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號”成近期極熱旋律,小升初新政下招生方式獨家解讀


“搖號”成近期極熱旋律,小升初新政下招生方式獨家解讀


2020年開年不順,一場疫情將人們裹挾,各行各業遭受巨大影響與損失,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都無法正常進行,每天變化的數字也牽動著每個人的心,“一罩難求”更是目前幾乎每個人面臨的“窘境”,口罩也走向了“預約、搖號”的步調。


“搖號”成近期極熱旋律,小升初新政下招生方式獨家解讀


1月29日,廈門疫情工作指揮部辦公室發佈公告:市民可通過APP線上預約購買口罩。本市戶籍或在廈繳納社保的市民,可選擇66個網點線上實名預約。


2月1日,廈門市正式在“i廈門”APP線上開啟搖號抽籤預約購買口罩。在媒體及市民代表的見證下,第一批中籤用戶名單產生。


(數據僅供參考,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從年內到年外,“搖號”成為近期極熱旋律。


1月17日,民辦教育大省廣東發佈《關於進一步規範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指導意見》文件,將實行民辦義務教育學校100%搖號、嚴格落實義務教育免試入學、全面取消各類特長生招生、嚴禁“掐尖”爭搶生源等措施。


1月23日,臨近年關,上海緊隨其後也發佈了近半年最受上海家長關注的《關於貫徹的實施意見》


內容上與廣東發佈的意見大致一致,對於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以下這三條:


1、 推行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


2、 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等名義選拔學生。


3、 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即搖號)。

小學、初中是我們國家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有一個非常突出的特點就是“普及性”,它不像中高考、研究生考試那樣帶有明確的選拔性質。

在小學階段,家長們可能還不至於特別雞血,到了小升初的時候,就不得不考慮以後的升學道路和成果,早作謀劃了。


但出於這樣的心理而造成的社會現象,與普及義務教育的方向是背道而馳的,自然也會有不少政策出臺約束。


“搖號”成近期極熱旋律,小升初新政下招生方式獨家解讀

上面談到的3條政策,其實之前我們也做過解讀,這裡再跟大家進行一些探討:

首先第一條:推行義務教育學校免試就近入學全覆蓋。

這一條經常會被提到,能夠統籌公辦和民辦中小學、戶籍學齡人口和隨遷子女等的招生入學工作,實現控輟保學的教育整體質量。

但免實際操作起來,可能難度會比較高,對於目前我們的家長來說,影響並不會很突出,但不排除後續會有更細緻更易於落地的政策再出臺。

第二條是:嚴禁以各類考試、競賽、培訓成績或證書證明等作為招生依據,不得以面試、評測等名義選拔學生。

這一條規定以前也就有,其實是為了遏制過度競爭的風氣,也是對孩子的減負措施,符合義務教育階段的特性,在全國範圍內都被奉為圭臬,但“叢林法則”與“減負”向來對立。

對於“掐尖招生”等選拔生源的行為,一直被明令禁止,但總會有不少學校暗自變相進行。

這一條規定再次被強調後,或許能起到明顯的作用,但家長與孩子們想上一個好學校的心不會改變,如何去實現是一個問題,學校方面如何應對也會是一個問題。

最後一條:民辦義務教育學校招生納入審批地統一管理,與公辦學校同步招生;對報名人數超過招生計劃的,實行電腦隨機錄取。

這一條是對家長及學生影響最大的,也是被討論最激烈的一條內容。根據《意見》的主要內容看,對於公辦學校來說利好。

近幾年“民辦熱”居高不下,生源競爭日漸激烈,在本次文件中,民辦學校將被納入統一管理,對於不同的人來說,是喜是憂也未必。

對於公辦學校來說,如果搖號政策實施,部分優質生源沒有被錄取的情況下,有可能回到對應地區的公辦學校,所以部分公辦學校也有可能把握住一部分優質的生源。

而對於民辦學校來說,本身所依靠的“生源優勢”會受到挫傷,畢竟“搖號”是一個充滿了未知的事情,學生的程度都摸不準,學霸或者學渣得看運氣。


“搖號”成近期極熱旋律,小升初新政下招生方式獨家解讀

而對於不同的家長和學生們來說,心情境地也是難以言說。

本身就是牛娃的學生原本可以自己挑選學校,但目前形勢下,可能就會承受不小的壓力,畢竟未必能穩拿某一名校的錄取通知。

成績中上的學生,就要好好做準備工作,是走民辦還是公辦,心儀院校自己有多大把握,需要審慎選擇。

而成績不太好的學生,這個影響不是很大,如果說運氣爆棚進了名校的話,吊車尾還是會承受巨大壓力,甚至面臨被淘汰的風險。

我們知道,牛校之所以是牛校,必然少不了一點是有優質的生源,當搖號政策出爐後,學校或許要考慮調整教育方法,來維持自己的優勢地位。

另一層面講,將學渣或普娃培養成牛娃,或許更是一所牛校實力的認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