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戚家的小輩都快30歲了,春節還需要給他們發壓歲錢嗎?

五千年趣味歷史


按照約定俗成,應該18歲成人以後就不該給了。但是,如果上學還可以給。參加工作還給啥呀?那哪有個頭啊?7老80還給啊?30歲了大人了,還壓啥歲啊?


關山楓葉


親戚家的小輩都快30歲了,春節還需要給他發壓歲錢嗎?

看到這個提問,我又一次想起了我的二叔,想起了那些年過年時二叔給過的壓歲錢,想起了二叔給過的寵溺。

我老爸年年過年時都找碴跟我媽打架跟我媽鬧,家裡被他弄得烏煙瘴氣的,在那樣的環境下,我過得壓抑又委屈。每年過年二叔都要叫我去他家過年。爺爺奶奶跟二叔一家在一起生活,我過年去二叔家也就是去爺爺奶奶家。嫁人之前的無數個春節,我都是在爺爺家過的年。每年過年,除了能收到爺爺的壓歲錢,還能收到二叔的壓歲錢。哈哈😄,要知道,我那時都已經是二十好幾的大人了。

過年除了能收到二叔的壓歲錢,還能收到二叔給買的新衣服。每年過年之前,二叔都會給我買新衣服,在二叔心裡,始終當我是孩子一樣寵著慣著。在爸爸身上沒有得到的關心和寵愛,二叔都替爸爸給了我。

說了這麼多,我只是想說明一點,如果在你心裡,親戚家的小輩是不一樣的存在,如果你夠寵他,那麼管他30歲還是20歲,該給的壓歲錢給就好了。那不是壓歲錢,是疼愛,是在意,是寵溺。


羞畫麟臺


我認為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我家情況來看:

一是禮尚往來,要給!我家倆娃,一個八歲半,一個一歲半,每年過年我表哥都給孩子每人300元紅包,作為人情往來,我會給給表哥家女兒包一個600元的,儘管他女兒已經27歲,上班兩年了。準備一直給他她結婚有娃,再給她家孩子!

二是可以協商,都不給!若是交往比較親密的親朋,可以說都有娃,就不用給紅包了!要是對方堅持給,又覺得自己孩子工作了不收紅包,可以送等值的禮品!

總之,禮尚往來,吃虧是福!



瑞媽銳言


30歲當然不用再給壓歲錢,理論來說有收入以後就不該要了,不過30歲的年齡估計已經有孩子了吧?所以基本上等於把給他的壓歲錢傳承給他孩子了。

我家親戚之間很和諧,對晚輩也比較注重,我是家族20多個晚輩中最小的一個,大姐跟我媽年齡差不多,雖然平輩,在我記憶裡也一直給我壓歲錢,直到大學還在收壓歲錢,不要都不行,跟我年齡差不多的幾個也是一樣。後來畢業了,大家也就一致不給了。停收了幾年,到結婚以後有寶寶了,壓歲錢比我當時翻N倍,雖然錢是給我手裡,但收款人已經不是我了……


城市發展報告


30了?我認為還是不用給了吧,除非你70/80了,你是爺字輩的,要不然我覺得不用給了,總不會像我丈母孃家了親戚似的給你要吧?

去年我跟媳婦去她孃家,剛好他大娘家了女兒帶著孩子去給丈母孃拜年,他孩子都大二了,站那比我還高,居然給我要紅包,我暈,這是哪門子事嘛,我是一個女婿,他這親戚都拐了多少彎了,居然問我要紅包,他媽還故意給他說:快給你姨夫拜年。這不是擺明坑人吧,沒辦法!

過年圖個高興給了他200,我媳婦回家熊我一頓,我說這我也沒法啊,你家親戚,今年不知道會不會碰見他,但願不會吧!你說說這該不該給?


育兒教育劉老師


還是按社會的習俗好,給壓歲錢的習俗是,孩子大了就不給壓歲了,所謂大了,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理解,舊時的社會,孩子們十幾歲就下田幹活了,下田幹活了,人們就以為人長大了,過年就不給壓歲錢了。根據這個觀念,現代應以是否參加工作為界限,沒參加工作的晚輩,長輩過年就給晚輩壓歲錢,如果參加工作了,過年就無需給其壓歲錢了。

但晚輩結婚的第一年,無論其年齡多大,長輩是必須給晚輩壓歲錢,而且壓歲錢不能比給別人的少。因為壓歲錢的意義本就是祝福,新婚之喜的第一年更應送上美好的祝願。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人在世間,要明明的世間的道理,弄明白事情為什麼會是這樣。過年給壓歲錢也是一樣,只要明白給壓歲錢的意義,也就能正確地給出壓歲錢。

親戚家的小輩都快30歲了,都應已工作了,一般就不給壓歲錢了。只有二種特殊情況要給,如果剛結婚要給,如果在讀研究生也應給。

給各位網友拜年啦,祝各位網友春節快樂!🌺🌺🌹🌹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我給壓歲錢的原則是:有錢就多給點,錢少就少給點,沒錢就一點都不給!

我覺得給壓歲錢這種事還是看自己的情況了,我總認為不在多少,雖然現在沒有錢不行,但是還是要注重這種文化的禮節吧。

如果你的錢很多可以隨便給,畢竟沒有錢的人也很多,多給點壓歲錢也是幫助他走出困難的一個好辦法,幫人助人也是一件紅的無量的事情,跟年齡沒有多大關係的,還有就是你可以包個紅包給500或者是1000吧,另外可以給微信掃碼,支付寶轉賬給轉個6000塊或者是8000塊畢竟是六六大順,八八八大發的意思也圖個吉利,這樣也可以的,畢竟都三十歲的人了,就是一個不好的單位發個年終獎也發個一個月工資的,這都是最少的了!

還有就是條件不好,你可以說一句話,你說今年也沒有賺到錢,你們都三十了也自立自強了壓歲錢就不給了,向你們祝福問候一下就行了,或者一起吃個團圓飯都是可以的,實在不行就給支付寶轉賬或者包個紅包給個600元或者800元吧,給個路費,畢竟大老遠來團聚不容易,給個勞務費也可以是800元。

總之這種情況看你自己了,每個人都不一樣,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所以每個人想法不同,過年最重要熱鬧開心過大年!

謝謝您的交流關注,我們一起過新年!





兵傳媒


其實還需不需要給30歲成年人發壓歲錢的問題,得根據我國南北風俗習慣的不同來分別對待。在我國南方的風俗習慣,不管你多大年紀了,只要一天沒結婚就還是小孩子,哪怕40歲了,長輩們會依然給你派一份壓歲錢,這份壓歲錢並不代表說你還沒有自食其力的能力,而是更多的暗藏了親朋好友勸你趕快成家立業的殷殷期望。並且你還不可以拒絕,南方人把發紅包叫作“利事”,就是圖喜慶和吉利的意思,千萬別因為拒絕紅包而搞得氣氛尷尬,同時晚輩如果實在覺得過意不去,也可以給對方派發自己事先準備好的紅包,來表達對長輩們的感激之情。


南方人才將紅包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幾乎所有人春節期間出門,都會事先準備好各種金額不同的紅包隨身攜帶。比如乘公交車碰到讓座位的小青年,老人就會隨手遞上一個紅包,不懂南方風俗的人可能都一時會被搞蒙圈。好多退休老幹部甚至看到那些春節期間還堅守崗位上沒有回家過年的小青年,也會隨手遞上一個大紅包表達一下自己的心意(這樣的紅包估計20~100元之間),這可是自掏腰包的哦!我國的北方城市發紅包更多的是隻針對小孩子的,只要孩子有了工作或者更早就與紅包無緣了,但是北方的紅包大,大的都讓人感到像是一種攀比,家境殷實一點的小孩,有可能一個紅包就達到數千元人民幣,紅包包小了你都不好意思拿出來。因此

,這也是北方人比較在意該不該發紅包的根源,畢竟多一個紅包和少一個紅包都能影響到家庭經濟的收支平衡。北方人的觀念是紅包我可以卯足勁往大了包,但前題是你得給我還回來,不然就是“壓歲錢理論戰”的開始。
在紅包藝術這點
上,我是絕對贊成南方城市做法的,但我並不是以此來貶低北方人,因為我就是北方人,我只不過說出這些年的切身感受而已。
別讓孩子的壓歲錢

成了父母最惦記的財富,別讓最偉大的母親再去對孩子們說那句天下最大的謊言:“小寶,你還小,把壓歲錢放媽媽這裡幫你保管,等你長大了一起給你,免得你不小心弄丟了”。這話聽起來好像是沒什麼毛病,父母存錢都是為了孩子,但是關鍵在於普遍家庭都在這一收一支之間達成了平衡,並沒能讓這筆壓歲錢存下來不說,反而讓“壓歲錢”成為了今年最敏感的話題,這不是自己騙自己,至於這麼死要面子活受罪嗎?壓歲錢應該回歸到最原始的親情傳遞面上來,別再讓紅包成為了整個春節人們糾結的話題。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呢?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會選取部分優質評論發小紅包哦!但目的只為增添一下大家節日裡的喜慶氣氛,感謝大家一直默默地支持和鼓勵!


用戶5446401805


個人觀點,下面幾種情況還是要給的~

一,沒有掙錢能力的。

二,沒有參加工作的。

三,自己家裡獨一無二的小輩。

四,自己想要表達一下親情的。

五,你欠小輩人情的。

六,他爹是當大官的。

七,就圖一樂呵,要個節日氣氛的。

八,你要給人家回禮的。

九,你準備求人家辦事的。

十,你很喜歡這個小輩的。

[捂臉]我的寶貝就具備其中好幾項,我只是回答問題,可不是向你們給寶貝要錢啊,因為我的寶貝你們年年都會給,是不。。。








雪城紅哥


我個人認為是不用給的。

雖說傳統意義上的壓歲錢是長輩給晚輩的,最初的用意是辟邪驅鬼、保佑晚輩平安,隨著社會的發展,迷信色彩淡化,壓歲錢裡多了長輩對晚輩的殷殷期盼。

但孩子已經長大,到了自食其力的年紀,再給壓歲錢已經失去意義了。相反,應該是這些長大的晚輩反哺長輩的時候 ,子女或晚輩應該孝敬父母或長輩,給他們“壓歲”錢,祝願他們健康長壽!



小時候雖然家裡很窮,但是我們姐弟四個在過年的時候仍然能夠得到父母的壓歲錢,也就是三兩塊錢,我總是把它們小心翼翼地疊好,放在新棉衣的最裡層,很長時間內都捨不得去用一分。

在98年我參加工作後的第一個新年,我拒絕了父母給的壓歲錢,然後把我的第一個月工資560元,一文不少地交給媽媽說,“媽媽,已經是拿工資的人,現在輪到我孝敬您,給您壓歲錢了!”

父親和母親樂呵呵地收下了兒子的“壓歲”錢,高興是因為孩子們都已長大,連最讓他們淘氣的小兒子現在都能掙錢了。

從參加工作開始,我就沒再收到壓歲錢了,相反,我用自己的工資給了父母“壓歲”錢,至今從未間斷過。

真心希望時光你慢些走啊慢些走,讓我多些回來陪伴父母過年,給父母“壓歲”錢的機會吧!


--------------------------------

本文是我一家之言,不喜勿噴,如果你喜歡這篇回答,就隨手關注我吧,你的支持必將讓我加倍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