣也會減少害蟲的發生。

3、燈光誘捕:種植馬鈴薯時,一般在成蟲盛發期時,可以掛一個40瓦的黑光燈進行誘捕,方法是在距離地面大約30釐米左右的地方掛一盞燈,然後再燈下挖一個大約1米的水坑,然後再鋪上一層薄膜,再加滿水,等到傍晚時開燈進行誘捕。



4、土壤防治:這種方法就是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500g,或者是50%辛硫磷乳油3000g左右,兌少量的水稀釋後,拌上300g左右的細土,然後把細土均勻地撒在播種溝內,再蓋上一層細土後,再進行馬鈴薯播種,一般這樣也會減少蟲害的發生。

5、藥劑防治

1、灌根:種植馬鈴薯時,在蠐螬發生危害比較多的地塊,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或者是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800倍液進行灌根,一般每株灌150g左右。這樣也會減少蟲害的發生。

2、噴霧:在馬鈴薯的種植過程中,在成蟲盛發期時,可以用80%敵百蟲可溶性粉劑1000倍液進行噴霧防治。



總結:種植馬鈴薯時,為了減少蠐螬的危害,在播種前可以先深翻土壤進行曬土,然後再用藥劑拌上細土後均勻撒在播種溝內,一般這樣可以減少地下蟲害的發生,在馬鈴薯的生長過程中,如果發現有蠐螬危害時,這時應進行灌根或者是噴藥進行相應的防治,減少蟲害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