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盜捕中國熊貓的美國女人下場如何?

小方說歷史1990


在西方人沒有見到過大熊貓活體的時候,覺得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這種吃竹子,拍不出彩色照片的動物。


甚至當19世紀末,巴黎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展出一張熊貓皮做的標本的時候,很多人認為這是設計師的惡搞,屬於把動物皮毛染黑和染白拼接起來的。

但是到了1929年,一對美國的兄弟把熊貓皮帶回了美國,並做成了標本在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裡展覽的時候,卻突然激起了整個社會的狂歡。

他們被多次邀請去講述自己在中國的川藏交界地,如何跋山涉水,才艱難找到了這隻貓熊(沒寫錯,就是貓熊,以前也一直叫貓熊,現在臺灣還這麼叫)?他們是如何開槍獵殺的這隻貓熊?是怎麼剝的皮,艱難地帶回?


於是要見到大熊貓的活體,成了這個被經濟危機席捲的美國民眾的G點。

這段時間,從美國出發到中國去尋找大熊貓的隊伍,多的時候,甚至達到了幾百人,其中便有一個叫哈克尼斯的人,他在中國的川藏交界處尋覓了一年半的時間,但是最終一無所獲。然而由於長久的風餐露宿,死於食道癌。

他做服裝設計師的妻子露絲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隻身來到中國,在他丈夫哈克尼斯曾經的嚮導及好友楊帝霖的幫助下,只經歷了兩個月的時間,便在汶川縣境內找到了一隻雌性野生大熊貓和一隻幼體熊貓。在她的書中,她曾經寫到,“在空曠的山林裡,她聽到了一聲類似嬰兒的叫聲,那是她從未聽過的聲音。”但是這麼好聽的聲音,並沒有阻止這位一心完成丈夫遺願的女人,趁著雌性大熊貓出去覓食的機會,她就趁機抱走了幼體熊貓。這個時候,她根本沒有顧及熊貓媽媽回來之後找不到自己的孩子會怎樣。


此刻露絲唯一焦慮的是如何把這隻幼體熊貓帶回美國。

因為他尚未到達上海的時候,就已經轟動了整個世界,當時包括上海的報紙雜誌都分成了兩派,一個對其行為大肆讚揚,認為她是完成丈夫遺願的楷模,但是也有聲音質疑她的偷獵行為。但是很可惜那個時候,民國政府沒有動物保護法。

1936年11月,到了上海之後,她把這隻幼體熊貓像孩子一樣裹著毯子抱在懷裡,打算坐“俄羅斯女王號”輪船離開。上海海關還是在民意的壓力之下,特別是當時的一些民國要人也發聲,禁止將熊貓帶出中國,所以還是截留住了露絲和幼體熊貓。


但是美國政府出面之後,露絲很快恢復了自由並帶走了熊貓。國民政府的海關的記錄是露絲帶走的是“一隻形狀怪異的哈巴狗”。

當露絲帶著幼體熊貓(露絲給它取名“蘇琳”)抵達舊金山時,受到了美國的熱烈歡迎,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用8000美元高價買下了“蘇琳”,用於展出,3個月內有近32萬人前來參觀“蘇琳”,連盲人作家海倫凱勒都以摸一摸“蘇琳”為榮。

成熟完整的商業運作,使得露絲名利雙收。結果美國民眾呼籲“蘇琳”單身太可憐了,希望露絲能夠給“蘇琳”找一個合適的伴侶。

帶著榮譽和美國民眾的希望,露絲再次踏上了去給“蘇琳”尋找伴侶的路。結果這次比之前更加順利,她如願地為“蘇琳”找到了伴侶“美美”。但是這一次,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除了更高的價格。因此“美美”並未如願地成為“蘇琳”的伴侶。


因此露絲又有理由再次踏上了去中國的獵取大熊貓的道路。1938年,在一次偷獵活動中,露絲的同伴打死了一隻成年熊貓,這隻熊貓的死,使得露絲永遠地退出了這條道路。

因為熊貓的死,使得很多人站出來指責露絲和她的團隊的獵殺行為。或許一開始的確她是為了完成丈夫的遺願,但是這條路越走越遠。很多野生熊貓因為她的偷獵成功,而成為犧牲品。甚至就連她最早偷到美國的“蘇琳”也因為在動物園裡長期接受展覽,而痛苦死去。這使得露絲開始反省自己的行為,並且決定永遠不再去盜獵熊貓了。

此後露絲靠《夫人與貓熊》這本書,再次掀起了轟動,她被美國民眾稱為“貓熊夫人”。然而很快就和過氣網紅一樣,二戰爆發,就沒有人再記得這位“貓熊夫人”了。1947年,露絲病故於匹斯堡。




炒米視角


也得虧了這個人偷的早,要是現在想碰到熊貓,都不可能碰得到。這件事情發生在上世紀初,一個美國女人從中國偷走了一隻活的大熊貓。

在19世紀的世紀末,一位法國的傳教士從中國帶走一張熊貓皮。回到巴黎之後,請人把熊貓皮做成了標本,放在了巴黎的一家自然歷史博物館。

熊貓標本一經展開之後,立刻吸引了大量的觀眾來觀看,很多人甚至能以合照為榮。這股熊貓熱席捲整個西方國家,所以很多人都想去見一次活的大熊貓。

1929年的時候,一對美國的兄弟,從中看到了商機。於是他們花錢組建了一支探險隊伍,來到了中國的川藏交界地。然而找了三個多月時間,才看到一隻熊貓。

當時他們追尋了整整一個星期,由於熊貓的野性比較足,他們發現自己根本無法帶走的時候,於是開槍將這隻大熊貓射殺。殺死大熊貓之後,他們將大熊貓的皮剝了下來。

隨後這支隊伍回到美國之後,將大熊貓的熊貓皮製成了標本,放在了芝加哥自然歷史博物館,而這兩兄弟也一時間成為了熱門。不過相對於標本來說,很多人還是想見到活的大熊貓。


因此從這之後,陸陸續續的有十幾支隊伍來到中國,想一睹大熊貓的風采。其中有一個名叫哈克尼斯的美國人,靠著一股激情來到了中國。但是一年半之後還沒找到大熊貓的蹤影,便因為食道癌去世。

聽到這個噩耗的妻子露絲痛苦萬分,發誓要為丈夫完成遺願,於是隻身一人來到中國。找了丈夫在中國的朋友楊帝霖,希望他可以擔當導遊。

還別說經過兩個月的尋找,終於找到了一隻野生的大熊貓。這隻野生大熊貓,當時剛剛生了一個小熊貓。露絲找到的時候,大熊貓出去覓食了,所以她就趁機抱走了小熊貓。

隨後她給這個小熊貓起名叫做蘇琳,每天小心翼翼的對他進行照顧。而美國人抓到大熊貓的消息也傳回了美國,很多人都希望他能把這頭大熊貓帶回去。

不過想要帶出一隻大熊貓出境其實並不簡單,雖然別看當時清政府腐敗,但是這一點卡的還是比較嚴。後來他託人辦了一張動物出境許可證,把大熊貓偽裝成寵物狗,就這樣順利的混了出去。


1936年的12月18日,露絲帶著蘇琳乘坐豪華客輪來到美國。在她還沒有抵達港口的時候,就已經有幾百個人在這裡歡迎。到了美國之後,一家動物園開價2萬,想要買下這隻大熊貓。

不過她並沒有選擇這家動物園,而是選擇了芝加哥的一處動物園,雖然這處動物園只出了1萬美金。但是卻承諾給露絲,以後只要她繼續去找大熊貓,路上的錢全部由他們來承擔。

這種大熊貓一經展出,只是三個月時間,就超過了325,000人前來觀看。有一些比較有商業嗅覺的商人,還做了很多熊貓的周邊。而這位露絲夫人,也做到了名利雙收。

1937年的8月11日,露絲準備再次來到中國尋找大熊貓。在4個月之後,她又從當地的一個獵人手上,買下了一隻大熊貓美美。然後在1938年帶回美國,賣給了芝加哥的一家動物園。

隨後在中國的露絲,又捉到一隻成年的雄性大熊貓,和一隻幼年熊貓。但是因為成年的雄性大熊貓反應太過激烈,最後被打死。然而大熊貓的死讓露絲愧疚無比,偷偷的把那隻剛捕捉到幼年熊貓放生。
從此之後,她再也不願意參加類似捕捉大熊貓的活動,回到美國之後寫了一本名叫《夫人和熊貓》的暢銷書。一直到1947年,露絲因為心臟病去世。她的墓碑上刻的是熊貓夫人露絲·哈克尼斯。


史之策


露絲·哈克尼斯是美國人,她以“繼承亡夫遺志”為由於1936年來到中國上海,準備參加探險隊打算活捉一隻大熊貓回到美國。她在華人嚮導的幫助下組織了一支小型探險隊,在四川的崇山峻嶺中尋找熊貓。
1936年11月9日,露絲一行人終於在一棵枯樹裡發現一隻幾個月大的大熊貓幼崽。由於之前沒有人有養活熊貓的經驗,露絲憑推測用奶瓶餵養這隻熊貓。她認為這隻幼崽是雌性的,並取了名字“蘇琳”。露絲把熊貓帶回駐地,並親自給它按摸肚皮消化牛奶。露絲沒有孩子,便把一腔熱情放在了這隻熊貓身上。如果熊貓有不舒服,她就找來兒科大夫給熊貓看病。但是如何把熊貓從上海帶回美國是個難題,因為當時的民國政府已經有了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當時的碼頭禁止任何人帶活著的動物離境,除非是政府特批。
可後來一些美國高層機關人員頂住了中方壓力,堅持向露絲髮放必要的許可證。憤怒的中國官員只能被迫同意露絲帶走熊貓。
露絲將熊貓放進籃子蓋上布,以託運小狗的名義把熊貓帶上了前往美國的客輪。回到美國後,露絲立刻成了明星。她穿著漂亮的衣服,抱著偷來的熊貓在敞篷車上讓夾道讓好奇的美國人圍觀。由於美國人都是第一次一看到活的熊貓,輿論隨即沸騰。《時代週刊》稱露絲偷來的熊貓是具有巨大意義的科學發現。
露絲把熊貓蘇琳送到了芝加哥動物園,每天向公眾展覽兩個小時。動物園隨之賓客盈門,甚至著名盲人女作家也專程前來期待親手撫摸一下蘇琳。隨之而來的商業利益不言而喻,動物園收入直線上升,露絲成了公眾仰慕的對象。很多玩具公司推出熊貓公仔,還以熊貓命名了很多新產品。甚至連熊貓的寫真集都十分暢銷。露絲和熊貓合影時的穿戴都被競相模仿,她的熊貓被芝加哥動物園花了八千美元的天價(在當時)購買,並慫恿露絲如果能搞到一隻能和蘇琳配對的雄性大熊貓,那他們給予的報酬會十分可觀。
露絲竭力想把自己與偷獵者區分開來,但同時她還在享受熊貓給她帶來的利益。後來露絲以給蘇琳找一個小夥伴的名義再次踏上中國國土,準備再偷捕一隻雄性熊貓。
後來露絲也確實捕到了一隻成年雄性大熊貓。但是它遠不像當初是幼崽的蘇琳那麼聽話。這隻熊貓進了籠子之後就開始絕食,很快就死了。這給露絲的打擊很大,因為這是她第一次目睹熊貓死亡,更糟的是,此時在芝加哥動物園的蘇琳也死了。
當時的人們對熊貓瞭解很少,美國人用煮熟的胡蘿蔔和白菜餵養熊貓,儘管這遭到露絲的反對,但無濟於事。蘇琳死後被做成標本,但是這時科學家才驚訝的發現蘇琳是一隻雄性熊貓。
在其他盜獵者的熊貓競爭下,露絲很想重新捕獵熊貓東山再起。在她捉住一隻成年熊貓加一隻幼崽後,她想用宋美齡的名字命名那隻幼崽。但是露絲在中國已經不受歡迎,命名之事被宋美齡本人大家譴責。後來露絲的合夥人打死了逃跑的成年熊貓,這使得露絲大為震驚。在經過一系列的心靈蛻變後,露絲把幼崽熊貓送回了四川捕到它的地方並放生。
蘇琳在失去熊貓後也沒了名利,她在貧病交加中孤獨去世。
作者:“小方說歷史”團隊
歡迎關注公眾號“小方說歷史”
雲緋歷史號:故紙堆間
歡迎點贊和評論

小方說歷史1990


熊貓是個歷史悠久的動物,是絕對的生物活化石,據科學家們推測分析,熊貓至少有800萬年的歷史。

如今的熊貓早已不是以前的熊貓了,以前,熊貓是可以陪人打仗的,現在,熊貓主要是用來被參觀的;以前,熊貓是要吃肉的,如今熊貓是吃素的,彷彿,熊貓成了出家的大師了。

熊貓的故鄉,主要是中國,在世界上的數量,大概有一千六百多隻,有三百多隻在動物園圈養。國外很多人對熊貓很感興趣,但黃金有價,熊貓無價,就算拿上錢,也買不著。

但是,美國有個女人,在上世紀三十年代,竟然偷了一個熊貓回去了,這到底怎麼回事?她的下場如何?

熊貓被偷,美國女人偷著樂了

美國很發達,對自然生物的研究也是走到了世界前列。

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一位叫“露絲”的美國女人來到了中國,她的目的很簡單,陪丈夫威廉·哈克納斯來尋找大熊貓,如果可能,他們想要帶走一隻熊貓。

遺憾的是,她的丈夫威廉·哈克納斯運氣太差,在中國當時最繁華的大都市上海,病倒在地。進醫院一查,原來是腸癌,不久後,哈克納斯一命嗚呼。

丈夫死了,但來中國的正事不能忘了,那就是搞到一隻活體熊貓。

此前,有一位美國人,整了半天,活熊貓沒逮著,一不小心打死了一隻熊貓,當事人心疼壞了,將死了的熊貓做成標本後,帶到美國,造成了極大的轟動。

露絲想要實現前人沒有完成的目標,繼續尋找活體大熊貓。

露絲僱用了一個在美國出生的中國獵人楊昆廷,和一隻隊伍進了西南的原始森林,活該命好,露絲一行抓到了一隻活體熊貓,這是一隻出生不久的小熊貓。這個小熊貓被逮到,露絲的嘴巴都咧到了耳朵根上,她是真地高興,她給這個熊貓起名字叫“蘇琳”。

可是,熊貓逮住了,如何帶回去呢?

對於這個事情,露絲的團隊想了半天,最後決定將熊貓喬裝打扮成哈巴狗,試圖從海關矇混過關。可是,海關人員眼瞎了嗎?沒有,看得很清楚,那絕對不是哈巴狗。

但那時是1936年,中國的大地還很混亂,而民國政府很依賴美國,於是美國人簡單一賄賂,海關的口子就開了。

當露絲把熊貓幼崽帶回美國後,賣給了博物館,價格相當不低,據說有當時美國人年平均工資的6、7倍。看來,博物館是瘋狂了。

熊貓死了,露絲早逝

比博物館領導更瘋狂的是民眾,自從開放了“參觀大熊貓”的時間後,每天的人車水馬龍、絡繹不絕。參觀者最多時,一天達到了4萬人次。

最激動的還屬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兒子了,他動情地說道:“如果把這個小傢伙當作我槍下的紀念品,那我寧願拿自己的兒子來代替。”這話說的太誇張,但反映了他的心情。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遠征中國西部項目負責人賽奇,完全被蘇琳這個小熊貓征服了,他甚至許下誓言:“我這一生將再也不會射殺一隻大熊貓了。”

但,非常遺憾的是,蘇琳在異國他鄉一年多後,終於因為水土不適,父母遠離,鬱鬱寡歡,最後病逝他鄉。

露絲不甘心地再次去了中國,但這次不走運,活體熊貓沒逮住,也沒地方去逮,看來第一次只是僥倖罷了。這一次,露絲最大的收穫就是獲得了一個熊貓標本。

以後的日子,露絲再也沒有去過中國,再也沒有逮過大熊貓。而露絲的生活,靠著撰寫相關的文章,發表相關的文學作品,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1947年,露絲也去世了,年僅47歲。終於,她在另外一個世界,和熊貓蘇琳團聚了,也和自己逝去的老公團聚了。


藍風破曉


大熊貓是世界稀有動物,其憨態可掬,胖嘟嘟的樣子令人喜愛。它是我國特有的物種,主要活動在我國的四川、甘肅、西藏等地。

大熊貓的化石可追溯到800萬年前,通過科學研究,現代的熊貓和化石相比較沒有發生大的變化,因此動物學家又稱大熊貓為“活化石”。

有道是“物以稀為貴”,最早對大熊貓感興趣的是西方人,因為他們沒有也沒見過這種動物。

1869年(同治八年),一位名叫阿爾芒·戴維的法國傳教士來到四川傳教,他發現獵戶家牆上釘著一張黑白花紋相間的獸皮,他敏銳的感覺這就是傳說中的“”大貓熊”皮。西方探險家稱大熊貓為“貓熊”。

經過詢問得知,當地獵戶不知道這種動物到底叫什麼,只稱其為“花熊”。戴維心中暗喜,我何不帶一隻熊貓回法國。

於是他出重金讓獵戶給他捉一隻活的。還別說,經過千辛萬苦的尋找,戴維總算得到了一隻活的小熊貓。他急急忙忙要偷帶回法國,然而還沒走出成都小熊貓就死了,他只好把它製成標本帶回了法國。

戴維是第一個把熊貓標本介紹給西方人認識的。熊貓標本在法國動物園巡迴展覽,這引起了西方人的興趣和關注。西方人慾一睹活體熊貓為心願。

時隔67年後,也就是1936年,西方人的心願終於實現了,一位美國紐約女設計師——露絲·哈克尼斯,成為了第一個把活體熊貓展現給西方的人,也就是說她是第一個把熊貓帶出中國的西方人。

一位服裝設計師不好好設計衣服,為何不遠萬里來中國“研究”熊貓呢?

原來露絲的前任丈夫是個美國探險家,名字叫威廉·哈里克斯,就在二人結婚剛兩個月後,哈里克斯決定到中國搞到一隻活的熊貓運回美國,也讓西方人見識一下活體熊貓。誰知剛到上海丈夫就得病去世了。

露絲來到中國安葬了丈夫,她決定完成丈夫的遺願——帶活體熊貓回美國。她找到當地的美籍華人楊昆廷為嚮導,二人乘船從上海來到了四川汶川地區。

經過在森林裡艱難的尋找,二人最後在一個樹洞裡找到了一隻還沒滿月的小熊貓。原來母熊貓出外覓食去了,丟下孤零零的小熊貓在樹洞裡。

露絲如獲至寶,看著胖嘟嘟的小傢伙她哭了,是激動。這就是西方人夢寐以求的大熊貓活體!露絲為這小傢伙起名為“蘇琳”,當天二人坐船返回了上海。

露絲為了把小熊貓運回美國煞費苦心,當時民國政府把大熊貓列為保護動物,是禁止帶出海關的。露絲通過行賄海關人員,把海關登記表上寫上了“隨身攜帶哈巴狗一隻”。露絲又通過精心打扮小熊貓,不仔細看還真以為它是一隻哈巴狗。就這樣矇混過關,露絲最終把“蘇琳”帶回回了美國。

活體小熊貓到達美國後引起了巨大轟動,露絲所到之處受到夾道歡迎,美國總統羅斯福的兒子曾多次試圖從中國弄一隻活體熊貓,可惜多次失敗空手而歸。他激動地說道:“我寧可願意用我的兒子換你手中的小熊貓。”

“蘇琳”成了美國人眼中的偶像,小熊貓的各種卡通像和圖案出現在街頭和櫥窗,各大動物園巡迴展出成了小熊貓每天的活動。然而不幸的是小熊貓只活了一年就死了,之後露絲把它做成了標本陳列在博物館裡。

過了幾年,露絲又到中國弄了一隻叫“美美”的小熊貓兒,可“美美”到了紐約沒兩個月就病死了。

1942年,露絲出了一本兒名叫《夫人和熊貓》的暢銷書,書中自稱自己為“熊貓夫人”,講她千辛萬苦帶回熊貓和用愛心照料熊貓的過程。她用這些稿費支撐自己的生活。

1947年,露絲在匹斯堡一家旅館去世,年僅46歲。

從實際情況來看,露絲初心是好的,想讓西方人見識一下我國的稀世珍品,從他拮据的生活來看,她並沒從熊貓身上得到多大的財富。可是她從來沒有想到,把幼小的熊貓脫離母親懷抱是多麼的殘忍啊!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36485074484093420"} --}

秉燭讀春秋


作為中國國寶的大熊貓,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萬年,被譽為地球上的“活化石”。它第一次被人們所熟知,是在清朝同治八年(1869年),法國傳教士戴維在四川逮捕了一隻全身黑白色的熊貓,因覺得其非常罕見,便將其運送回法國展覽。

但是,因為途中顛簸和氣候不適應,這隻熊貓在剛到達法國時,就已經奄奄一息。

後來戴維只好將其製作成標本,然後送到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當時該博物館館主將其命名為“大貓熊”。就這樣,中國大熊貓第一次被人們所熟知。

後來這個熊貓標本被拿到世界各地去展覽,等它來到中國展覽時,由於當時中文的習慣讀法是從右往左讀,所以參觀者一律把“貓熊”讀成“熊貓”。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就約定俗成地把“大貓熊”叫成“大熊貓”。於是,“大熊貓”這個名字就這樣誕生。

也正因為這次世界性的展覽,讓中國熊貓瞬間爆紅西方世界,以至於很多人都非常想親眼看一看活熊貓。在這種背景下,不少人看到了商機,如果能從中國抓一隻活熊貓回來,多少人會為之瘋狂,名利財富,都將滾滾而來。



於是,很多外國商人開始紛紛不遠萬里跑到中國來抓大熊貓,這其中有個叫做尼哈克斯的美國探險家,他也興沖沖的殺奔中國,本想逮一隻熊貓回去,不料卻在上海染上重病,很快就撒手人寰。

尼哈克斯病逝的消息傳回美國後,他的妻子露絲·哈克尼斯(下面簡稱露絲)非常傷心,這位露絲是一名服裝設計師,在聽聞她丈夫因抓大熊貓而病逝後,便果斷放下自己服裝設計師的工作,轉而繼承丈夫的探險事業,並表示要繼續抓大熊貓,完成丈夫的心願。

於是在1936年,這位露絲便賣掉自己所有的家產,然後也跑來中國抓大熊貓,她還特意拉起了一支19人的探險隊伍。當然,這位露絲這樣做,一方面是想完成丈夫的心願,另一方面也是因為熊貓的誘惑力實在太大,如果能抓一支回去,那將從此登上人生巔峰。

1936年10月20日,露絲率領的19人探險隊從成都出發,每天沿著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路穿行,以搜索大熊貓的蹤跡。這期間他們經歷無數次暴雨冰雹,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終於在11月4日,他們在汶川縣境內抓到了一隻出生不到十天的雄性熊貓幼崽,露絲欣喜若狂,將其命名為“蘇琳”。



很快,“美國女人捕獲熊貓”的消息就傳遍開來,當露絲帶著這隻小熊貓來到上海準備出境時,上海各大報紙蜂擁而至,並紛紛發出自己的憤怒:一個美國女人,憑什麼可以隨意在中國境內捕獵珍稀保護動物?憑什麼將其帶離出境?難道美國人就可以無視中國法律?

隨著國內的抨擊聲音越來越多,南京政府的官員們終於坐不住了,他們只好出面將抱著小熊貓的露絲,暫時扣押在海關大樓裡面,並要求她必須將小熊貓留在國內。

但關鍵時刻,美國政府親自出面干涉,南京政府又敢得罪美國呢,於是海關人員將這隻大熊貓登記成“一隻形狀怪異的哈巴狗”。

隨後,露絲就帶著這隻所謂的“哈巴狗”大搖大擺離開上海,然後漂洋過海回到美國。

在露絲抵達舊金山時,碼頭上早已經擠滿了歡迎的人群,大家紛紛對露絲表示出熱烈的歡迎,將其視為美國的英雄,美國報紙更是評價露絲的行為是“具有頭等價值的科學發現”。



接下來,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用八千美元的高價買下露絲這隻小熊貓做展覽。

據記載,在展出的前三個月,就有三十二萬人來參觀。就連美國勵志女作家海倫凱勒,都公然給露絲們“站臺”,就為摸一摸熊貓。在這期間,沒有一個美國人對露絲的非法捕獵行為給予譴責。

至於露絲本人,不僅火遍美國,還名利雙收,源源不斷地財富流入她的口袋中。受此影響,在第二年,露絲再次來到中國,打著“幫蘇琳找到伴侶”的名義,又偷獵了一隻熊貓“美美”,也賣到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

直到1938年時,露絲在第三次獵捕熊貓的過程,因為同伴打死了一隻成年熊貓,良心未泯的露絲悲痛欲絕,這才決定結束捕獵熊貓的行為。後來,回到美國的露絲就靠寫書為生,其代表作品《夫人和熊貓》一度暢銷西方,她也因此被人們稱為“熊貓夫人”。

後來,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熊貓夫人”終於漸漸被人們遺忘,同時受經濟危機的影響,晚年的露絲開始陷入窮困潦倒的生活,最後於1947年在匹斯堡一所廉價旅館裡病逝。

至於她獵捕的那兩隻小熊貓,早在1938年就被動物園的工作人員虐待致死,然後被製成標本,至今還在展出。


我是趙帥鍋


1929年,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2個兒子,組織探險隊在中國打死一個熊貓,帶回美國後做成標本,在美國引起了巨大的轟動,同時也是名利雙收。


小羅斯福的成功,刺激了更多人捕捉一隻活熊貓的願望,其中就包括著名探險家哈克尼斯。

1934年9月,哈克尼斯告別新婚僅兩週的妻子露絲,單身一人來到中國。不幸的是,哈克尼斯探險工作還沒怎麼開始,就染病了,並於一年後死在上海。

露絲很傷心,她決定繼續完成丈夫的遺願。露絲到上海後找到丈夫生前好友,前駐美外交官楊帝澤。在他的安排下,楊的妻子及弟弟楊昆廷,加入了露絲組織的探險隊。

露絲一行選擇走水路前往四川汶川。兩個月的枯燥航行,讓楊昆廷和露絲勾搭到一起。由此可見露絲繼承丈夫遺願是假,為名利才是真。


不過楊昆廷到了目的地後,就不再搭理露絲,因為這個女人愛喝酒又抽大煙,實在不合口。

探險隊在叢林裡尋找多日一無所獲,有一天好不容易發現一隻大熊貓,捕捉時還被它逃掉了。正當大家很失望時,意外發現了一隻才出生10天左右的熊貓幼崽。

露絲當時以為熊貓是個“小女孩”,所以為感謝楊帝澤,就以他妻子“蘇琳”作為熊貓的名字。

露絲到了上海後,她捕捉到小熊貓的消息迅速傳來,連美國的報紙都刊登了他們的故事。

由於當時民國政府已明令禁止捕捉珍稀動物,為了安全起見,露絲決定將“蘇琳”偷運回國。露絲花了點錢,以“哈巴狗”的名義,搞到了動物出境許可證。


1936年12月18日,帶著“蘇琳”凱旋而歸的露絲,收到了美國民眾的熱烈歡迎。回到紐約後,人們還為她舉報盛大的晚宴。

不久,有幾家動物園前來洽談收購“蘇琳”,最終芝加哥動物園以8750美元成交。這個數字在今天看來沒多少,但在1936年,相當於美國企業中層員工7年的收入。

芝加哥動物園雖然花費不少,但很短的時間就收回了成本。因為“蘇琳”太受歡迎,僅公開展示首日,前來參觀的觀眾就高達5萬人。

全國各地的美國人才四面八方趕來,就為一睹絕世珍寶的風采,就連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倫,也千里迢迢趕到芝加哥,只為摸一摸它。

露絲平常抽大煙,開支很大。這次嚐到了甜頭,她決定再大撈一筆。1937年,露絲又到中國偷獵了一頭熊貓,並取名為“美美”。


不過不幸的是,受當時養護經驗及條件的限制,兩頭熊貓僅幾年時間先後去世了。1938年,“蘇琳”誤食一根棍子,不治身亡。1942年,“美美”病故。

雖然兩隻熊貓為露絲帶來了不菲的收益,但她的開支太大了,生活逐漸艱難。

不過露絲的腦子還比較靈活,正當她錢快花完時,她再次蹭了一把“熊貓熱”,寫了一本《夫人與熊貓》的暢銷書,掙了一大筆稿費。

1947年,露絲在匹茲堡一家酒店病故,年僅47歲。後來美國人為了紀念她的事蹟,在她的墓碑刻上“熊貓夫人露絲·哈克尼斯”。



花木童說史


您好,作為一名歷史領域的原創作者,我也想在這裡跟您分享下我的看法。

盜捕中國熊貓的美國女人叫露絲.哈克尼斯,在經歷了丈夫去世,偷盜熊貓名利雙收,再到歸於貧窮,在1947年7月20日,心臟病發作,在一家酒店孤獨的離開人世。

1.西方颳起熊貓旋風

在1867年3月11日,法國的傳教士戴維是第二次來到中國,這次他來到了四川(此前他也多次為法國的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採集動植物標本,通過各種手段獲得珍惜的動植物標本帶回法國,來到四川也是為了採集更多的珍惜動植物標本),受到一李姓獵人邀請做客,在李姓獵人家發現了晾曬中的熊貓皮,大為驚異,懷著激動的心情購買下來,戴維認為這是一種新物種,臨時為其起名為“白熊”。

然後又懇請獵人們上山為他捕盜活體“白熊”,然而獵人為了方便將捕盜的熊貓幼崽直接宰殺,帶回了熊貓的屍身,戴維非常惋惜,但還是將其買了下來。繼續委託獵人捕盜“白熊”,在一週後,獵人捕獵回來一隻活體的“白熊”,戴維喜出望外,大為振奮,上下觀察,喜愛之極,當即寫信告知遠在法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教授:愛德華玆,根據熊貓的皮毛特徵戴維又將熊貓命名為:“黑白熊”,將活體熊貓和熊貓皮打包運回法國,然而令人痛惜活體熊貓對氣候,飲食要求都很高,在運輸途中不幸死去,戴維只好將熊貓的毛皮標本送至博物館。


隨後這張熊貓的毛皮標本,在法國巴黎的國家博物館展出,在還處於普法戰爭的巴黎引起了巨大得轟動,人們從未見過這種圓白臉,像帶墨鏡的動物,對此充滿了好奇,自此後西方颳起了熊貓旋風。

而後美國的芝加哥菲爾德自然博物館聞風而至,花費大價錢,委託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前往我國四川捕盜熊貓,在野外將一成年大熊貓射殺,將其製成標本,送回美國展出,不出意料,大受歡迎使得博物館名利雙收。這使得捕盜者們紅了眼,光是熊貓標本就如此的受歡迎,如果是活體大熊貓呢?懷著這種心思西方捕盜者們,以探險之名,行捕盜之實。紛紛帶領隊伍來到了中國,關於題主的問題的故事也就此展開。

2.露絲捕盜之因

在這成百上千的捕獵者中,就有露絲的丈夫:威廉.哈克尼斯,這是一位富翁,但更是一名狂熱的“探險家”(其實就是冷血的動物販子),懷揣著捕盜活體大熊貓名利雙收的願望,來到中國,然後在1936年2月達到上海時一病不起,撒手人寰,真是“出師未捷身先死”,可笑又可悲!接到丈夫去世的消息非常的難過,決心繼承丈夫的遺願(反正露絲自己是這麼說的),在1936年10月,露絲來到上海,找來了華裔楊昆廷,組建了一個20人的探險隊,前往四川捕盜熊貓。在經過2個多月的尋找中,在一個樹洞中楊昆廷發現了一隻熊貓幼崽,露絲欣喜若狂的接過熊貓幼崽,愛不釋手,為了感謝楊昆廷的幫助,露絲將這種熊貓以楊昆廷的妻子的名字命名叫:蘇琳。



在整理一番後,露絲回到了上海,並且準備將熊貓幼崽帶回美國,但是將熊貓幼崽帶出境也是一個大難題,當時的國民政府並不允許外國人帶著活體動物出境,並且上海的媒體也得到消息,對這種偷盜行為大肆抨擊,國民政府不得已,將露絲扣押在海關的大樓中,後來在美國政府的施壓下,露絲又賄賂了蔣介石的一名副官,為其開了“通行證”,將熊貓幼崽登記為哈巴狗帶回了芝加哥。

回到美國後,露絲待價而沽,多家動物園與其聯繫,最後露絲將“蘇琳”以8750美元賣給了芝加哥的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在美國引起軒然大波,人們爭相前來觀看熊貓,美國社會各界名流也抑制不住對熊貓的喜愛之情,專程趕到芝加哥動物園觀賞熊貓,露絲也被美國各界奉為“熊貓夫人”,甚至美國的“時代”週刊雜誌認為露絲的行為是:“有一流意義的科學發現”(看樣美國的強盜主義,不只是在今天盛行)。露絲開始整天接受採訪,拍照片,接廣告代言,宛如名流,開始家喻戶曉。

然而慾壑難填,巨大的利益驅使著露絲再次來到中國捕盜熊貓,還是在楊昆廷的幫助下,1937年的8月,成功捕盜一隻成年大熊貓,成年大熊貓,一直生活在野外,根本適應不了牢籠生活,絕食而亡。看到大熊貓的屍體,露絲冷血的心也不禁趕到迷茫,畢竟這可愛的生靈在誰面前離去,我相信不論是誰都會動容,此時遠在美國的熊貓幼崽蘇琳,也死在了動物園的牢籠之中(蘇琳死後被製作成了動物標本,在博物館中展出)。而露絲的良知能覺醒多久呢?在利益驅動下,1938年的6月,在楊昆廷的協助下,再次捕盜一隻成年大熊貓,一隻熊貓幼崽,在一個雨夜成年大熊貓掙脫牢籠逃跑,被楊昆廷手持獵槍,打死在雨中,露絲目睹這一切,大熊貓的鮮血流出,身體抽搐著,在痛苦中死去,一幕幕都衝擊著露絲的內心,第二天早上,露絲就帶著熊貓幼崽前往野外放生。



看著頭也不回跑開的熊貓幼崽,露絲心中有的是解脫,是釋然。露絲是歷史上第一位將活體大熊貓帶出中國的外國人,也是歷史上第一個把大熊貓在野外放生的外國人。

3.露絲的結局

在放生大熊貓後,露絲回到了美國,沒了大熊貓,露絲也失去了聚光燈,失去了觀眾、關注,漸漸歸於貧窮,她將自己的故事寫了一本書《夫人和熊貓》,在1947年露絲在美國匹茲堡的一家酒店的客房中,孤獨的離開了人世。

4.我國大熊貓現狀

我國大熊貓分佈在四川西部、陝西秦嶺南坡、甘肅文縣等地方,野生大熊貓數量不到1000只,人工飼養的數量在100多隻。

我國最早的大熊貓保護區成立於1963年,截止到今天大熊貓保護區已經達到了67個,這67個保護區覆蓋個百分之53.8的大熊貓棲息地,並且保護著百分之66.8的野生大熊貓安靜的生活著。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中把大熊貓列為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也把大熊貓列為附錄一物種。

在1963年第一隻人工飼養的大熊貓就在我國繁殖成功,1978年首例大熊貓人工受精成功,1992年首例全人工哺育大熊貓初生幼崽成活。在我國的努力下大熊貓種群在穩定的擴大著。



想到可愛的滾滾,在我國特殊時期,遭受如此的摧殘,真是令人扼腕嘆息。希望國家日漸昌盛,不能再讓滾滾受到傷害。

我是貓主子說歷史,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可以點擊關注與我交流互動,感謝你的閱讀。


貓主子說歷史


直到今天,中國大熊貓依然是全球公認的世界珍稀保護動物。哪怕是世界各個國家地區首腦出面,哭著喊著“借”來熊貓看一眼,那都是何其難。怎麼還會有人敢公然從中國盜捕熊貓?上世紀30年代,有個美國女人真做到了。

而且,這位做了如此“高難度”行為的美國女人,在號稱“自由博愛”的西方世界,非但沒有遭到批評,還獲得了無數追捧盛讚,甚至收穫了榮譽稱號“熊貓夫人”。如此奇葩,正是美國“探險家”兼“女作家”(tou lie fen zi ):露絲·哈克尼斯(下面簡稱露絲)。

在36歲以前,這位露絲女士,只是賓夕法尼亞州一個普通的服裝設計師,嫁給了一個喜歡探險(tou lie)的科學家哈尼克斯。當時的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正是中國熊貓“爆紅”西方世界的年月。巴黎自然歷史博物館裡的一張熊貓皮,就惹得歐美觀眾紛至沓來。看一眼活的熊貓,更是多少西方人瘋了似的願望。瞅準其中“商機”的露絲丈夫尼哈克斯,也興沖沖殺奔中國,本想逮一隻熊貓回去,不料卻在上海染了重病,竟然撒手人寰。

聞聽丈夫死訊的露絲,也就果斷放下了服裝設計師工作,從1936年起宣稱“繼承丈夫的探險事業”,幾乎傾家蕩產拉起隊伍來到中國,開始繼續抓熊貓。

為什麼如此執著?表面上的原因,是繼承丈夫的遺志,根子上說,卻是熊貓的誘惑力太大了。露絲在信裡就承認當時“見過大熊貓的百人不超過三人”。如果真能成功抓到一隻活熊貓並待到美國,那從歐洲到美洲,多少人會為之瘋狂。名利財富,都將滾滾而來。

不得不說,這個露絲,確是個極度執著的女人。

1936年10月20日,露絲率領的19人探險隊從成都出發,由華裔嚮導楊昆廷指引,每天沿著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路穿行,瞪紅了眼在四川大地搜索熊貓。整整兩週時間,這支瘋狂的探險隊經歷了無數次暴雨冰雹,每天在“爬上翻下的世界”裡顛沛,還幾次與死神擦肩而過。終於在四川省汶川縣境內,抓到了一隻出生不到十天的雄性熊貓幼崽。欣喜若狂的露絲,將這隻熊貓命名為“蘇琳”(當時露絲弄錯了熊貓性別)。

“美國女人捕獲熊貓”的消息,瞬間轟動了全世界。當露絲帶著“蘇琳”來到上海,準備出境時,上海各大報紙也蜂擁而至,但憤怒的質疑聲也隨即撲來:你一個喪夫的美國女人,就可以隨意捕捉盜獵珍稀保護動物嗎?難道美國人就可以無視中國法律,在中國境內公然盜獵,然後大搖大擺的把中國的珍稀動物帶出境?

雖然當時上海境內,許多美國人辦的刊物,以及收了美國人好處的刊物,都對露絲一行人大唱讚歌,但抨擊聲也越發響亮。裝聾作啞的國民政府,也不得不出面了。1936年11月,本想乘坐“俄羅斯女王號”輪船離開的露絲,被南京國民政府官員攔了下來。抱著小熊貓的露絲,也一度被扣押在海關大樓。許多國民政府政要也紛紛發聲,表示絕不讓中國熊貓被帶走。但關鍵時刻,美國政府出面了。

深知此時熊貓價值的美國政府,何嘗不想利用這個機會?他們更深知國民政府的軟弱本性。於是,經過一來二去的交涉,各大報紙也紛紛失聲。露絲也奇蹟般的恢復了自由,熊貓呢?國民政府的海關機關,特意將其登記成“一隻形狀怪異的哈巴狗”。就這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放露絲走人了。

中國珍稀保護動物大熊貓,就以這樣的方式被偷運了出去,漂洋過海來到了美國。

以偷獵的方式,盜走他國珍惜保護動物,美國人怎麼看這事?那時美國人顧不上這個,他們都沉浸在獲得熊貓的巨大喜悅裡。露絲抵達舊金山時,碼頭上就擠滿了歡迎的人群。美國報紙驚呼“這是具有頭等價值的科學發現”。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用八千美元高價買下了熊貓“蘇琳”,展出的前三個月,就有三十二萬人來參觀。就連感動過全球無數孩子的美國盲人勵志女作家海倫凱勒,這次都公然給露絲們“站臺”,就為摸一摸熊貓。

鋌而走險的露絲,這下也如願火了,不但有了大筆的錢,更是紅遍了美國。次年,她再次來到中國,打著“幫蘇琳找到伴侶”的名義,又偷獵了一隻熊貓“美美”,也是賣到了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1938年,在一次偷獵活動中,露絲的同伴打死了一隻成年熊貓,良心未泯的她悲痛欲絕,才決定結束這不光彩的行動。

這以後,露絲也曾靠寫書為生,作品《夫人和熊貓》一度暢銷西方,她也因此被稱為“熊貓夫人”,還被西方許多媒體譽為“慈善”的代表。可這位“熊貓夫人”抓回來的熊貓“蘇琳”,卻在美國動物園裡受盡了虐待,於1938年痛苦的死去。然後被製成了標本,至今還在展出。

在經過了一段走紅後,隨著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熊貓夫人”也終於漸漸被遺忘。人生最後幾年的露絲,一直過著窮困潦倒的生活,直到1947年,病故在匹斯堡一所廉價旅館裡。

看過這個事件的全過程,有唏噓有感慨,但相信也一定能看明白,面對這場偷獵事件,西方媒體的“雙重標準”,究竟是怎樣的厚臉皮。

同樣能看明白的,還有國民政府在其中的軟弱表現:那個落後捱打的時代,就連自家的熊貓,也是保不住啊!


我們愛歷史


這個故事發生在上世紀中葉。1934年9月,有一位名叫哈克尼斯的美國探險家來到中國追逐自己的夢想——捕獲一隻中國特有的野生動物大熊貓回美國。然而夢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哈克尼斯到了中國不久後就因病去世,永遠的留在了上海,連大熊貓的影子都沒見到。


哈克尼斯的夢想

遠在美國本土的露絲·哈克尼斯在聽聞丈夫的噩耗後悲痛非常,決定隻身前往中國完成丈夫的遺願。大概是天意使然,露絲·哈克尼斯確實沒有辜負此行,她的探險隊經過在長江流域兩年多的探索和查訪,終於在四川汶川縣找到了兩隻非常可愛的雄性大熊貓,其中一隻已經成年,另一隻是大熊貓幼崽。但是由於成年大熊貓捕獲難度過高,最終露絲等人只捕獲了一隻熊貓幼崽回到了上海,並在不久之後偷偷帶著這隻大熊貓溜回了美國曼哈頓。


回到美國後,露絲剛開始還在一絲不苟的照顧著這隻來自東方的神秘生物,並起名叫“蘇琳”。但久而久之,露絲覺得有必要給大熊貓找一個雌性伴侶,從而在西方國家繁衍生息,所以將“蘇琳”轉讓給了芝加哥布魯克菲爾德動物園。

大熊貓第二次被盜出國

不過露絲沒有想到的是,整個西方國家見過大熊貓的人都是屈指可數,更別說找一個雌性伴侶了,簡直難如登天。感覺到事情難度後的露絲決定再一次回到中國尋找雌性大熊貓,有了第一次的經驗,這一次相對來說就簡單了許多,在嚮導楊坤庭的幫助下,露絲誤打誤撞的將另一隻雄性大熊貓“美美”帶回了美國。


這一次之後,露絲再也沒有來中國偷偷捕獲過大熊貓。生活在美國的兩隻大熊貓也分別在1938年和1942年死去,其中“蘇琳”就是因為誤吞了竹子窒息而死,並被美國人解刨研究。5年後,孤獨的露絲·哈克尼斯也離開了人世。

露絲能夠成功帶大熊貓出國的真正原因

其實露絲在當初能夠兩次順利的將大熊貓帶回美國,最關鍵的原因就在於當時中國的整體局勢。1945年之前的中國,要麼是軍閥混戰,要麼是日寇侵犯,到處戰火不斷,國家當局連存亡問題都解決不了,更不要說去操心大熊貓的生存問題了。雖然當時有一些專門保護大熊貓的自願或國家機構,但在那樣的形勢下,很難提供有效的保護。這就是露絲·哈克尼斯能夠順利帶活體大熊貓回美國的根本原因,而且這也是人類歷史上僅有的一次私人帶活體大熊貓出國的事件。如今的大熊貓基地,已經是國家重點保護區域,想要帶走大熊貓,無疑是痴人說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