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陽千名大學生築起“生命防護牆”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李啟松

“作為一名新時代團員青年,我的身份已不允許我只是呆在家中,在國難當頭的危機時刻,我有責任、有義務衝在防疫的最基層。”鄭州西亞斯大學的申琛在填寫志願申請時說。像申琛一樣的大學生志願者還有很多很多,面對來勢兇猛的疫情,黨有號召,團有行動,共青團濮陽市委牢記使命職責,讓青年志願服務品牌在疫情阻擊戰中持續發光,第一時間向返鄉在濮大學生髮出倡議,短短數日,1035名大學生志願者在團旗下集結,用他們的青春身影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貢獻青春力量。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市縣協同,組建一支疫情防控大學生志願者生力軍

2月7日,團市委發出了《致在濮大學生的一封信》《關於號召動員居家大學生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的通知》,一石激起千層浪,五縣四區團委迅速響應,紛紛通過各自微信公眾平臺發佈動員令、招募令、倡議書,號召縣域內未返校大學生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隨後一條條請戰信息紛至沓來。團市委憑藉開展志願服務的成熟經驗,要求各級團組織及時建立微信群,確保每人信息登記備案;嚴格把關篩查,根據疫情防控崗位類別認真遴選,保證志願服務質量;強化崗前培訓,專門制定下發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應知應會;出臺保障措施,提供專項保險,協調專項資金保障志願服務中的口罩手套等防疫物資到位,一步步有條不紊、缺一不可,確保大學生志願者在防疫一線做好自我防護的同時,高質高效提供志願服務。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截至目前,全市大學生志願者累計開展疫情防控志願服務4318人次,提供志願服務20676小時。其中,團市委在聯繫幫扶村臺前縣孫口鎮孫碼頭村率先發動,成立了由全村12名返鄉大學生組成的青年突擊隊參與防疫工作,起到了很好的示範效應;團南樂縣委邀請衛生、心理等領域專家在志願服務微信群內開設mini課堂,為大學生志願者普及自護措施、醫護知識、心理疏導等知識;團範縣縣委啟動鎮、村、校三級聯動機制,將學生參與疫情防控的志願服務表現以公函形式反饋給該生學校,建議學校將此作為考評該生綜合素養的參考,並依據學生表現向高校出具社會實踐證明。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主動請纓,戰“疫”陣前一支年輕的志願力量

請戰這次疫情防控的大學生們,主動放棄假期與家人團聚,運用自身專業知識和志願服務經驗,全身心投入到 “戰疫”行動中。他們做好宣傳員,和鎮村黨員幹部一道張貼疫情防控最新通告、發放宣傳單頁、懸掛條幅,並運用“大喇叭”“小喇叭”“大屏”“小屏”宣傳普及疫情防控知識;他們做好戰鬥員,疫情面前勇敢“逆行”,每天準時上崗,24小時輪班工作,檢查過往車輛,登記人員信息,勸返集聚人員,常規消毒消殺,體溫測量檢測,努力用自己的一舉一動遏制疫情擴散;他們做好監督員,身為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者,他們還要同時兼任“家庭自護監督員”的角色,向身邊親人宣傳防疫常識,監督家人遵守上級防疫命令,以身作則,帶動身邊人;他們做好服務員,發現有群眾日常生活物資短缺,他們主動化身送貨員為全村群眾採購物資送貨上門,發現有群眾對居家隔離有情緒,他們化身心理輔導師對相關人員開展心理疏導和規勸,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裡,正是大學生志願者們用自己的堅守為家鄉築起了一道堅強的防線。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請戰聲聲,彰顯的是青年擔當

疫情越嚴重,越能彰顯出“逆行者”的民族大義,大學生疫情防控志願者就是這場戰“疫”逆行者中的一種。山東城市建設職業學院的孫久彬在志願者申請表中寫道:“我是一名共青團員,非常想為自己的家鄉貢獻一份力量,吃水不忘挖井人,得於家鄉還於家鄉。”同時,“跟黨走”“為人民服務”“服從指揮”“聽從安排”等字樣,在大學生志願者申請表中赫然醒目、隨處可見、撼動心靈。他們不僅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在防疫基層一線,西南大學研究生劉芳芳運用心理學專業知識為居家隔離群眾做心理疏導;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戶慧聰在鎮疫情監測點向值班幹部普及專業醫護知識……像他們這樣的大學生志願者還有很多,在鎮村幹部口中,大學生志願者的加入不僅緩解了基層疫情防控人員不足的難題,還依託大學生的知識和影響力提升了防疫效果,一張張年輕的新面孔成為疫情阻擊戰中一道青春靚麗的風景線。

濮阳千名大学生筑起“生命防护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