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的動力驅動了解一下?—1.成就

現代社會心理學、組織心理學和應用心理學的創始人,被稱為“社會心理學之父”的<strong>庫爾特·勒溫(Kurt Lewin)

的團隊研究發現:

  • 一個人取得的績效與其個人能力有很大的關係
  • 同時,與其做事的動機也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當我們希望一個人創造良好的績效時,除了應該發展他的能力之外,往往還要考慮如何提升其做事的動機。成就動機往往是最長期,且最有效的激勵方式,讓人不輕言放棄,並勇往直前的動機。

成就動機指的是個體追求自認為重要的、有價值的工作,並使之達到完美狀態的動機。


疫情當前 | 員工的動力驅動了解一下?—1.成就

我在課堂上經常問我的學員:“您有沒有想過5年之後想幹什麼?”很多人回答不了我,因為他可能沒有認真且系統地思考過,但這不代表他沒有成就動機,只是他沒有系統分析而已。如果你問你的下屬這個問題,我估計很多人也回答不了,這時你需要讓他好好思考一下,同時給他適當的引導。

然而,成就動機並不是永恆不變的,絕大多數人隨著時間和環境的改變其成就動機也會發生改變。以下通過<strong>三個案例進一步分析成就動機的應用:

一、90後的兩個夢

他是在中國家喻戶曉的90後(90多歲),他就是“共和國勳章”的獲得者,“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是什麼動力讓他退休30多年後還天天到實驗室,定期到農田做研究呢?他自己說了,他有兩個夢:

· 一個是“禾下乘涼夢”,即雜交水稻再創高產的夢;

· 另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即雜交水稻在全球得到推廣,從而提升水稻的產量,減少饑荒。

這兩個夢應該就是支撐一位90多歲高齡的科學家還想再奮鬥10年的成就動機。

二、孟曉駿的移民夢

《中國合夥人》的影片中有兩幕成東青送給孟晚駿禮物的場景:

· 其中一幕是成東青送給孟曉駿一棟別墅,但孟曉駿卻不甩他,直接把別墅的鑰匙扔還給了他,身邊的王陽配音是“他不知道孟曉駿要什麼,他只知道自己不要什麼”。成東青並沒有很好關注孟曉駿的成就動機,因為這個時候的孟曉駿要的不是別墅、不是錢、不是任何的物質需求,因為他有“夢”。

· 第二幕是成東青送給他一塊掛在牆上的牌匾,但他卻熱淚盈眶。

看過影片的夥伴們就知道,這塊實驗室冠名權的牌匾對孟曉駿意葉著什麼。孟曉駿年輕時一心想移民美國,初到美國時,他就在這實驗室打工,後來工作被人替代了,所以他在美國混不下去,只好回國跟著這兩個大學的好基友一起開辦英語培訓班。他年輕時的成就動機是移民,現在他事業上成功了,他的成就動機可能是告訴美國人,我不用移民美國我也可以過得很好。所以,他一直全力投入地推動該培訓機構去美國上市,當公司在美國成功上市,並看到自己的名字刻在自己“夢”斷的地方,他的成就感達到了高峰。這可能就是他過去這麼多年努力的動力。

三、普通人的成就動機

以上我們看到的是名人的、電影中刻畫出來的人物的成就動機,我們還是得談談普通人的成就動機:

· 咱們的老母親的成就動機可能是您誇他菜做得好,並把他做的菜都吃完。

· 學校裡優秀老師的成就動機可能是學生獲得好成績或是有好的轉變。

· 一位技術人員的成就可能是解決一個技術難題。

· 一位遊戲愛好者的成就動機可能是遊戲通關。



疫情當前 | 員工的動力驅動了解一下?—1.成就

作為一名職業講師的我,以下<strong>兩種情況都是我平時工作的成就動機:

  1. 製作一頁很美的PPT。有時做一頁漂亮的PPT要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如果最後能做滿意的結果來,過程一點都不覺得累。
  2. 講課過程中學員積極參與以及講課後學員真實反饋很棒。

2015年11月,由於大雪的因素,我從北京坐火車到呼和浩特,到達酒店時已經早晨5點鐘了,然而9點準時開課,由於上課時,學員非常積極地參與,整天的課程一點也不覺得累。

2017年7月,我第一次到方太講課,方太大學的班主任非常嚴謹、認真、細緻地進行課前的溝通和交流,使得課程開展非常順利,課後學員評價也很高。這兩年來我多次到方太講課,每次我都會動力十足地進行課前準備,上課也特別賣力。這些就是成就動機起的作用。


疫情當前 | 員工的動力驅動了解一下?—1.成就

作為一名管理者想用成就動機來激勵員工,您就應該做好<strong>以下三件事:

  1. 瞭解員工的真正想法;
  2. 通過觀察和溝通分析員工的優勢;
  3. 引導員工做職業規劃。

疫情當前 | 員工的動力驅動了解一下?—1.成就

當您瞭解了下屬的成就動機,您就可以有針對性地為他安排與其成就動機相關的工作,並讓其在工作過程中獲得這些成就動機,您的下屬將會更積極地投入在他的工作中,取得更高的業績基本上就水到渠成了。


* 本文原創自Jackie Dong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