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音頻:王盛智 禹君《回到那年》

老爹,你好!

老爹,你安好!

武漢這次疫情這麼嚴重,你天天陪老孃看電視滾動報道,應該知道這是一場百年難遇的“天災人禍”:當官的罷免了,但是這已經是後話了;持續大半個月的疫情,不斷攀升的病例數字足以說明當官的沒當好官,為民的受坑害!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小時候,你總教育我們要做個好人,做個有誠信,有良知,有正義的男人,做官也要做個好官,可是,可是,這世道,做人難,做官的也難啊。你跟娘省吃儉用,供兒讀了20多年的書,可是做人也好,為官也罷,不是書本上都能解決好的。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兒涉世這麼多年,一直秉承你說的“做個好人,有良心的人,有正義感的男人”,可是,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連當官的都沒做好,我又能做什麼呢?作為記者出身的兒,早已離開“體制”的框架,根植於流行的新媒體、自媒體行業,但是,網上也不是“真空地帶”,想說啥就說啥,兒只能努力嘗試著“打擦邊球”,偶爾為民發點極其微弱的聲音,可是,可是,這些聲音,在有些人看來,都是“噪音”,不利於和諧,不利於穩定,不利於控制時局...........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今年春節,你膝下三兒一女,只有我和老大陪你吃年飯,你知道,還有一兒一女,他們都困在了那個叫大江大湖的地方,疫情也是從那開始爆發的。娘說:看你們還喜歡大城市吧,大城市有什麼好,有事了寸步難行..........娘說的是大實話,也是無奈的話!都說,大城市掙錢快,生活好,但是,兒不覺得;兒始終覺得農村、鄉下、老家,才是真正適合人住的地方,你看,頭頂藍天,腳踏黃土,清晨聽山鳥呢喃,夜晚聞土狗狂吠;天晴可以看日月星辰,雨季可以聽雨打籬笆;夏天,有螢火蟲伴舞,冬季,看鵝毛大雪漫天灑落.........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這些畫面,都是兒小時候的歲月日常,但是,漂泊在外多年的我,現在只能在夢中與他們邂逅!

記得剛上班那幾年,每年春節給你們帶一些色拉油,你們吃不慣,一直喜歡老家的菜籽油、花生油。老爹,還記得前幾年嗎,媒體曝光市面上賣的幾乎都是轉基因食用油,這也難怪你們吃不慣那些色拉油!老家,就是好,他不僅孕育我們兄弟姊妹茁壯成長,還保留著地球上最後一片藍天,一池碧水,一方生態菜園。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老爹,你名下的幾個孩子就剩下我還沒成家。曾臆想:如果時間允許,如果生活不急,我陪你們搬回鄉下,把老宅老院修葺一下,把撂荒的菜園侍弄一下,帶著心愛的妻子,一起養雞種菜——老家是我們的根,有了老家那方地氣,你未來的孫子一定會聰明健康,對麼?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現在想想,離開老家已經20多年,雖然我不會耕種,你儘管捲起衣袖教我,我雖然不會養雞,你儘管教我科學孵化.......還記得小時候我養的那隻“小花”嗎?它是兒童年時代永遠快樂的記憶,它那麼忠誠的陪伴我兩年;還記得小時候我們家的貓嗎,養了一個又一個;還記得我們養的八哥嗎,從羽翼未乾養到展翅高飛...........

老家,不僅僅停留在童年。長大後,兒走過千山萬水,還是老家的水甜天藍;閱過世相百態,還是老家的民風純樸;翻過四書五經,還是老家的故事頂用.........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老爹,都說物極必反,沒錯!你看,城市有高樓林立,但看到藍天嗎;城市有車水馬龍,但過馬路都得左顧右盼;城市的霓虹光鮮炫目,可沒有一盞屬於你;街道口農貿市場生鮮滿目,你總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口糧;餐飲酒店一家挨著一家,可沒有一家能打動你的味蕾........這就是城市,農村有農村的蒼白,城市有城市的悲哀!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兒漂泊的這座城市,這次不是“生病”了嗎?不是小病,而是一場生死未卜、後患無窮的大病,說好聽點叫“肺炎”,不好聽點就是“瘟疫”。你活了70多年,沒見過城市也會生病吧,沒見過這麼嚴重的“瘟疫”吧?生活在裡面的人,如“籠中鳥”,想飛不敢飛,想飛不能飛,想飛飛不出去!如果農村生病了,萬一飛不出去,可以到前院轉轉,到後院溜溜,也許,一天日子就這麼過去了,更樂觀點,等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病魔可能遠走他鄉了.......


「隨筆」老爹,等“疫情”過了陪你回老家種地

回吧,回老家吧,等疫情過了,兒就返回城市,收拾不多的行囊,陪你回鄉,你教我耕地種菜,我教你上網看書;你教我放牛養羊,我教你互聯物聯............

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條友評論、留言、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