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我們回顧戰爭,是為了更好地珍愛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永遠抹不去的傷疤。時針回撥到1944年夏天,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爭奪越發慘烈。儘管美軍已佔據明顯優勢,但日軍還在垂死掙扎,宣揚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讓軍民英勇地“玉碎”。在這樣罪惡的謊言下,許多無辜的傷兵和平民,為之付出了寶貴的生命。今天向大家講述的,便是發生在這個背景下的悲劇。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塞班島是馬里亞納群島的第二大島嶼,歷史上曾數次“易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以戰勝國的身份攫取了不少利益,其中便包括“管理”塞班島。日本接管塞班島後,為實現其在稱雄的野心,在此建設機場、部署軍隊。1935年時,塞班島南端建造了阿斯利托機場,稍後又在西岸設立了水上飛機基地,在北端增建了戰鬥機場。這座易守難攻的島嶼,成為了日本的海上軍事堡壘之一。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二戰期間,美日雙方在太平洋戰場上開展了激烈爭奪。到1944年6月,美軍的優勢已經越來越明顯,逐漸切斷了日本本土與南太平洋諸島之間的海空交通線,並向塞班島發動了總攻。在塞班島戰役前夕,日軍曾派聯合艦隊司令官豐田副武領兵增援,但被美軍擊退,損失慘重。隨之,塞班島上的日本軍民處境更為被動。

拋開戰爭的具體進程不談,我們把目光聚集於戰役的尾聲。到1944年7月4日時,島上的日本守軍已不足兩千人,基本被壓縮到了塞班島北端,他們藏身於山洞和掩體中,企圖做最後的頑抗。另外,除了這些殘兵,島上還有數萬平民,其中絕大多數是日本人,少數是為塞班島的“土著”。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在戰爭進入尾聲時,奉命守島的日軍將領,已經開始按照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自盡。此前,他們已經向自己的“大本營”說明情況,並表示會戰鬥至最後一兵一卒,同時為島上的傷兵們按組發放手榴彈。這個舉動,被稱為“死亡遊戲”,亦即命令失去戰鬥能力的傷員“玉碎”。7月6日,海軍中將南雲忠一切腹自盡,陸軍中將齋藤義次在安排完“後事”,也隨之自盡。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南雲忠一

可悲的是,南雲和齋藤自盡前,手下曾請示他們如何處置那些與士兵擠在山洞裡的平民。結果,齋藤做出了一個令人髮指的決斷:

“老百姓和軍人已沒有區別,他們與其當俘虜,勿寧拿起木槍向敵人衝去更有意義。可根據這個想法起草一份最後告示。”——《武運沉沒》

這個今人看起來無比愚蠢的決策,成為了日後島上平民悲劇的開始。在島上幾位高級軍官相繼自盡後,最後負隅頑抗的日軍指揮官,開始向平民散佈謠言,聲稱淪為美軍俘虜後,會生不如死,大家最好的選擇便是“效忠天皇自盡”。與此同時,島上的官員還聲稱,收到了東京的電文,說誰跳崖自殺,誰就能享受和戰死的士兵一樣的待遇。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就這樣,島上剩餘的日軍哄騙、裹挾著平民,紛紛跳崖,墜入翻滾的海浪中,最終葬身魚腹。這個場面,在美國人卡特勒所著的《萊特灣戰役》中,被描述為“最後的自我毀滅狂歡”。的確,在塞班島戰役即將結束時,島上的傷兵自盡,隨後的守軍與島上的無辜平民,競相選擇跳崖,這種令人費解的自我毀滅,在日本人眼中卻有些類似“狂歡”。他們的選擇,無疑是受了“武士道”的蠱惑和高層的煽動。

據戰後統計,塞班島戰役中,美方傷亡14000人,而守島的30000多日軍全部喪命,其中有不少是自殺身亡的。另外,島上還有大量自盡或被脅迫跳海的平民,具體數量已難以統計,但一般認為總數可達兩萬多人。而這兩萬多生靈的喪命實屬無辜,完全是受蠱惑和脅迫才選擇自盡的。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塞班島戰役中日本軍民的“玉碎”,被他們稱為“光榮的武士道精神”。在戰爭中,服從和勇敢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如果一味宣揚盡忠、漠視死亡,便是就淪為了精神控制,而且含有很嚴重的欺騙成分。更為重要的是,日軍使用哄騙、裹挾的方式,令無辜平民為之殉葬,便成為了一種罪惡。

當然,我們也必須認識到一點,那就是這樁發生於76年前的悲劇,也與島上平民的長期閉塞有關。據說,島上倖存下來的女軍醫曾相信謠言,認為美軍十分殘忍,甚至會調集黑猩猩參戰,而且被俘的下場非常悽慘。所以,當美軍試圖阻止平民自盡時,那些無辜的百姓反而覺得這是種欺騙,反而更加決絕的選擇跳崖。

自我毀滅的狂歡:一道骯髒“玉碎”指令,讓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

塞班島上這一骯髒的“玉碎”指令,充滿了欺詐、哄騙和脅迫,導致兩萬無辜平民葬身魚腹,可謂醜惡至極,令人感慨無限。但不管怎麼說,這場悲劇皆是由於戰爭引起的。我們今天回顧這段歷史,便是要為了更加珍愛眼前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