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仁宗朱高熾,大明王朝有名的“仁宗”皇帝,如何看待他在位期間只有八個月?

四十五度歷史


朱高熾性格仁義,有謀略,善於權衡,處事有條,這也是他區別於其他幾位能征善戰的兄弟,被立太子的原因。朱棣本身是個常年領兵作戰的人,經常把朱高熾留下建國理政。在位時間雖然不到一年,但是“仁宗”的封號確是對他執政的極大肯定。任人唯賢,鼓勵百官進諫,廢除嚴苛政策,赦免建文一案人員,平冤昭雪,注重以農為本,大力發展生產,停止大規模用兵,奠定了其在“仁宣盛世”中的千秋功業。

八個月成就“仁宣盛世”

朱高熾在當太子建國以及登基稱帝期間所採取的一系列利國利民的政策,奠定了“仁宣盛世”的基礎,在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朱高熾一直的主張是停止用兵,這和他的父親朱棣是截然相反的思路,朱棣一生可以說生於戰場,死於戰場,而朱高熾在理政期間一直以“仁”治事,赦免建文一案人員,平冤昭雪;回顧歷史上的其他盛世,“開元盛世”“文景之治”“康乾盛世”哪一朝代到達這種高度都需要經年累月,朱高熾在短短時間實現可以說很不易。我們說,評價一位皇帝是好是壞,就要看在任期間做過的利民利國的事。

另外,作為皇帝,朱高熾有一點不得不令人敬佩,一直不主張兄弟之間自相殘殺,這也就說明為什麼他在當國期間,朱高煦、朱高燧這兩個親兄弟一直存造反之心,能夠得到善終,而到了朱瞻基一朝,沒有好下場


拓土開疆


朱高熾雖然在位只有八個月,但是他履歷可比他後世子孫都要強。畢竟幾十年世子和太子不是白當的,比他功勞並不低的二弟朱高煦,最受朱棣喜愛的朱高燧都沒能撼動他繼承人的地位。尤其是做了這麼多年的太子,還能和朱棣相安無事可見這個人的智慧。

朱棣在位時凡事出徵在外,國家政事基本上都是朱高熾在打理,可以說他沒登基前就已經在扮演者皇帝的角色,只是他的主張想法不能實現罷了。登基後朱高熾完全可以立馬進去皇帝的角色中來,可以從容的實現自己的主張,只是奈何精神上繼承了他爺爺和他爹勤政的優良傳統,身體確實扛不住了。




看顏色行事


永樂24年即1424年,一代雄主的明成祖朱棣同志病死在第五次遠征蒙古的路上。當時大明立國不足,他的突然去世給朝野上下帶來了很多的不確定性。

反觀他的繼任者朱高熾,這個無比巨大的胖子。能否做好這個天字第一號的工作—皇帝?!

朱高熾就像《大明風華》裡那樣,不受朱棣喜歡,在現實中更甚。一次,朱棣因為一件小事便降朱高熾的一個心腹剁成肉醬,“以警東宮”。

然而朱高熾在為期間,卻顯示出了超乎尋常執政能力!

一、針對朱棣的喪事

治喪期間,朱高熾的表現是悲天憫人,兢兢業業!朝野臣工、外藩宗室、萬民百姓無不歎服,孝感動天!也為朱高熾繼任伊始賺取了第一個政治資本!

二、針對兄弟手足的處理問題上

朱高熾的兩個兄弟,一個是漢王朱高煦和趙王朱高隧。這二位就像《大明風華》裡演得那樣,一個比一個壞,一個比一個陰狠。仁宗繼位之後,朝中很多臣工建議朱高熾藉機尋個藉口除掉這兩位以絕禍患(其實這兩貨平時不論在京城,還是地方早就是“墳頭上插菸捲,缺德帶冒煙了”罪狀和苦主有的是,根本不用現找,簡直就是一抓一大把)結果明仁宗力排眾議,非但沒有對二者大加撻伐,反而大大提高俸祿,以尚尊寵!

三、對待天下蒼生

明仁宗早年博覽群書,師從大儒,潛心學習,深得儒家的治國理念。算是孟子“君輕民重”思想的擁躉吧。當然他也深諳“水能載舟 ,亦能覆舟”的道理,再加上他多年監國的經驗。摒棄了永樂以來甚至洪武年間的許多苛政,實行了輕徭薄賦,愛惜民力。從而得到了朝野上下一致的擁護和愛戴!

四、對外戰略思想

1368年,明王朝推翻了元朝的統治。元順帝蒼狂逃往漠北草原史稱北元。在明初蒙古諸部一直是明朝邊疆的一大隱患。僅僅永樂一朝便有5次對蒙古的大規模的征剿,雖然取得了一定的勝利,但對國力損耗也是巨大的。同時因為戰爭,民間所攤派的賦稅、兵役、徭役也是不勝枚舉!一時間可謂是怨聲載道!明仁宗繼位後,針對這一情況,主動採取對外戰略收縮,轉攻為守。大幅削減賦稅、兵役、徭役。大力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一時之間朝野上下一片山呼萬歲,天下歸心!

結餘

雖然明仁宗在位只有短短八個月,開啟後來的仁宣之治,也為明王朝的近三百年的基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他能像後來的嘉靖或是萬曆那樣享國四五十年,國家一定大治!可惜天不假年!




晶晶樂道道歷史


雖然只有八個月,但在他手中,明帝國開始減少戰爭,大幅恢復生產。連接朱棣和朱瞻基,仁宣之治的創建者。朱高熾赦免、平反靖難遺孤,讚賞忠臣,溫和但有勇氣,老實並且仁厚。總之,朱高熾在位不到一年,但在位時的作為、政績值得讚賞。


優程紡織


明仁宗雖然在位短暫 但從他的諡號可以看出他是一位仁君,與其子宣宗並稱“仁宣之治”


老餘侃大山


首先他爹1424年7月死的,他是1425年5月死的,一共也就10個月左右時間!他爹死時要國葬,他要登基。這種大事要準備妥當才能辦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