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2月5號,武漢國際會展中心方艙醫院收治首批患者。在媒體的新聞圖片中,一位靜臥讀書的年輕人格外引人注目。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細心的網友發現,他正在讀的是理想國譯叢M中的《政治秩序的起源:從前人類時代到法國大革命》。在他的“帶貨”之下,這本書衝上了豆瓣熱搜榜的第一名。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作者: [美] 弗朗西斯·福山
出版社: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國
譯者: 毛俊傑
出版年: 2014-9

全國關注的風暴眼中心,被恐慌的氣息籠罩“困城”之中,與病毒作戰的年輕人竟能專心閱讀一本近600頁的政治思想史,這種嚴酷環境與平和心態之間的巨大反差,使這張照片在微博上廣為流傳。

無論是Welens轉發時所說的那句“有何勝利可言?挺住意味著一切……” 周玄毅的點評“打不垮的武漢人”,還是評論區被頂到最上面的“這幾天最給我力量和希望的一張圖”,都足以證明這張讀書照的強大感染力。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隨著這張照片由國內社交網絡傳到國外,昨天《政治秩序的起源》的作者弗朗西斯·福山親自在推特上轉發了這條新聞。撰寫這條新聞的澎湃編輯沈彬感慨:感覺這也是另外一種“傳染”——文明的傳染。

試想一下,如果這位年輕人在刷手機,絕對不可能令我們如此動容。由此可見,“閱讀”這一行為的精神內涵仍然無可替代,它代表著一種主動的追尋意志,一種穿透表象直指問題本質的勇氣(尤其是聯想到這本書的主題),一種克服本能情緒讓理性迴歸的能力。

或許,正因為他是這個非常時期、數字時代的“逆行者”,才擁有如此之力量。

“方艙醫院”中的讀書人之所以引發如此多人的共鳴,還因為他解答了“疫情當前,讀書何為”的問題。

這次將無數家庭和整個國家裹挾其中的疫情,衝擊波已經由“震中”武漢傳遞到了每一個人,對經濟和社會的長期影響尚無法估量,由恐慌引發的歧視敵對、粗暴野蠻在這塊土地上留下的裂痕,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恢復彌合。

身處歷史現場,“震中”之外很多人除了關心自己受波及的程度,面對湖北大地上的苦難,見證著“吹哨人”先被訓誡後被自己告警的病毒擊倒,被一種道義上的責任感,被“自己能做些什麼”的焦慮支配著。


除了轉發聲援求助信息,除了點起悼念的蠟燭,除了在微博聲討湖北F4、紅十字會之外,很多人都被一種深深的無力感所裹挾。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除了儘可能參與公民互助並行使監督權利,除了從我做起守護正義和良知,普通人還能做些什麼?


在前幾天發佈的文章 中,有讀者這樣留言——

公共衛生真是鮮有能打破藩籬,全民參與的話題,某種程度上,這是一場為我們提供集體思考的公共課。

“只報喜不報憂”導致病毒擴散的輿情監控,公共衛生災難面前地方部門、官員的顢頇遲鈍、應對失措,政治任務之下基層組織的原始粗暴,都隨著疫情的發展一點點暴露在公眾面前,我們在安穩時期的許多幻覺被打破,遮蔽在我們眼前帷幕被一點點掀開。


病毒肆虐之下地方官員、部門的應對失措,恐慌之下基層組織原始粗暴的運作方式,以及政府與民間在救援紓困時的角色顛倒,都隨著疫情的發展一點點暴露在我們面前,安穩時期迷惑我們多時的幻覺被打破,遮蔽在我們眼前帷幕被一點點掀開。

這一次,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是受害者,再也沒有人能夠置身事外,假裝一切如故。

雖然多追問幾步就會響起“警報”,要隨時做好討論被“404”攔腰斬斷的準備,但在針對特定事件的追責呼聲之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注意到“房間裡的大象”,嘗試透過表面亂象去追問背後的深層次問題。

而且,如果討論一直停留在表面則很容易陷入枯竭,很難從根本上解答我們“何以至此”的疑問,也無法使我們免於第三次踏入“同一條河流”。

這時,就需要歷史現場之外的著述為我們提供思想資源與認知維度,幫助我們摸出大象的全貌。此次的疫情亂象雖然前所未有,但背後的病灶可能並不新鮮。

一向都是娛樂八卦大本營的豆瓣鵝組,這次成了微博之外的另一個輿論中心,60多萬鵝們在這裡一次次為政府的“迷惑操作”義憤填膺。這樣的長時間、高密度的公共討論自然將她們引向更深的思考。

有意思的是,一條推薦《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的帖子成了鵝組熱帖,有人在下面推薦周黎安、周飛舟等人關於央地關係的著作,有人介紹政治類通識書籍的慕課課程,還有人針對樓主分享的觀點展開了深入探討。這個帖子也被戲稱為“八組文藝復興”。


除此之外,還有豆瓣鵝分享自己做的公民讀物書單,在組裡報告微信讀書《魯迅全集》免費送的信息,分享《政治學通識》的讀書心得。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中國國家治理的制度邏輯》之所以突破“次元壁”出現在鵝組,一方面是因為它對於解答地方官員何以瞞報、瀆職、只對上負責足夠有效,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本書半個月來在微博、微信上開始被頻頻提起。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作者: 周雪光
出版社: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出版年: 2017-2-1


各路自媒體在對疫情暴露出來的問題窮追猛打的同時,也在不斷通過閱讀、推薦各個領域的著作學習提升,補充彈藥,相信你肯定看過不止一份傳染病書單。除了普及疫病相關知識,視野更廣的書單則希望你能夠從政治、社會、法律、傳播等維度思考更多。

雖然一個娛樂小組的幾條薦書帖很難稱得上是“文藝復興”,但這場全民討論必將成為一次小型的“啟蒙運動”。

在過去,國內社科著作很難照進現實,主要滿足學術圈的生產循環與求知者的好奇心。如今,正如方艙醫院讀書人和豆瓣鵝組一樣,越來越多年輕人希望從書中找到現實的答案,希望以疫情亂象為起點去思考國家、社會的運行機制,找到可以身體力行參與改變的入口。


不僅如此,經此一疫,政府之外民間的自我組織也在加速進化,同樣需要理論指導。

博主 @afrabot 的觀察和鵝組的“文藝復興”相映成趣——

聽說TF Boys的飯圈給武漢捐贈已經發展出了一套獨立的三權分立體系。坐等飯圈出現咱國自己的孟德斯鳩、盧梭、洛克。

有朝一日如果《論法的精神》成為飯圈讀物,不必感到大驚小怪。


所以,當有人問我此次疫情對出版行業有什麼影響時,我雖然不能馬上回答,卻能隱隱感覺到希望。

相比於其他行業,出版應是最後被波及的產業,大眾的閱讀習慣也不會因為一次疫情而改變。

但是,如果這場“啟蒙運動”能夠持續下去而不是隨著“例行遺忘”而消歇,將會有更多的人不再止於憤怒,開始意識到閱讀、思考的意義,意識到嚴肅公共討論的價值,意識到娛樂至死將把我們引向怎樣的災難。

唯有這樣的集體覺醒,出版業才將不再是錦上添花的夕陽產業,而是能夠真正防患救人,匡扶時代。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方艙醫院讀書人與鵝組“文藝復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