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專心寫小說而選擇當“軟飯男”,“邊工作邊寫作”很難嗎?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47期,原文標題《工作會傷害作家的靈魂嗎?》,嚴禁私自轉載,侵權必究】

為了專心寫小說而選擇當“軟飯男”,“邊工作邊寫作”很難嗎?

作家達尼·拉費裡埃為了專心寫作第一部小說,停止了工作,這令他的經濟狀況變得更加糟糕。為了節約日常生活開支,他聽從了某個酒吧老闆的建議:“去女人們身邊,她們能幫助你。”他勾搭房東的女兒,刻意每天在樓梯上偶遇她幾次,某一天,當拉費裡埃與她在房間裡共度一晚之後,他就不用再交房租了。為了解決吃飯問題,他接受了超市裡那位年紀不輕的總對他拋媚眼的收銀員,從此之後,拉費裡埃只用支付購買物品總費用的十分之一。日常生活問題順利解決後,拉費裡埃毫無後顧之憂地開始了第一部小說的創作。

為了專心寫小說而選擇當“軟飯男”,“邊工作邊寫作”很難嗎?

如果一個作家無法像拉費裡埃那樣坦然接受女人們的幫助,又尚未通過寫作獲得穩定並且持久的經濟來源,“去工作”不失為一種更好地堅持寫作的方法。工作雖然會侵佔寫作時間,對寫作帶來負面影響,但倚仗接濟生活對靈魂的破壞更為顯著。美國作家馮內古特在55歲接受採訪時稱,作家們可以做各種雜工,以便他們萬一落魄時不至於餓死,也可以賺些外快為寫書積累資金。因為“出版商不再投資小說處女作,雜誌完了,電視也不買年輕的自由職業作家的作品,而基金會只給我這樣的糟老頭撥款”。他認為“工作會傷害作家的靈魂”這種言論純屬無稽之談。

為了專心寫小說而選擇當“軟飯男”,“邊工作邊寫作”很難嗎?

馮內古特自己就是“邊工作邊寫作”的典型代表。他年輕時在通用電氣公司的研究實驗室擔任公共關係員,他的職責是拜訪實驗室裡的科學家,跟他們聊天,問問他們正在做些什麼研究。馮內古特漸漸同這些科學家熟絡起來,不時就會聊出一些絕佳的好故事。他的小說《貓的搖籃》裡有一位費利克斯·霍尼克博士,就是通用電氣公司研究室明星歐文·朗繆爾博士的誇張版,馮內古特將朗繆爾博士生活中的很多細節寫進了小說。朗繆爾博士曾經向小說家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提供過一個科幻小說的點子——一種能在室溫下穩定存在的冰,但威爾斯並不感興趣。之後威爾斯和朗繆爾都去世了,馮內古特秉持著“誰撿到就是誰的”這一原則,將這個點子歸為己有。

馮內古特的工作不僅為他提供了穩定的薪水,還為他帶來了眾多寫作靈感,真是一箭雙鵰。除了馮內古特,還有很多作家也是邊工作邊寫作的代表。英國作家安東尼·特羅洛普在郵局有一份全職工作,他每天早上5點半起床,花半小時通讀一遍前一天的工作成果,之後,一直寫作到8點半,其間,手錶擺在桌上,目標是一刻鐘創作出250個字。美國作家福克納在發電廠擔任夜間管理員,他利用在鍋爐房值夜班的夜晚,專心寫作。卡夫卡在工傷事故保險局一直工作到提前退休,白天他沒法寫作,所以他通常從晚上10點開始,一直工作到次日清晨6點。他認為白天工作、晚上寫作,“只有以這種連貫性,才能夠完全打開身心”。

《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粉絲信箱】開通啦!如果你對社會熱點有敏銳的感知力;如果你關注民生話題,對生活中的大小事有想要“表達”的慾望;如果你擁有豐富的寫作經驗,歡迎將你的聲音與態度凝結成文字,隨時給《三聯生活週刊》頭條號投稿!粉絲信箱:[email protected],期待你的文字!

為了專心寫小說而選擇當“軟飯男”,“邊工作邊寫作”很難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