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市:疫情進入內源性傳播模式 聚集性疫情111例

2月10日下午,黑龍江省政府新聞辦舉行“黑龍江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聯防聯控進展情況”系列新聞發佈會第13場。會上,哈爾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柯雲楠介紹了哈爾濱市疫情的整體情況及哈市對確診和危重病例的救治措施。


哈爾濱市:疫情進入內源性傳播模式 聚集性疫情111例

截至2月10日12時,全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140例,其中:道里區24例、道外區14例、南崗區29例、香坊區24例、松北區2例、阿城區5例、雙城區2例、五常市12例、尚志市14例、巴彥縣7例、木蘭縣1例、方正縣6例;重症病例4例,危重症病例4例;治癒出院9例,無死亡病例;現有疑似病例81例;先後追蹤管理密切接觸者2930人, 已解除醫學觀察2013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917人。從全市疫情發展態勢看,其主要特點:

一是疫情由前期以外來輸入為主,進入內源性傳播模式。

二是聚集性疫情涉及的病例為111例,佔確診病例的79.3%,需加強密切接觸者管理,防止社區傳播。

三是無症狀感染者的出現,近期復工、返哈人員流入會給疫情防控帶來更大難度。


哈爾濱市:疫情進入內源性傳播模式 聚集性疫情111例

哈爾濱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副主任 柯雲楠

柯雲楠介紹,哈爾濱市認真落實“四早”“四集中”救治原則,全力加強確診和危重症病例救治工作,盡最大努力減少重症發生率,避免出現死亡病例,讓輕症病例早日出院,目前醫療救治工作達到了預期效果。

一是加強組織保障

市疫情防控指揮部醫療救治組下設專家指導組、專家會診組、重症救治組等7個小組和專家團隊,明確職責分工,形成全市合力。陸續下發系列指導性文件,為醫療救治工作提供了科學遵循。注重加強醫院黨組織建設,救治一線均成立了臨時黨支部,發揮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強化了醫務人員使命擔當。

二是強化救治力量

市傳染病醫院、市胸科醫院已投入使用162間病房402張病床,啟動市第二醫院作為第三梯隊定點醫院,騰出98間病房123張病床。目前,疑似、確診病例收治能力能夠得到有效保障。抽調130名不同學科專家,組建13支醫療救援小分隊,巡迴指導全市醫療救治工作。統籌調配全市重症、呼吸、心內、感染等方面專家資源支援定點醫院。市醫療救治組副組長、市第一醫院呼吸內科專家蔣力學駐守定點醫院,4名省級專家、21名市級專家進駐定點醫院,全程參與醫療救治工作。在省衛生健康委支持下,從哈醫大一院調配ECMO(人工肺)設備,省級專家24小時隨時會診,全面加強了救治技術力量和學科配置,有效提升了定點醫院救治能力。

三是實施精準救治

按照科學救治、精準施策原則,哈爾濱市對每一位確診病例實行“一人一策”精細化管理。比如,危重症患者呂某,轉至定點醫院前,已經出現意識喪失、無自主呼吸、瞳孔散大等危重症狀,轉到市傳染病醫院後,經省市專家及時搶救,特別是哈醫大一院3名專家攜帶ECMO(人工肺)設備支援後,目前該患者狀態有所好轉。再比如,哈爾濱市阿城區一名臨產確診患者,轉到市傳染病醫院後,哈爾濱市及時調集市婦產醫院、市兒童醫院20餘名手術專家團隊支援,該患者前期已順利產下一女嬰,母女平安且女嬰兩次核酸檢測呈陰性。經過省市專家的精心救治,哈爾濱市確診患者和重症患者均得到合理有效治療。目前全市已有9名病人治癒出院,其中市傳染病醫院治癒7名、省傳染病醫院治癒2名,很大程度上提振了戰勝疫情的信心和決心。

四是實行疫情防治全流程閉環管理

為切實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哈爾濱市對進一步做好首報負責制、首診負責制有關工作作出明確規定,全面加強發熱病人發現、轉運、診治、隔離等全程閉合管理,實施街道(鄉鎮)、社區(村)網格化管理,發熱門診與定點醫院“點對點”對接,完善各環節交接程序,嚴格責任倒查追究機制,有效控制發熱病人失管失控現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