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十年、二十年前,打工成了農村人的時尚,村裡沒有上學的年輕人把打工作為實行報復的主要途徑,打工不僅可以養家餬口,還能有不少結餘,可以作為年輕人創業的第一桶金。外出打工還可以學習外面先進的東西,增長人身閱歷,提高見識。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那時候,村裡穿的花枝招展的是外出打工的,第一個穿超短裙的是那個外出打工的姑娘,第一個穿裙子進村的也是外出打工的姑娘,害的村裡的大叔、大媽明明想多看她兩眼,卻又不敢多看兩眼。村裡第一個穿花襯衣,打領帶,玩手機、戴鏈條、戴戒指、剪殺馬特、染黃頭髮的也是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就是他們把這些“洋氣”的生活帶進村裡的,漸漸我們才跟著學起來的,那時候打工仔的做派成了我們模仿和學習的典範,他們代表著鄉村潮流的前沿,一度讓大家認為讀書無用,很多年輕人還沒有等到初中畢業便下了“海”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今天,在家種地、養豬的或者做其他行業的讓你不僅在家裡修了很大的房子,還買了轎車,有的城裡也買了房子。可是打工的人大部分還不如以前,他們每個月的工資基本只能養家餬口,稍有結餘的那一部分到過年的時候也會被用得個精光。是什麼原因讓打工和待在家裡的待遇竟然發生如此顛覆式的變化。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一、勞動力供求關係的城鄉變化。以前,城裡有很多工廠、和其他服務行業,需要大量的勞動力,而城裡的勞動力少,這個時候城裡的勞動力價格就自然要高一些。農村基本沒有什麼工廠,收入主要是靠種養殖,把莊稼收完後農村人基本上是空閒的,同時農村人口多,這就導致了農村勞動力基本不值錢。我們小時候總能見到這樣的情況,秋天過後,糧食收完,農民就只有在家裡玩了,那時候哪家有什麼事,幫忙的人就像趕集一樣。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三、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現在的中國把三農工作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大力發展農村,在農村開展了聲勢浩大的基礎設施建設浪潮,給農村提供了很多的就業機會,這樣一來農村人在家也可以做工,農業生產只是副業。去城裡打工的就沒有這樣的運氣了,不上班的時候只能坐吃山空,所以在家發展的就比外出務工的多了一份收入來源,農村和城市的工資也沒有了什麼差距。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三、雙向勞動力的勞動能力發生變化。以前外出打工的人都是本村膽量大,文化素質稍微高點的人,文化低了不敢出去,他們對人生有規劃,外出敢闖敢拼,通過他們的努力,很快有了經濟積累。現在外出打工的很多年輕人吃不了苦,就是受不了學校的約束,就選擇外出務工了,在工廠也約束不了自己,只要身上有個二三百元就不想上班,一直把身上的錢花光才開始幹活。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四、生活成本的增加,消費項目的增多。以前城裡的房租便宜,糧食、蔬菜價格也便宜,並且消費項目也少,雖然工資也沒有現在高,但是每個月下來外出打工的人總會有一定的節餘,現在則是每個月的工資基本不夠花。

打工仔是如何從“洋人”變成窮人的,外出打工的人該如何選擇


在這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憑苦力打工養家餬口完全沒有問題,但是要發財致富不是讀完初中就可以的,要不斷的學習,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同時也要發揚先輩艱苦奮鬥、吃苦賴勞、敢衝、敢打、敢拼的精神,並且也要有對家庭、對父母負責的責任心,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精神上有依託,在能力上有底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