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起筆如你所見,一如既往地突兀。其實完全不明白想要如何表達,或許是在充分發揚了自矜的優良品質的同時,卻又總是想要竭盡全力闡述一些說不清道不明的微妙感觸。

說來諷刺,作為一個人而言,其實難得有清靜下來的時候,所以不論如何,此時此地,也是該記錄一些什麼,好讓未來直面現在,就在這個難言的時間和地點,我想我應該能清楚地記得,我,

曾經來過。

流光如水,洗去了斑駁,刻下了歲月的痕跡,一如發黃的日曆般,反反覆覆,筆畫交錯,內容還是那些數字,卻再也不是那個熟悉的年頭。也許人生就是短短几十年,靜下心來一想,箇中滋味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也或許,

便是連自己也難以明瞭。


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其實追溯的一切,早已如夢魘一般壓迫在內心深處,聆聽到的心聲,從來也不過是自己靈魂深處無力的吶喊。後來逐漸明瞭,我們所守護的從來不是這個世界上每個人的微笑,而是自己內心之中所殘存的那塊唯一淨土——

曾經,我想讓這世間所有的目光以我為中心;後來,我明白人需要為了成就他人而搭建舞臺;直到最後,我才驚覺,人唯有四字闡釋這一生,

問心無愧

這便足夠了。

所有煩惱其實都只不過是源於自己難以宣之於口的慾望罷了,其藉口或卑鄙無恥,或大義凜然,在這個怪圈中,人們掙扎又掙脫,然後又在不覺中跳入另一個新的牢籠裡。

看得多了,也就倦了。

也許,令人疲倦的從來不是生活本身,而是源自內心的種種妄想。我曾執著於許多看似舉世皆準的“信條”,它們曾令我那樣著迷。我相信善惡,相信天道酬勤,我相信所有世人口中的尺度。

我的世界,曾像一把巨大的標尺,度量出我靈魂的寬度。


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曾經,我也想改變身邊的人,讓他們以我奉為信條的方式來生活。如今看來,不論對錯,至少我放棄了這種十分具有意義卻又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世上沒有人能真正被你說服,而很多時候,甚至你連自己也無法說服

也許這世上唯一不會改變的也就只有變化而已。總想靜靜地沉下心來,細細品味時間長河中所映襯出的一幕幕倒影,它光滑如鏡,卻又在不知不覺中緩緩流逝,逝去了青春,卻沒有留下絲毫痕跡。

也許這便是人生,在靜默中綻放,在喧囂中凋零。其實不會有太多人在意你何時登場,又以何種方式謝幕,一切不過是一場自導自演的獨角戲,戲劇似的開頭,又戲劇似的結尾,在人們眼中從來也就只有自己的人生才最是精彩。至於外人,

與我何干?

這才是大多數人根植於潛意識中的心聲。

時光荏苒,伴隨著時代步伐的卻是愈加浮躁的人心,許多事也彷彿是為了刻意造作以博旁人眼球,抑或只是為了彰顯所謂的個性與勇氣,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請允許我這種自詡矜持的人用一句不合時宜而又下流意味十足的話來形容我現在最殷切的希望——

在學會如何人道之前,請先對著空氣練習如何才能更加持久。

對於有自知之明的人,我想我需要對他們抱有最崇高的敬意。因為他們明白一個這世上絕大多數人都不明白的道理——什麼才是他們真正想要的。

當這個時代成為悠遠歷史陳舊的倒影,當這段歲月成為文人筆下嶄新的篇章,淹沒在時間長河中的人們一如河底的砂礫般數不勝數,亦如漫天璀璨的星辰一般,或曾奪目一時,如今看來也僅僅是來自億萬年前的一束光影,充滿了莫名陳腐的氣息。正如王羲之蘭亭集序中所言“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又如李白把酒問月中所述“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如今細細品來,又徒增幾許孤獨的意味,正如一種傳承,也不知是誰又一次發出這種縱橫古今的喟嘆。


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我曾想過投身文學事業,想要略盡綿薄之力為這個生活著的世界至少留下些什麼,因為我清楚地認識到,能夠毀滅人們本身的從來都不是物質世界所帶來的貧窮與富裕,而是人類精神世界中被原罪所支配著的破壞慾本身。

也許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會明白,人的這一生永遠都是均衡的,每當你得到一些什麼,也必將付出相同的代價。而所謂的大起大落,伴隨著大起,則必然是大落將至。於絕大多數人而言,唯有一生波瀾不驚,方是康莊大道。

以往看歷史,總是圖個熱鬧,如今想來,正如陶朱公功成身退後棄政從商,從商後卻又三聚三散,這何嘗不是將這人世看得通透,看得徹底。當一個人擁有的太多時,總會有外人前來搶奪,當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時,我們需要懂得捨得,一個人需要明白的其實只有一件事——

你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這世間之人,從來都喜歡通過捨本逐末來彰顯自己的個性,卻對這個世界上本質的東西視而不見。每天我們無數次與真理不期而遇,卻總是因為濁流的矇蔽而做了井底之蛙。正如我們對“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句話耳熟能詳,而真正能為了避免這種悲劇做出努力的人,卻十不存一。

我想我們應當將每一天當做人生的最後一天來看待,不論是父母,亦或是伴侶和子女,因為明天的一切都是未知的,而等到失去的時候,哪怕是一秒,也將是一種奢望。


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人這一生,就是蓋棺定論,在年輕時很難真正看清自己的一生是否無悔。許多人也許會認為,富甲天下、權傾朝野這些被野心家奉為教條的所謂轟轟烈烈的人生便是無怨無悔,其實回顧歷史,魏武帝曹操一世梟雄,臨終前卻是喝退眾臣,將夫人召至病榻前,囑託一些細微瑣事,更是隻字不提國事。

我想,這並不是兒女情長、英雄氣短,也不是曹阿瞞臨終糊塗,而是他直到那時才真正明悟了什麼才是他真正想要的。

寧教我負天下人,莫教天下人負我。

一世猜忌,最終卻仍舊要將後事交代給家人。

遂操卒,不出幾世,這天下便易姓司馬。

一世梟雄,可謂人生?對酒當歌,人生復幾何?

致良知——人生路,只是為了讓世界更加美好

繁花似錦,韶華不再。流金歲月早已化作褪色的記憶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悄無聲息地,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不知從何而來,也不知要去到哪裡。就這樣走下去,看輕世間毀謗讚譽,安靜地,就這樣一個人走下去。

人生如夢,過眼煙雲。孰是孰非已然昨日落花,那些錯過的美好,那些難言的苦澀,也深埋在被遺忘的時間廢墟里,成為不朽的見證。

花開了,又謝了。

人來了,又去了。

淡了,也倦了。

也許不是真的無力,也許只是不願去改變。被矇蔽的從來不僅僅是雙眼,同時,還有這片天。大概是真的忘了,回首往事如煙,一切隨風而逝,懷揣著痛苦與悲傷,默默地,看著世界被顛倒,視線變得越發模糊。時間風化了情思,風化了哀愁,風化了一切我們曾自以為是的永恆,彷彿流動著辰砂一般的命運長河,映射出血紅色的悽美倒影。

只好繼續走下去,直到再也直不起腰、邁不開步,直到失足跌入河中,正如來時一樣,悄無聲息地,被歷史的塵埃所掩埋,又被時間的河流所沖洗。正如絢麗的煙花卻只能在夜空中存在短短的一瞬,人生數十載,也不外須臾之間。或許內心僅存的熱度也被蕭瑟的秋風帶走,懷揣著空寂的內心,卻默默體味著這看似五彩繽紛的世界——它是那麼美妙,卻又道不明它美在哪裡。

風早已迷了雙眼,夜卻也無聲地降臨。也許人生確實彷彿生活在同一個院牆裡,從前門出,又自後門進,來來往往總是同一處風景。也許變的從來都不是這個世界,只是我們的心早已不復往昔。

人這一生啊,就是歷經一切苦,讓生命不朽。

我們只需一縷晨光,一如破曉般,以雷霆萬鈞之勢撕碎這漆黑的夜幕,只需要一個信仰,一個理由,就能打破所有虛偽鑄造的枷鎖,就能撕碎所有謊言編織的假象,步履堅實地向前邁去,即便身死力竭倒下,也有後人來接替我們完成這個偉大的使命——

一如祖先般,為了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而自強不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