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為止哪位先生說評書說的最好?

suck-sun掃去陰霾


當然是袁闊成先生了。

袁闊成先生被世人普遍讚譽,是因為先生畢生致力於評書的創作、演播、傳承。先生的努力得到了國人的一致認可和交口稱頌。

故而時人有言曰: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

稍稍瞭解中國評書歷史的人都會知道柳敬亭在評書界的地位。那是評書宗師,開山鼻祖。今人把袁闊成先生必做柳敬亭,自然是對先生畢生追求的極力褒獎,是評書一脈文化傳承的認同與嘉許。

袁先生純粹的科班出身,打小兒就耳濡目染浸潤在那樣的氛圍環境當中,可以說是備加鍛鍊,飽經歷練,養成了袁先生評書帥氣、風趣、淵博、幹練的風格,受到各界的一致好評。

袁先生幾年前謝世,評書界失去了最可敬的尊者,整個文化界為之痛惜垂涕。有幸的是先生留給了我們公認的評書精品力作。比如膾炙人口的《三國演義》,比如跌宕生姿的《水泊梁山》,比如凜然義勇的《烈火金剛》等等,哪一部都可以稱之為時代的經典,永遠流傳。



極品龍顏


我聽的第一部評書是袁先生的西楚霸王,那是小學三年級放假的時候每天早晨在中央臺聽的,主持人汪文華。後來再大點每天下午聽田連元先生的小八義,上了初中中午單老的薛剛反唐。劉蘭芳聽過她的趙匡胤演義。最後98年外地上學沒有了電視就和舍友用收音機聽的單老的三俠劍白眉大俠。還有一個人評書我忘了是誰了也不錯,紫禁城軼事


周健唐山砼之達


我覺著在這個問題我非常有發音權,我是個評書相聲的愛好者,像評書百年,相聲百年這樣的紀錄片我都看過,也深入的瞭解這兩門藝術。

隨著時間的斗轉星移,評書這門藝術,不像相聲,相聲還有郭德綱老師讓相聲從新綻放新蕾,可評書缺少個郭德綱老師這樣的人物啊!

評書界公認的評書五虎將,是評書泰斗袁闊成,他把評書的表演方式給改革了,原先是高桌,評書演員坐在高桌後露出半截觀音像,這就開說,是袁老把桌子椅子去掉,站著說書而且穿西服說書的第一人,也是第一個說新書的第一人,說的烈火金剛,暴風驟雨,紅巖,林海雪原等都膾炙人口,尤其是一部三國演義風靡全國甚至海外,在評書界有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之說,老先生頭幾年過世,使他在評書界的這塊位置無人能佔據。

單田芳,他是評書界的代言人,只要一聽到他的聲音,誰都知道這是評書,他說的評書最多也最雜,好像就沒有他不能說的評書,晚年因腦梗他失聲了,還好通過及時的治療,配合醫生做康復訓練,從新發聲說話,可不能走路了,當他能發聲的時候,他要錄評書,他要錄千山傳奇,這也是他最後一部評書,18年老先生走了,我也落下了眼淚,我迷惘了評書界還會有單田芳這樣的大師嗎?

田連元,是他把評書搬上了屏幕,當年一部楊家將讓人聽著如醉如痴,他用他那幽默睿智的語言把故事娓娓道來讓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老先生也快80高齡了,祝福老先生身體健康,在為我們奉獻新的作品

劉蘭芳,當年的一部岳飛傳,據說聽這部評書時,街上的小偷都少了,她的評書生動聲音高亢起伏引人入勝,她說她現在退休了,但還在職還在為大家演出的藝術家,希望劉先生藝術常青

連麗茹,她的父親叫連闊茹在評書界也是一位大家還有淨街王的稱號,連麗茹繼承了父親的衣缽把北京評書發展光大,她的一部三國演義,一部東漢演義都說到了美國,馬來西亞,她是把評書說到外國的第一人,現在在北京成立了宣南書館,帶著她的徒弟和義子一起說書,為的就是評書有舞臺有傳承。

這就是評書界的五虎將,為了評書他們付出的太多的心血,咱們應該為老先生們點個贊吧!

還有東北三小,張少佐,孫巖,孫一,他們在說評書上都有自己的風格,所以具體說誰說的好,不敢下定義,一人難稱百人心,評書,相聲都是靠聽的,這些大家只要你去聽你就會得到答案的


自由飛翔滄海一聲笑


我是一個評書迷,對老先生們發自內心的尊敬,最喜歡袁闊成和單田芳的評書,其次是田連元、劉蘭芳、王玥波的書,我自己觀點如下:袁闊成先生的評書最佳。理由是

一、袁先生的評書口誤最少。其他的評書人口誤都不少,尤其單田芳和劉蘭芳更多,但是,單田芳先生的評書量最廣,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

二、評書的評字佔一絕。袁闊成先生的文學素養最高。單論聽書,袁闊成先生和單田芳先生各有千秋,敘事講書生動形象,節奏緊湊,引入入聖,其他的評書人要差一些。但是,故事之外的評穿插在故事中,既得體又不顯贅述,讓人娛樂的同時又獲得知識性的學習。單田芳先生很少拉典評論,王玥波拉典評論雖多,但是,形式過散。

三、袁闊成先生的評書最全面。評書聽贊相聲聽貫。英雄贊、人物贊、兵器贊等以袁闊成先生和劉蘭芳為最,其他人次之,單田芳先生幾乎沒有說過任何贊。


孫景雲59


評書只認單田芳,敘述語氣抑揚頓挫急緩有序!詼諧幽默,惟妙惟肖,特別故事的高潮低落的細節介紹的特到位!比如打鬥,“啊啪”一個象聲詞,一切盡在不言中,淋漓盡致回味無窮!

作為一個評書迷,其他大家的作品也都聆聽過,但是總感覺索然無味!有的刻板謹慎失去了活力,有的死搬硬套像背書一樣,雖然口齒伶俐,但是很無趣,也有的曲高和寡,很難投入!輩分有比他好的,聲音有比好的,身段也有比他帥的,但是論及受眾量和評書本身的貢獻,無人能出其右!

當然了,不喜歡他的也能找出理由!比如什麼不符合歷史,措辭不夠嚴肅,聲音太沙啞,等等!然後拿出輩分高的進行對比,顯得自己品味眼光不入俗流!就像網友說的一樣,有人的時候都說喜歡王家衛,關上門都看王晶!

不管怎樣吧!每個人都有自己喜好的標準,以上所言謹自己而言!更希望評書界可以人才輩出,及諸位前輩的優點於一身博採眾長,將這門藝術發揚光大!


萬里孤鴻


這個問題不好回答,每個藝術家都各有千秋,都有自己的成名作,有屬於自己的粉絲團。如果非要找幾個深受聽眾喜歡的大咖,不外乎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還有田連元、連麗如、陳麗君等藝術家。袁闊成的代表作《三國演義》《水泊梁山》相當尿性,老先生不僅能夠把書裡的人物刻畫的栩栩如生,還可以記住好多古文並且幽默風趣翻成白話徐徐道來,讓我聽起書來不覺得餓。單田芳,評書高產大戶,有井水兒地方必有單老的沙啞嗓音,他說得書有古代的帝王將相,世界的二次大戰,天上的神仙爭鬥,地下的流氓大亨劍客遊俠,每個人物性格迥異,基本不帶重樣的,可見老先生對評書的摯愛,那是深入骨髓,給後代留下難以磨滅的經典之聲。(他的評書耳熟能詳,大家都熟悉不列舉了)劉蘭芳宋朝的書說得不少《楊家將》《呼家將》《趙匡胤演義》《岳飛傳》還有《大遼蕭太后》她說的書來源於她的老公王印全先生整理的好故事,夫妻搭檔堪稱當世夫妻檔之典範。

田連元的評書適合電視表演,大馬金刀,手舞足蹈玩的是氣勢,講的是精彩,連麗如的《東漢演義》《瓦崗英雄傳》對人物點評的活靈活現,祖傳的手藝,不是蓋的。陳麗君的大西唐演義是我聽到的第一部書,不聽完評書不寫作業,沒少捱揍!呵呵呵評書離我們漸行漸遠,也許等我老了,評書也許會沒落,但這些都會成為我最美好的記憶。忘不了這些老藝術家,他們是我的啟蒙老師,讓我懂得了歷史,愛上了讀書,喜歡上了寫點兒小文章!



熊大的人生時光機


評判一個評書演員好壞的標準是受眾的多少。走在大街上會發現很多聽評書的人,他們幾乎都在聽單田芳的評書,偶爾幾個人在聽劉蘭芳的評書。單田芳是最受喜歡的評書表演藝術家,吐字清晰,模仿逼真,作品頗豐,雅俗共賞。《新兒女英雄傳》、《三國演義》、《白眉大俠》、《百年風雲》、《亂世梟雄》、《隋唐演義》、《鐵傘怪俠》、《大唐驚雷》、《明末遺恨》、《明英烈》、《燕王掃北》、《欒莆包與豐澤園》等等都很吸引人。袁闊成的評書也不錯,缺點是有時候古文和白話文並用,影響情節進展效率;嗓音條件一般;激烈打鬥場面描述不詳細;有故弄玄虛之嫌。劉蘭芳、鞏寶生、楊田榮、張少佐、邱連升、楊佩琴的評書也相當精彩。


王亥服牛


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四大名家各有所長。只是聽眾們喜愛不同!當然目前中國評書屆還有很多名家大腕兒,也都是風格各異。各領風騷!喜愛聽那個風格的都有,羊羔雖美眾口難調嘛?這些位藝術家在當今為評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說心裡話我最熱衷於單派評書,但我也不會詆譭其他名家!這些都是人民藝術家!人民藝術家是廣大人民公認的,他們是為廣大人民熱愛情書的【觀眾】聽眾說評書的,而不是為了某一位不喜歡他的聽眾去說書的,那位先生書在館兒說書都是爆滿!您不喜歡可以不去但是書館兒照樣爆滿!其實說書這門藝術最不容易了!真是不讀哪家書不識哪家字這話一點不假。一個書道子一萬多個字,幾千個字,通過評書演員的博才多學,在查資料。可以說出一二百回。明公們喜歡聽誰的書多點點贊,不喜歡的可以不聽。半個小時聽眾們聽的是熱鬧。殊不知這些老先生何等的付出。


用戶72581170085


藝術是拿來欣賞的,怎樣比誰好誰壞?你這問題很腦殘知道嗎?這個問題應該讓郭德綱來回答你,每個人的風格不一樣,所以受眾的人群也不一樣。你去問問蔡徐坤的粉絲喜歡潘長江嗎?難道潘長江老師就不如那個什麼坤嗎?麻煩以後別老弄著腦殘問題,這樣會顯得頭條很無知。我就喜歡劉蘭芳的說岳、喜歡單田芳的三國、喜歡袁闊成的薛剛反唐……


風過後的凌亂829


從小我就愛聽評書,從最早的劉蘭芳老師的《岳飛傳》到《楊家將》,百聽不厭,之後又喜歡單田芳老師的評書,現在仍然在聽單老的《太平天國》《李自成》,簡直痴迷,所以我是劉蘭芳,單田芳二位大師的忠實觀眾,所謂蘿蔔青菜,各有所愛,眾口難調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