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戰機真“偏心”:523架次攔中國軍機,216架次攔俄羅斯軍機

利刃/縱橫論

連日來,新型冠狀肺炎的疫情持續發酵,中國人正在經歷一場只許勝不許敗的戰役,大家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外部的援助就顯得非常可貴,日本作為中國的鄰居,在近期的事件中體現出了友善和人道主義的光輝,大量的醫用物資和口罩被日本無償捐獻過來,這也讓我們感受到這個鄰居並不是冷冰冰毫無人道精神的。不過,雖然在災害面前日本方面表現了善意,但過去的2019年日本在周邊的軍事行動可不少。

據環球網2月7日援引美國外交雜誌消息報道,據統計在2019年4月1日至12月31日的九個月時間中,日本總計出動了523架次飛機攔截中國海軍航空兵(PLANAF)和中國空軍(PLAAF),同比之下,日本對俄羅斯空軍的攔截僅為216架次。而在整個2019年,日本航空自衛隊總計出動了983架次飛機對外軍進行攔截,這個數據已經達到了多年來的第二高記錄,僅次於2016年釣魚島局勢緊張時的一年1168架次記錄。

日本戰機真“偏心”:523架次攔中國軍機,216架次攔俄羅斯軍機

據此,美國媒體指出中國空中力量越來越頻繁地接近日本領空,這是日本出擊次數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平心而論,美媒的說法並不是完全準確,但也不是憑空捏造。首先,中國遠洋訓練的次數越來越多這是不爭的事實,為了鍛鍊航空兵在遠洋地區的作戰能力,打造一支攻守兼備的大國空軍,中國空中力量經常奔赴遠海進行訓練。尤其是類似高新-8號這種新型電子戰飛機和轟-6G戰略轟炸機的出現,更是為中國航空兵遠程行動提供了可用的優秀戰力,隨著這些遠程飛機的裝備越來越多,中國空軍走向深空是必然的。而由於地理因素,中國軍機不可避免地需要接近日本領空。

日本戰機真“偏心”:523架次攔中國軍機,216架次攔俄羅斯軍機

然而,日本卻不能拿出一點證據,來證明中國空中力量的遠洋訓練侵犯了日本的領空,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出擊進行攔截的主要依據還是所謂的防空識別區。防空識別區這種概念是美國日本方面率先提出的,意思是雖然不是本國領空,但別國空軍進入之後,他們就視為對自己有威脅,自己就有理由出擊進行監視。從本質上說,防空識別區不具備法律效應,看到別國飛機經過就要出擊攔截,這是日本和美國自己的決定。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和中國的防空識別區,在東海海域有大片重合,目前雙方都沒有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的解決方案,所以東海區域是日本航空自衛隊和中國空中力量經常發生遭遇的空域。2019年之所以次數增多,是日本持續保持這種監視策略,以及中國空軍活躍頻繁的共同作用。

日本戰機真“偏心”:523架次攔中國軍機,216架次攔俄羅斯軍機

除此之外,俄羅斯空天軍飛行次數減少也是日本把更多精力用於攔截中國空中力量的原因。此前,日本和俄羅斯在南千島群島的問題上爭議較大,俄羅斯為展示威懾力不時派出戰略轟炸機圍著日本轉圈,此舉迫使日本出動飛機攔截伴飛。隨著俄羅斯方面此類行動的減少,日本空中力量對俄羅斯的攔截次數從2017年的390架次,到2018年的343架次,再到2019年低於300架次,覺得有餘力的日本空中力量就天天和中國空軍打交道了。

不過,日本人必須接受的事實是,中國國力的逐漸壯大是不可逆的趨勢,中國飛機更多地走向深空是必然的,與其耗費精力天天出動攔截,還不如坦然接受這個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