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字早的孩子後來怎麼樣了?

牟平小夥最迷人


歷史上,早慧的孩子有很多,既有從小慫人“想君小時,必當了了”的孔融,也有“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方仲永。因此,不能簡單地以小時聰明來預測孩子今後的發展,也許從發展過程對孩子的影響來分析,更為合理。


孩子認字早,有幾大好處:

  1. 古時3歲啟蒙,三百千的啟蒙讀物就是用來認字的,不要求寫。所以,孩子早點認字,可利用幼時的良好記憶力進行字的積累。

  2. 持續的增加識字量後,可幫助孩子儘早的從親子閱讀向獨立閱讀過渡,有利於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培養閱讀能力。

  3. 識字量保證後,不僅讀書,從各個渠道都可以通過文字進行知識的獲取、增長見聞。



孩子認字早,有可能產生的壞處:

  1. 認字的過程中,其實就是學習的習慣養成,如果認知過程中經常被打斷,可能會造成孩子今後學習習慣不好,專注力不夠。因此,學前啟蒙,應該重視學習習慣,保證孩子的專注力。

  2. 進入小學後,語文課講解生字時,已學會的孩子可能會因此而走神,長此以往造成不好的上課聽講習慣。更有甚者,認字早的一二年級孩子往往語文考試成績都不錯,因此可能會給孩子造成錯覺,上課不認真聽也可以考好。當進入中高年級段,往往因學習習慣不適宜而對自信心造成很大打擊。


綜上所述,其實認字早並不會必然帶來不好的後果,關鍵在於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和保證,特別是孩子進入1-2年級時,當語文課上生字都是學會的時,應提前告知孩子,在語文課上要專心聽講,重點放在對課文的理解,同時應給孩子同步繼續延伸課外語文的學習,讓孩子對語文一直有一個持續的興趣和求知慾,利用認字多的優勢讓孩子多閱讀,提高閱讀量和閱讀速度,為中高年級的閱讀理解和作文打好基礎。


師說中小學教育


我先來說一個身邊的案例吧。

在我進入學校任教的那一年,我們學校有一個一年級的孩子,它是全校的名人。為什麼呢?因為他的識字量驚人,隨便拿一張報紙,他就可以輕輕鬆鬆地讀起來。而與他年齡相仿的孩子根本認不了幾個字,甚至有部分邊拼音都還沒有學會。他的所有老師都認為這個孩子必成大器,是學習的好苗子。事實上,這孩子在小學階段也確實不錯,成績一直非常好。從後來瞭解中知道,這孩子初中開始成績下滑,高中也只是上了一所普通的高中,畢業後就到外地打工去了。

識字早卻未必能夠促使孩子成才,從這一個案例中就可見一斑。學習成績和很多因素有關,比如學習習慣、家庭環境、個人愛好等等,這是一個長期培養的結果。

怎麼教幼兒識字

據心理研究表明,在4歲以後孩子的邏輯能力開始有所發展,此段可以培養孩子的識字興趣,但也僅僅是在語言表達、積累詞彙上。生活中可以適當地認一認常見的字,比如逛街的時候,孩子指著店面上的字問,這時候你可以教一教,但也僅限於此。切莫強逼孩子學習,讓孩子產生牴觸情緒,破壞了孩子的學習熱情。

總之,家長不要急切於孩子的識字,不要誤以為早識字就贏在了起跑線上。其實國家早就明令禁止幼兒園小學會,要遵循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因勢利導,注重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興趣愛好。


哈哈動人


我要說一個反面案例:我小時候鄰居家有個小女孩,是公認的聰明,據說6歲就能拿著爺爺的報紙讀。而我們周圍的小夥伴根本不識幾個字,大人們一致認為,那個小女孩將來會大有作為。結果是怎麼樣呢?20多年過去了,我們周圍的幾個小夥伴,有的出國留學,有的考上國家公務員,有的成了大學老師,而那個小女孩,大學都沒有考上,在小城市打工。

當然這20年之間有很多客觀原因,但是至少可以證明,識字早的孩子未必聰明。即使是聰明的孩子也未必成才。

為什麼呢?因為決定一個孩子成才與否的因素裡,智商的佔比不到50%,而孩子的學習習慣、家庭影響、個人興趣等等都會影響孩子今後的發展。當然,家長們害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那麼要不要教孩子識字呢?幾歲開始比較好?

第一,是不是教孩子識字,要看孩子的需求。

教不教孩子識字,這要看孩子需不需要。有的孩子天生對文字敏感,可能3歲就追著媽媽指著“蘋果”的漢字問“這是什麼?”這時候就是你教孩子識字的好機會。當然,你也可以做一些啟蒙,如果孩子願意學,那就教一教也無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不想學,逼著孩子學,與別的孩子攀比,這會讓孩子對學習產生牴觸,消磨了孩子對學習的天然興趣,那就得不償失了,會影響孩子上學之後的學習樂趣。

第二,幾歲教孩子學漢字最好?

0-4歲是孩子感知、情緒、社交重點發展的時期,之後才是邏輯思維能力的發展,而認字就是邏輯能力。所以,建議孩子4歲之後逐步增加詞彙量,培養識字興趣,具體也要看孩子自身的發展情況。2-3歲可以是孩子語言敏感期,這時期孩子正在積累詞彙量,但是更多的時候是“說”,不是“識”。

對於孩子的童年,一定要讓他快樂,保護好他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慾,這是最重要的。

最後,送給你一句日本漫畫家大野洋子在《我的兒子原來是猴子》中的一句話:

我想隨便兒子做什麼都好。只要他的兒童時代,像個孩子一樣充分活過,那就夠了。開心的事,難過的事,記恨別人,使壞心眼,所有這些事情,我都希望他做個夠。

大聖媽歸來


我是六年級男孩的媽媽,說說我的經歷。

兒子在會說話之後,差不多一週歲多的時候,我就有意識的教他認字,當然這是基於孩子快樂的前提下,不是填鴨式的。我在網上買了一套《四五快讀》,個人覺得這套書對於孩子認字還是不錯的。平時常用到的字我都會找出對應的字卡教他認,上街的時候會指認一些廣告牌讓他讀,個人覺得這個時候認字純屬興趣,孩子無壓力,家長無負擔,當做遊戲就好。

直到上了小學,孩子認字早的優勢逐漸顯現,上一年級考試時,老師都會讀卷子,因為題目中很多字孩子們不認識,但是我兒子可以獨立完成,節省了很多時間。因為他認字比較多,老師會經常讓他領讀課文之類的,孩子覺得很驕傲,增加了不少自信。

到了三四年級,有了前面認字的基礎,孩子已經主動的在找書看,科普方面的,歷史方面的等等都有,這也大大拓寬了他的視野,積累了不少課外知識。

現在是六年級了,各科學習一直不用我操心,老師要求必須讀完四大名著,兒子已經不滿足於兒童版的四大名著,開始讀成人版的 ,並且能夠理解。大量課外書的閱讀對於他的寫作也有很大幫助,這是很令我欣慰的。

以上只是我家的經歷,並不代表所有的孩子。在這裡只是想說,識字早晚並不決定孩子今後是否成功,家長願意引導孩子早識字是個好事,但是如果孩子不願意配合,家長也不必強求,像我們那一代人有多少是三四歲就開始識字的?現在成功的人不也比比皆是嗎?因材施教,不必糾結。


愈心


不說別人,只說自己孩子。

我家孩子識字較早,最初咿呀學語時,路邊的店鋪廣告牌都是識字的教材,後來對故事有興趣了,買了好多故事書,開始我會給孩子讀個大概,幾遍以後孩子就聽會了。再後來我不像大多數媽媽給孩子讀書(因為我懶,而且孩子會反覆看同一本書),我把書給孩子,讓孩子給我講故事,剛開始孩子學著大人的樣子看著圖根據我先前講的故事,有樣學樣,後來乾脆自己根據書裡的圖自己編故事,再後來發現孩子認識的字越來越多,不用我先講,她也能看明白,而且不認識的字她也會問。就這樣孩子每天晚上都是在她給我讀故事書的節奏裡睡著了。五歲後,孩子已經超過大多數孩子的讀書量了。我避免給孩子買漫畫,因為我覺得漫畫沒有語言邏輯性,慢慢她開始看我的歷史書,爸爸的國家地理等等,八歲已經可以看明朝那些事,史記。讀書的習慣也陪著她進入了小學中學,現在功課緊張,雖然時間緊了,但假日和休息的時候還是會看看書畫個畫放鬆一下。現在看孩子的文筆不錯,經常會寫出一些出彩的文章,因為習慣比較好,做事情也比較專注,所以學習成績目前看也是不錯的。


31883865


我認識一個女孩,沒上幼兒園前,她靠一本《新華字典》開始認漢字,以後接二連三地看了許多薄的厚的圖書,有次,房內不見人影,仔細找,原來是躲在床下津津津有味地捧著厚本書看得入了迷,那時,她能背全世界所有的國家名和前蘇聯解體後的十多個國名,一年級時轉學到邊疆,作者將她的轉學證改成五,通過了校長的測試跳了級,讀了幾個月又轉學就上了六年級。她15歲參加高考,居然考上了山東大學讀的數學與科學學院然後又考上了南開大學的研究生。搜索度娘,現在在北京一家證券公司上班還有點職位呢!(下邊的配圖在頭條上用了N多次,我都不好意思了鑑諒)



阿鼎AD


這個問題我有切身經驗,來聊聊看。

我家妞妞是從四個月開始學字的。當時接觸到楊健老師的早教課程,非常認同。加上我當時是全職在家帶孩子,就開始得比較早。剛開始的時候就是用楊健老師的字卡教,很大的字,很大的卡,每天陪寶寶玩的時候當玩具給她讀讀看看。推出去曬太陽的時候也拿著,看見車輛就拿出來“車”字,就是如此簡單,但是每天堅持。反正她啥也不知道,我就當給她表演呢。鄰居看見我跟看神經病一樣。(•̀⌄•́) 就這樣過了兩個月,突然發現我說字的時候她眼睛會看向那個字,後來測試多次居然都正確!就這樣堅持下去,到十個月我們回姥姥家時,她已經能準確拿到30多個大人說的字寶寶了,而且可以準確找到路上看到的學過的數字和漢字。就用這種玩字寶寶的方法,我們成功的在會說話之前就可以安靜地獨自閱讀,在不到3歲的時候就能獨自朗讀兒童讀物了。當時姥爺還不相信,說妞妞是把兒童讀物背下來的,結果妞妞現場指著姥爺看的報紙上的大標題和文章題目一一給他讀了出來!這下姥爺才相信妞妞是真的認識那麼多的字了呢!

上幼兒園中班的時候,開學會發一些薄薄的圖書,是老師一學期上課用的教材。妞妞第一學期拿回來15本,我做個飯的時間她全讀完了,還說太簡單了,沒意思。第二學期,老師特意叮囑我,圖書不要提前給她看,因為老師教的時候她全都會了。

我家妞兒從小養成的看書習慣,簡直到了手不釋卷的地步,連上廁所都捧著書。妞妞看書有個特點,會同時看好幾本書。家裡到處都是她看的書,一本一本翻開倒扣著,還不能動不能收拾,否則她要喊找不到了。我懷疑她這麼看可能啥都記不住,可是人家確實能知道自己哪本書看到哪裡了。這一點我至今也理解不了。

識字早對她的直接影響,就是上小學以後從來沒有因為不認識字而看不懂考試題,不需要像其他孩子那樣等老師讀題。而我也從來沒有陪她做過作業,因為她不需要我的幫助,一開始就能獨立完成作業。

一直到小學三年級,妞妞看了好多好多的書(她從小認字寶寶,看書全是看文字,不看圖畫書。)比較喜愛動物類和探案類的小說。閱讀使得她和同學在一起聊天玩耍的時候,能有更多話題和自我判斷,不自覺的成為了圈子裡的核心。老師也更喜歡和她溝通,很容易得到老師的喜愛,成為老師的小助手。而學習對於她來說也是一件並不費力的事情,一直穩居年級前三名。

但是到了四年級,情況就急轉直下了。原因是四年級開始上奧數課了。一入奧數深似海,從此讀書是路人。每天做不完的作業,寫不完的卷子,抬不起的頭,摸不到的書。一直到六年級上學期,妞兒再也沒時間看書了。有時候她把書櫃打開,嘮叨嘮叨計劃要看這本書,那本書,最後卻往往是她拿出來放在案頭,幾個星期後我又默默收回到書櫃中。這份無奈,無以言表。

幸虧過完年有了新政,小升初考試取消了,奧數課也被迫停課了,加上這學期學校減負,每天的作業少了很多,妞妞每天回家來基本已經做完作業了。現在每天放學後可以和我嘮叨嘮叨學校的事情,幫我忙活著做飯打個下手,吃完晚飯可以一起出去散步或者鍛鍊鍛鍊,回來後洗漱完畢,能有一個小時的閱讀時間。開學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看完了《三國演義》,昨天開始看《紅樓夢》了。聽著她時不時發表點對劉備,曹操的看法,嘆一聲對關羽和張飛的惋惜,驚訝於某個老師講過的片段和細節,在一旁忙活的我,心裡感覺很舒服。這,不才是一個孩子該有的正常生活嗎?


美媽美拍


我個人覺得識字早晚和個人成才沒有必然的聯繫。因為一個人是否能成才和很多因素都有關係。比如環境,性格,交友,努力程度等等。

我鄰居一個孩子,從2歲左右就對識字特別感興趣,父母教什麼會什麼,出去看到字就站著不動,非讓父母說出是什麼字。過年,農村習俗,家家戶戶貼春聯,這孩子就現在人家門外看春聯,並讓父母讀出來,自己再奶聲奶氣讀一遍。看到的人都誇這個孩子聰明。父母很是引以為豪,逢人便誇,覺得這個孩子先天異稟,有望衝擊清華北大。

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孩子還是非常聰明,可是,父母再也沒有炫耀的資本。因為,孩子雖然聰明,雖然識字量多,但是由於自制力差,在學校交了些不三不四的朋友,沉迷網絡,對學習始終提不起興趣,導致學習成績一步步下滑,父母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可也無能為力。中考,這個孩子沒有考上本市重點中學。

然而,我同事家一個孩子,也是從小對識字很感興趣,很小的時候就認識了大量的漢字。同事,他也特別喜歡閱讀,每週父母都會從圖書館借幾本書他回家看,整個小學雷打不動。他知道的知識特別多,同學們都稱他為小圖書館。這個孩子一直對學習保持極高的熱情,特別勤奮努力,中考,以全校第一的成績考取本市最好的高中。

因此,在我看來,早期識字量的多少並不能決定孩子的未來。但是,識字量多對孩子的發展無疑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並不是唯一的條件。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教育不夠,孩子小時候只是識字量多,也不過是傷仲永而已!


媽咪育兒圈


說得好,識字這種事情,真的不能太早,太早的小孩……比如像我家小孩,六歲就可以自己讀報紙,人家小朋友三國講草船借箭,他講單刀會魯肅,認識2000多個字了,搞得我都沒辦法騙他。拿本學而思,本來想為難一下他,還沒給他念,他就自己拿起來開始做了。搞得我們又很沒面子。幼兒園老師非要他當畢業會主持還得代表全班發言,因為就他識字可以結合著意思最快背完發言,搞得我還要給他寫主持詞和講話稿,煩啊。所以真的沒必要讓小孩早識字早閱讀,太討厭了,現在經常拿白堊紀三疊紀那些來煩我,我哪懂那麼多,還得先百度再和他交流恐龍的問題,太焦躁了,大家千萬要引以為戒啊。


兩男孩的博士育兒爸爸


這個問題,根據我身邊的兩個識字早的孩子案例,我覺得好不好,還是得看後期父母如何引導的。

鄰居家的孩子於我們家是同歲的,當時鄰居家三歲就開始認字了,我家女兒不甘心落後於小夥伴之後,所以,也就吵著要我教她認字。不得不佩服兩個孩子在幼兒期的記憶力,短短一年時間,他們的識字量猛增,我和鄰居兩位老母親也倍感欣慰。帶著孩子出門,孩子常常會自己認路牌,讀店名,也迎來路人的羨慕。

我們家每天都有閱讀繪本的習慣,大家都知道,繪本的文字都是很短小的,原本認字前,孩子喜歡聽我讀,她認字後,有時候要求主動讀給我聽。漸漸的,她可以自主閱讀了。

後來,兩個同齡孩子一起進入了小學,我們家依舊保持著每天閱讀的好習慣,因為她認識的字多,而且之前閱讀廣,她看得書也更有深度了,而班裡的同學還停留在學拼音階段,女兒的認知能力也就自然要強於班裡同學了。

這點看來,早期的認字還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鄰居家的媽媽卻認為早期認字是壞處多多的,她為什麼與我的觀念不一樣呢?因為,他們家在小學後,因為明顯感覺自己優越於同齡其他孩子,上課也出現了不聽課的現象。但是隨著時間的積累,其他孩子在學校也是越學越多,鄰居孩子的優越性也慢慢被削弱。而且他們當時也沒有注重閱讀的培養,所以,對於鄰居媽媽來說,早期認字沒有好處。

所以,不管是什麼事,都有兩面性的,這就要看你如何去把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