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供應鏈”模式如何解決金融難題?

衰上尼的船


太專業了回答不了。

螞蟻金服+恆生電子,你去看他們給金融機構提供的方案。他們會比較專業。


圓隆自動門


接觸過很多在銀行端從事此類業務開發的朋友,如果他們能看到這個問題,一定是秒答。本人只是隔三差五與這些可愛的程序員、產品經理們打交道,就負責把他們的“行話”翻譯給諸位聽一下:


關於區塊鏈在供應鏈中的金融難題解決應用,其實可以從最新中辦、國辦發佈的《關於促進中小企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找到依據,在第三部分“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當中,明確要求各機構為中小企業拓寬融資渠道,而其中的一項建議就是:

研究促進中小企業依託應收賬款、供應鏈金融、特許經營權等進行融資。


首先,這裡說的金融難題是特定的,一方面是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需要被“增信”,另一方面大型企業集團財務面臨控本增效問題。


在無抵押無擔保的情況下,一些經營風險較大的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

傳統融資模式下,大型企業融資成本一般不高於6%,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高達10-30%。



1. 融資渠道狹窄,難以直接獲批銀行授信,或經常需要尋找利息較高的“過橋”資金週轉續貸。

2.在產業供應鏈中較為弱勢,應收賬款多,賬期長,簡單理解就是遇見強勢的甲方,對方要賒欠,打白條,也沒辦法,只能等。有些中小企業不是沒生意做,訂單是有的,但是資金鍊跟不上。

3.貼息變現成本高,為了資金週轉,用票據進行貼現,票面價值打折,虧。


對於大型企業來說,更多的是面臨財務上降本增效的問題:

1.很多大型企業有實力有生意,其實不缺銀行授信,很多銀行都願意貸款給他,但他反而不需要這些額度,倒是他上下游的弱勢企業,需要授信。

2.大型企業的財務管理複雜程度高,如何減少資金頭寸備付,大筆趴在賬上的流動資金如何做企業資金理財,如何優化報表等等等等財務總監都要考慮。

3.同樣面臨票據管理問題,在企業間,票據結算比例高於現金結算,拆分、貼現票據的辛苦活同樣困擾大企業。


區塊鏈可以作為底層技術,在產業生態中為企業控本增效,疏通“信用”,融資變現。

“我們不生產信用,我們只是信用的搬運工”——用這句話概括目前典型的區塊鏈-供應鏈服務,非常貼切。

實際的案例,比如利用區塊鏈底層技術,搭建供應鏈上的應收賬款平臺,借用大企業授信為中小企業實現融資。

首先,銀行要先在供應鏈上確定核心企業,所謂核心企業就是業態中的大佬,上下游的企業基本依靠買它設備來生產來吃飯,比如《都挺好》中蒙總的數控機床企業,很可能就是這一類。

其次,大小企業間的結算工具,由實體票據,轉化為電子票據,基於區塊鏈技術,這些電子票據有不可篡改不易滅失不易偽造的特點,一般由產業鏈中的核心企業開具,或者要說是企業間的“電子白條”也未嘗不可,當然了,得是到期了會兌付的那種!

第三,上下游企業在接收到區塊鏈應收款(電子白條)之後,如果手頭需要融資,那就將區塊鏈應收款重新線上質押或者貼現轉讓給銀行,銀行給現金,這個成本一般普遍設置低於傳統模式下的貼現。


已經進入區塊鏈-供應鏈實踐的銀行不完全列舉:

一些某幣炒家經常說區塊鏈目前缺乏實際應用場景,把區塊鏈技術說成未來之事,事實上區塊鏈技術在銀行業內已進入實際運用中,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金融、扶貧、保險、錢包、數字票據、租賃等幾個方面,如:

  • 工商銀行:利用區塊鏈技術的核心企業信用跨層級流轉工具-工銀E信。

  • 招商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開展的跨境清算技術。
  • 中國銀行:較為全面,據其2017年年報顯示,該行一直開展區塊鏈在貿易融資、生物認證科技、扶貧、租房等領域的應用。
  • 浙商銀行: 基於區塊鏈技術開發的應收款鏈平臺,為企業提供區塊鏈應收款簽發、承兌、保兌、簽收、支付轉讓、貼現等功能。付款方在平臺上向供應商簽發應收款,銀行進行保兌,供應商收到區塊鏈應收款後,可對外支付轉讓變現,或申請質押融資(本文內漫畫即來源於該行公司業務官微)。
  • 交通銀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資產交易平臺。
  • 農業銀行:推出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利用區塊鏈技術優勢向電商供應鏈的法人客戶提供完整電商融資服務,包括訂單採購、批量授信、靈活定價、自動審批、受託支付、自助還款等各環節,以解決長期以來困擾涉農信貸業務的信息不對稱、管理成本高、授信等難題。


最後說一句:

雖然區塊鏈技術為企業融資增信打開了一扇新大門,但它也不是萬能鑰匙。正如接觸的一位技術開發大咖所言:區塊鏈只能做它能做到的事,無法直接為企業“造血”,而是為企業之間“輸血”,它無法為企業“造”出信用,只能在企業之間“搬運、協調”信用,適用於部分生態較為健康的、有前景的實體企業。


醒韭客


金融資本國家結構層域經濟的標誌,社會結構層域17年為結構資本的金融領域時代管理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