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白玉山坐落於旅順城區中心,是旅順八大景區中的中心景點,海拔130米,原叫西官山,傳1881年李鴻章視察旅順船塢時,曾很有雅興地登上此山俯瞰旅順全景,當從隨員口中聽說對面山叫黃金山的時候,隨口說道:“既有黃金,當有白玉。”由此得名。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白玉山古炮,1881年清朝從德國購進的加農炮,口徑為210毫米。

屹立於旅順口灣的北岸、新舊市區之間,海拔130米。山上有一座白塔,是日軍在日俄戰爭之後為炫耀武功,表紀死亡將士而修建的“表忠塔”。1945年旅順口解放後,稱名為“白玉山塔”,該塔是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主要罪證之一。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1945年,“表忠塔”三個字被蘇軍剷除,1986年4月16日,白玉山塔。

1905年日俄戰爭結束後,在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和陸軍第三軍軍長乃木希典的倡議下,殖民當局決定在白玉山頂修建“表忠塔”,以表彰在日俄戰爭中為天皇效忠的官兵。“表忠塔”於1907年開工,到1909年建成,歷時兩年零五個月,耗資25萬日元,建塔工人20000名。該塔高66.8米,塔內有螺旋形階梯273級,塔尖為彈頭形狀(也有說是蠟燭形狀),表示長明不熄之意。1945年旅順解放,當地政府將塔名依據山名改為“白玉山塔”。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白玉山塔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乃木希典舉行慶功酒會

白玉山塔始建於1907年6月,1909年11月竣工。塔高66.8米,共有273級臺階、18個窗口,塔頂北側的銅刻銘文是侵華日軍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聯合撰寫,銘文記載了日俄戰爭中旅順要塞爭奪戰的簡要過程。1945年旅順解放後將“表忠塔”這個浸透了日本軍國主義毒液的名字改為“白玉塔”,1985年又改為“白玉山塔”,這座塔已成為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尖為彈頭形狀,做工精細、雄偉壯觀。

1904年2月,日本、俄國兩個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發動了日俄戰爭。 1905年9月5日《朴茨茅斯和約》簽署後,日本佔領旅大地區,開始長達40年的殖民統治。日俄戰爭硝煙未散,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便開始在日本國內倡議募捐,籌集了26萬日元作為經費,在白玉山修建“納骨祠”和“表忠塔”,假借祭祀侵略軍亡靈之名愚弄日本國民,美化侵略戰爭。並在白玉山南麓上山路第一轉彎處修建了“第三回閉塞隊紀念碑”和衣冠冢,把參加閉塞沉船行動的“朝顏丸”螺旋推進器置於碑前,四周架起炮彈殼與鐵索圍成的鏈牆,為日俄戰爭中堵塞旅順港而喪命的日軍招魂揚幡。從此以後,香麗的白玉山就被日本帝國主義強行變成春秋兩季為炮慶舉行招魂儀式的祭壇。通常都是日本皇室和內閣重臣親自從日本國內跨海乘船到旅順白玉山參加主祭。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燭尖仿製 280毫米榴彈炮炮彈的形狀,高8.8米,周長3.3米。

1905年11月到1907年3月,日本殖民當局在白玉山北巔修建了一座日式祠院風格的神社——“納骨祠”。將在日俄戰爭中死亡的22723具日軍屍體的骨灰存放在祠院內地下3個拱形墓穴中,以此來炫耀“戰功”,大肆鼓吹軍國主義。1907年6月,日本殖民當局開始在白玉山南巔修建一座從底座到塔頂高66.8米的所謂“表忠塔”。塔的結構為圓形,由底座、基柱、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外觀設計如蠟燭和燭臺的組合,塔頂燭尖仿製 280毫米榴彈炮炮彈的形狀,高8.8米,周長3.3米,寓意祭奠日本殖民者所謂“納骨祠”亡靈的蠟燭長明不熄。在築塔過程中,日本殖民當局從國內運來大量花崗岩、水泥、木材和鋼材。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外觀設計如蠟燭和燭臺的組合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日本殖民當局從國內運來大量花崗岩、水泥、木材和鋼材。

建塔石料大部分來自侵華元兇乃木希典家鄉,日本山口縣德山衝黑髮島產花崗岩。塔基下面用以鋪地和砌築道路兩側石牆的石料均來自於自沉在旅順港的日軍閉塞船上所裝花崗岩。其鋼材、木料、水泥等均自日本運來。由於施工過程中缺乏必要的安全設施,前後約有三十餘人不慎從建塔支架上失慎墮地而喪命。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的結構為圓形,由底座、基柱、塔身、塔頂四部分組成。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內中空,築有 273級由美國製造的鐵製螺旋階梯。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內中空,築有 273級由美國製造的鐵製螺旋階梯。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四周築有鐵製圍欄,鐵藝圖案為太陽旗的放射形狀。圖案改五角星。

塔身是由鋼筋混凝土灌注而成,塔內中空,築有 273級由美國製造的鐵製螺旋階梯。從塔底到塔頂,共有18個窗戶。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四周築有鐵製圍欄,鐵藝圖案為太陽旗的放射形狀。1949年3月到9月之間,觀景臺圍欄的圖案改成了五角星。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銘文記載了日俄戰爭中旅順要塞爭奪戰的簡要過程。

塔頂北側的銅刻銘文是侵華日軍東鄉平八郎和乃木希典聯合撰寫,銘文記載了日俄戰爭中旅順要塞爭奪戰的簡要過程。1949年3月到9月,白玉山塔塔名和塔頂銅匾上美化日本殖民者的頌詞的先後被剷掉。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從塔底到塔頂,共有21個窗口。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設有觀光臺,可以俯瞰旅順全景。

194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戰敗投降。 8月22日,蘇聯紅軍進駐旅順後準備把“表忠塔”作為戰利品拆遷到莫斯科重建。但中方人員認為白玉山位於市區中心,拆塔工程可能危害到當地百姓的人身安全,施工難度大。鑑於此,這座日本的侵華罪證被保留了下來。1951年,旅順決定將塔改名“白玉塔”。 1986年4月16日,該塔正式定名為白玉山塔

“白玉山塔”日俄侵佔旅順口的鐵證

塔頂設有觀光臺,登塔門票60元,60歲以上30元。

風光綺麗的白玉山是旅順口區八大景區中白玉山景區的中心觀景點。白玉山原名“西官山”,也稱“白玉山”,因相傳早年山石潔白如玉而得名。又傳正式命名還是北洋大臣李鴻章為建旅順港來勘察地形時,聽幕僚們說對面的山名為黃金山,就隨即說“既有黃金,應有白玉”,後來人們便把原稱“西官山”改稱白玉山。舊旅順八景之一的“白玉夕曛”便指於此。這裡不但是大連十大景區之一,還是大連市與旅順口區確定的市區兩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