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基層最美“逆行者”掠影

汕頭基層最美“逆行者”掠影

他們,沒有制服也沒有隔離衣,只有一個隨身攜帶的普通口罩;他們,在大部分人“宅”家躲避疫情的時候,夜以繼日地穿梭在大街小巷、小區樓宇;他們,看似身處戰疫之外,卻是距離群眾最近的一個群體……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們分佈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以自身責任和擔當,築起基層防疫的第一道防線。他們,是基層幹部,是志願者,也是這場戰疫中的最美“逆行者”。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巧用“四色卡”防控疫情

李秋宣是潮南區成田鎮簡樸村的一名村幹部,自疫情發生以來,他又多了一個身份——網格長。每天,他要挨戶逐個進行體溫監測、詢問健康狀況,並對照不同家庭的信息卡,開展宣傳教育、排查跟蹤和登記報送工作。

這張信息卡,正是簡樸村在防控疫情中的一次創新探索,也是李秋宣提高工作效率的一張“通行證”。

據介紹,為了做到不漏一戶一人,簡樸村創新管理模式,把四個片區600戶家庭根據不同情況分成紅、黃、綠、白四個管理層級。其中,紅色就是從湖北及其他省份來村的人員、在市場做生意接觸人群比較多的人員,黃色就是家庭中有人員在外做生意或者打工以及出入流動較為頻繁的人員,綠色就是全戶在本村,無外出,而全戶沒在家則定為白色。

這樣一來,像李秋宣這樣的村幹部,可以根據每戶的級別調整巡查密度和力度,合理科學安排人力,確保密切關注紅色卡,動態巡查黃色卡,日常管理綠色卡,不忘過問白色卡,以此落實網格化排查。

據瞭解,面對疫情,簡樸村將全村3684戶分為21個網格,每一個小網格的三名網格員要負責巡查管理近200戶。與此同時,該村從2月7日實行全村交通管制,對村內各巷道及公共地方每天進行消毒。村“兩委”幹部和網格員每天堅持在一線,到各家各戶進行宣傳,發放口罩,並且測量體溫,詢問健康狀況和生活情況。

“橙馬甲”不分晝夜守防線

這個春節,當大部分人每天的微信步數都停留在數十步的時候,在龍湖區有一群人,他們每天的步數都達到上萬步。這群人就是身穿橙色馬甲穿梭在基層防疫一線的街居幹部。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從除夕至今,這些“橙馬甲”上門走訪、排查人員、梳理名單、上報信息,不分日夜地串街走巷。隨著返工潮、復工潮來臨,各社區流動人員逐漸增加,“橙馬甲”又第一時間出現在疫情防控服務站,及時掌握外來流動人員的情況。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同志,等等,請您打開車窗,配合我們測量一下體溫。”這是在一線的“橙馬甲”每天都會重複的話語。據瞭解,為加強人員(車輛)出入管理,龍湖區在社區每個出入卡口點配備紅外體溫探測儀,所有進入區域範圍內的人員須測量體溫,對體溫超過37.3℃的來訪人員,登記姓名、車牌、住址和聯繫電話,送至醫院進行檢查診斷;對體溫未超過37.3℃的人員,詢問出發地和路徑路線,對出發和途經來自疫區的車輛及人員,登記姓名、車牌、住址和聯繫電話,核實符合條件者將送至留觀點觀察。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從白天到黑夜,這些“橙馬甲”一批又一批、一次又一次地奔向各個執勤卡口,駐守各個區域,留下一個個平凡的身影。在疫情面前,他們是防疫工作的最美“逆行者”,是社區家園的最美守護者。

汕头基层最美“逆行者”掠影

被隔離的村幹部遠程處理村務

這個春節,對於潮南區南埔村村幹部張圓林來說尤為特殊。與大多數村幹部一樣,張圓林也堅守在防疫一線,但不一樣的是,他同時還是一名被隔離的對象。原來,張圓林因工作與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後,被隔離進行醫學觀察,但心繫村務的他,仍不忘遠程協調村內各種事務。

自疫情發生以來,張圓林全力當好村裡疫情防控的執行員,帶領村裡幹部群眾,盡全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隨著排查的深入,村裡排查出3名湖北籍或近14天去過湖北的回鄉村民。

張圓林得知後第一時間上門做工作,使其與家人自願接受醫學觀察,並自己一個人帶他們去留觀點。2月6日該名留觀者被確診患有新冠肺炎。張圓林因工作原因與其密切接觸,同日也接受了醫學觀察。

隔離期間,張圓林不忘遠程工作,要求村幹部要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在瞭解到村裡實施交通管控,村民們購買生活物資不方便後,張圓林積極與村理事會聯繫,發動理事會在交通管控期間,受理村民購物登記,核實後代購併由志願者送貨上門,滿足當地村民日常生活需要。理事會會長表示,村“兩委”幹部多日來一直衝在前線,令人動容。

目前,張圓林經衛生部門評估,已經解除醫學觀察。現在,張圓林又重新回到戰疫一線,繼續奮戰。

通訊員 潮南宣(署名除外)

【作者】 楊立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