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新蘋果耳機千呼萬喚始出來,各路老燒和KOL紛紛測評,甚至將各種體驗吹得神乎其神。

在耳機界,既有幾十塊一副的小米,也有“萬把塊以下只是聽個響”的金句,更有諸多“業內人士”搖旗吶喊為耳機站臺,那麼這些以個人感受為評判標準的測評到底準不準呢?

玩耳機,先裝X

007中的邦德,一口就能喝出年份和產區酒莊名字,很帥很裝X。

瑞典環保女號稱能看到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橫行歐洲。

但是,當007和環保少女遇上能夠通過耳機品出家裡的電,是火電水電還是核電的“耳機評鑑家們”,實在是弱爆了好嗎?!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看看他們怎麼說:

火電:力度大點兒,音色偏暖,以某電廠的電音質最好(因為該廠無煙煤比例最高)。

水電:水電中,葛洲壩來的電最好。

核電:當數大亞灣的核電最好,音響既清澈又有力度。

還有一朋友是發燒友,突然摘下鐵三角耳機說今天沒法聽,一定是水電站有事發生,第二天果然山洪爆發水位暴漲,同道驚為天人。此君謙虛地說,比起知乎上的那些發燒友,他才是入門級。

WTF?玩個耳機都快成 預測天象的天師了才是耳機入門級?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以上玄學僅供裝X,其實行家們會說:“我只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聽著爽比什麼都重要,而數據,是會騙人的。”這句話只說對了一半。

測評行家們“相信自己的耳朵”沒有問題,數字“也確實是會騙人”的。

但行家的“個人體驗”是不是可以完全凌駕於數據之上呢?

恐怕也未必,特別是當把這種“個人體驗”當作“信息公共產品”放到大眾輿論場時,這種“個人體驗”就顯得有些不負責任了。

測評人還是文學家?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的發燒友,在說事兒之前,不如先看看他山之石:

如今百事可樂與可口可樂在市場上分庭抗禮,百事是怎麼做到的呢?

其實,百事剛上市的時候,也被很多“可樂粉”說“喝出”兩種可樂之間的各種差異。

此時,百事方面策劃了一個街頭隨即盲測,結果發現,並沒有多少人真能準確地光靠喝就能辨認出哪個是百事可樂,哪個是可口可樂。

百事也藉此“事件營銷”一炮而紅、登堂入室。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想測試一個人是否在說謊,心理測試裡有一個簡單方法:那就是在測試中隨機安排幾個相同問題反覆出現,如果被測試者會就那相同的問題給出不同的答案,這肯定說明有某次或者某幾次在說謊。

有研究者把這一原理應用到了耳機測試中。

結果,有被測試者對完全相同的聲音給出了差異很大的分數,有被測試者甚至對完全不同的聲音給出了相似的分數。

研究者們以此證明,這些所謂的耳機測評行家並不像他們所宣稱的那樣能體驗出各種耳機的區別,更妄論耳機的好壞了。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在網上林林總總的“測評人”,相當一部分人並沒有資格認證、沒有業績證明,甚至不能提供一張聽力正常的圖表來告訴大家,他們的聽力到底有沒有瑕疵。

甚至,他們的一些測試違反了最基本的“消除偏見”原則,或者中立原則。

與其說他們是測評人士,還不如說他們是文學家,他們強大的文字表達能力,他們能將幾乎相同的聲音以及耳機表現,表達得如有云泥之別。

既然,手機耳機都可以跑分,那那些所謂專業人士的耳朵是不是也可以拿出來溜溜,跑跑分呢?

/

窮玩車富玩表,裝X玩耳機

幾乎任何行業都需要有、也都會有門檻和“圍牆”,我們通常稱之為“專業”。

在耳機的圈子裡,如果一個“測評家”總是強調“自己的體驗”,那諸位看官就要小心了,這裡有兩個可能:

第一,他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

第二種可能性也不小,那隻不過是拿自己的體驗來做幌子,以便於說謊——如果有某一種產品數據實在難看,但基於某些原因又被迫說它如何如何好,這時候,所謂“自己的體驗”就是最好的武器——雖然它數據不怎麼樣,但這不重要,我們只強調體驗“就是好,就是好”。

你愛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