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敏:不在疾控,就在去疾控路上

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楊敏:不在疾控,就在去疾控路上

1月19日,我市發現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市北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隨即進入戰“疫”狀態。身為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楊敏由此開始“一天都不休,天天在‘單位’”。疾控部門是疫情防控的主力部隊,楊敏主要負責消殺、檢驗。

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敏:不在疾控,就在去疾控路上

“在疑似病例時我們就開始排查,病例確診後馬上確定疫點,包括病例的住所和去過的人員密集場所,進行終末消毒。”楊敏說,消殺的目的就是完全殺滅病毒,保證安全。

這是一項繁重的工作,裝滿消毒液的設備足有三十多公斤重,一次作業就要一兩個小時。市北疾控中心消殺人員有15名,一般四人一隊,兩人接應兩人消毒。對疫點消殺完畢,還要對消殺人員的防護服等消毒,然後裝袋運回單位進行二次消毒。這一套流程走下來,天再冷基本上也是滿頭汗。

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敏:不在疾控,就在去疾控路上

截至15日晚,楊敏和同事們已對24個疫點、兩個集中醫學隔離點等累計消殺54次。“集中醫學隔離點不斷有密切接觸者進入,需要隨時進行消毒,最多的一天,我們對一個隔離點就消殺了四次。”楊敏說,疫點加上3000多平方米的兩個隔離點,一天光消毒液就得消耗四百斤左右。這樣的強度,他們已堅持了兩個周。

檢驗需要對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觸者進行採樣,有較大的危險性。楊敏和同事們指導醫院進行採樣,先後運輸了100多份樣本。按照規定,樣本需要在兩個小時內送到市疾控中心,所以他們處於隨時出發的狀態,不管白天還是晚上,來了電話拿起設備就得出發。“採集的量很大,也有後來轉為確診病例的。但是這也是篩查的意義所在,能夠儘早發現問題,減少傳染可能。”楊敏說。

除了白天工作,楊敏還要每5天值個夜班,有了突然情況還可能連著值班。最多的一次,她連軸轉工作了48個小時。

市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杨敏:不在疾控,就在去疾控路上

那天晚上八點半,躺在床上的她接到電話,緊急到市立醫院進行消殺作業。九點鐘趕到醫院疫點消毒,十點多到另一個疫點,回到單位已是凌晨一點。凌晨三點做好收尾工作,楊敏在辦公室好歹迷糊了兩個小時,又開始新一天的工作。

“我們疾控人,一開始選擇這個行業就知道要做什麼,越是這種時候越需要我們。疫情剛開始時,有些居民很惶恐,我們儘量給他們普及防控知識、糾正認識誤區,平復他們的緊張情緒。好比是一顆‘定心丸’,我們就是要讓老百姓安心。”楊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