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寧:致敬戰鬥在防疫一線的社區醫生

四川新聞網遂寧2月22日訊(袁小春 林玲)疫情防控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在遂寧市河東新區靈泉街道這個戰場上,有這樣一群人,他們衝鋒在前、捨生忘死,築起了阻斷病毒的鋼鐵長城,譜寫了疫情防控的生命讚歌,他們就是社區醫生。

面對嚴峻疫情,遂寧市河東新區靈泉街道的20名社區醫生從未退縮,他們紛紛奔向疫情防控一線,彰顯著白衣天使的人間大愛。

有一種精神

叫我的專業是護民健康

鄒海雲是靈泉寺社區醫務工作者,作為一名全科主治醫師他在1月28日挨家挨戶進行疫情防控公開信的發放,對居民開展自身防護宣傳,從那天起,他每天的工作就從天微亮一直持續到夜深。面對群眾對居家隔離出現的牴觸情緒,鄒海雲“本著一名醫護人員的職責,我領悟到我不僅僅要對鄉親們的身體健康負責,對他們的身心健康也要做出正確的引導。”正是由於他的專業精神和耐心開導,才有了群眾的改變,才有了理解和接受。自疫情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鄒海雲服務了靈泉寺社區1500餘居民。

遂宁:致敬战斗在防疫一线的社区医生

有一種情感

叫我的職業是社區醫生

自疫情防控啟動包保醫生以來,轄區社區醫生立即轉變,採取上門問診的方式,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他們帶著職業情感,以不辜負人民群眾信任的決心、打贏這場沒有硝煙戰爭的信心奔走在戰疫一線,以職業道德、專業水準服務於4萬餘社區居民。他們頭上戴著口罩和護目鏡,手上戴著橡膠手套,身上穿著隔離防護服,“穿起這套防護裝備,就不能像往常一樣自由轉動。但是為了患者和保護自己,我們必須堅持住。”參與橋東社區疫情防控的鄒永紅醫生如是說。由於防護裝備的透氣性太差,他們的髮絲和眉毛上常常沾滿了水汽,在這春寒料峭的時節顯得有些寒冷了。

有一種力量

叫我的使命是為民擔當

有一名服務於靈應寺的社區醫生王建忠,他以“我是黨員,我必須衝在最前頭”的擔當,在疫情防控期間,走家入戶開展醫療服務,樓上樓下、大街小巷都留下了他的身影。在靈泉轄區還有一群像王建忠一樣的社區醫生,一天下來,他們腰疼、腿疼、口乾、疲憊,可是他們毫無怨言,除做好重點人員追蹤排查外,還積極做好知識普及和病毒預防工作,向群眾宣傳做好個人防護措施,戴好口罩,勤洗手,少外出。

有人說:歲月靜好,只因有人負重前行。我想就是這些平凡而偉大的白衣戰士,用生命守護生命,用自己的血肉之軀,才築起了一道阻止病魔的堅固防線。截至2月21日,社區醫生上門為重點居民測量體溫2萬餘次,協助社區開展“三問三送”(即:一問身體送防疫知識,二問生活送必需物資,三問家庭送文化娛樂)關愛活動1800餘次。

無論是鄒海雲,還是鄒永紅,或者王建忠,他們都是社區醫生在這場疫情防控工作中的一個縮影。“他們每天忙上忙下,為我們的健康護航,大家對他們都感到深深敬佩,在這場戰疫中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是最勇猛而堅強的戰士。”許多人都被社區醫生的行為感動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