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4G網絡的網速已經能基本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請問5G到底還有什麼意義?

日光照She


您說的沒錯,實際上就目前的大多數個人應用來說,比如常見的瀏覽網頁、收發郵件、購物平臺瀏覽、甚至qq、微信的聊天,包括網絡較好的情況下在線看視頻、聽音樂,4G網絡的速度基本上能滿足了。

但是隨著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4G的各項性能是根本滿足不了這些新的需求的。在人工智能時代,物聯網、車聯網、工業互聯、AR/VR等所需雙向穩定的高速度、高併發持續連接、低時延等,4G是完全不能滿足的,所以5G的出現就成了必然,這也就是現在常說的“5G+AIoT”時代的原因,可以解釋為5G驅動(支撐)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發展的時代。

4G通信技術是第四代的移動信息系統,是在3G技術上的一次更好的改良。正常狀況下可實現圖像、視頻、語音數據的日常傳輸基本順暢。在移動智能通信設備(最常見的智能手機)中應用4G通信技術,上網速度可以高達100M。不過,即便是沒有到物聯網、人工智能這樣的普遍連接時代,您也一定體驗過,微信視頻聊天的斷斷續續、手機網絡速度很不穩定時快時慢、在人多的地方根本就連不上網絡等等各種情況。特別是需要發送大文件時,會發現上傳速度要比下載速度慢的多。這些缺點都是4G網絡的基本特點,也是難以克服的。

而5G網絡則是全新的一代通信技術。其主要優勢在於,數據傳輸速率遠遠高於以前的蜂窩網絡,最高可達10Gbit/s,甚至比當前的有線互聯網還要快,比先前的4G LTE蜂窩網絡快達100倍。另一個主要優點是很低的網絡延遲(更快的響應時間),低於1毫秒,而4G為30-70毫秒,這個性能對於車聯網、工業互聯網、AR/VR、遠程醫療等極為關鍵。5G網絡基本特點有:

  1. 峰值速率可達到Gbit/s的標準,以滿足高清視頻,虛擬現實等大數據量傳輸;

  2. 接口時延水平在1ms左右,滿足自動駕駛,遠程醫療等實時應用;

  3. 超大網絡容量,提供千億設備的連接能力,滿足物聯網通信;

  4. 頻譜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

  5. 連續廣域覆蓋和高移動性下,用戶體驗速率達到100Mbit/s;

  6. 流量密度和連接數密度大幅度提高;

  7. 系統協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現為多用戶,多點,多天線,多攝取的協同組網,以及網絡間靈活地自動調整。

以上主要特點都是因應物聯網時代而設計。未來AIoT的時代,將是廣連接、萬物互聯的時代。除了雙向高速度的穩定要求,低時延、高併發、永遠在線都是必須的。即便是在人員密集的地區,或是大量需要相互連接通信的設備密集工業區,也能實現一個基本的穩定雙向速度和連接的可靠性。

而上述這些優勢特性,4G網絡是根本不具備的,這就是5G的意義之所在。可以說,4G適合移動互聯網時代的需求,5G則是為萬物互聯時代而生。目前4G網絡主要連接的是人與人,人與各種服務平臺,總的連接節點數還是不大的。AIoT時代,萬物互聯的連接數可能是現在的幾百倍、上千倍,遠非現在的4G網絡所能實現,所以5G是必須的。


科技動力


應邀回答本行業問題。

4G目前已經基本滿足大部分人的使用需求,但是這並不是5G是否會有意義的原因,其實這種討論在3G來臨的時代,4G來臨的時代,都出現過這種聲音。

每一次移動通信制式的升級,都會有一些人認為新的移動通信制式是沒有用的。

還記得當3G要來的時候,就有很多人說:手機就是打電話的,上什麼網?

而4G來臨的時候,也有很多人說:3G已經這麼快了,還要4G幹什麼?

現在5G來了,也同樣有“5G沒有什麼用處"的說法,其實這一點兒不奇怪。

5G本身是行業應用為主的移動通信制式,這是和以往的通信制式不同的。

就整個移動通信的發展來看,不管是1G/2G/3G/4G,都是主要以個人用戶為主,主要的收入和利潤也是來自個人,但是5G這個移動通信制式,從一開始通信業就是在一種共識下開始了整個技術的研發,5G主要的應用是行業應用。

也正是為了行業應用,所以5G才提出了三大應用場景,分別是eMBB(增強型移動寬帶)、URLLC(超高可靠低時延)和mMTC(海量機器類終端通信)。

為了滿足5G的行業應用的需求,還對整個網絡的框架進行了非常大的改變,同時也引入了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等新的技術。

5G解決的是行業應用需求的高帶寬,低時延,超大的連接數量,更高的網絡容量,而這些本身是4G網絡無法解決的。

即使對於個人的手機應用來說,也未必是5G就沒有可取之處。

現在我們的手機,主要的應用還是在手機本地,所以對於手機本身的硬件要求很高,這裡包括CPU、GPU、內存等一系列硬件要求都比較高,而為了滿足新的應用對於硬件的要求,也驅使我們不停的更換手機。

但是就5G這裡,由於5G更快的網速、更低的時延,很可能讓5G手機變成雲手機,這樣就可以讓手機本身也有非常大的變化。

手機從2G時代的功能機,再到3G時代的智能手機,已經被重新定義了一次,而5G這塊,隨著5G覆蓋的不斷提升、5G的不斷成熟,手機、電腦等終端又迎來了一次重新被定義的機會。雲手機、雲電腦將會在5G時代出現並且發展壯大。

就算是不提這種雲手機,也不能說5G就沒有新的應用,這在以往的制式變更之中也得到了體驗。

2G時代的手機只能支持窄帶的數據網絡,3G開始了移動寬帶化,從而出現了移動互聯網,隨著4G移動互聯網帶寬的增加,才出現了現在風靡一時的抖音、快手等視頻類應用,歷史告訴我們,應用必須依託網絡,很多時候是需要先有網絡,後有應用的。

很多人在吐槽運營商,其實這裡很大程度上也是對運營商的本身理解不深的原因。

現在有很多人在說:XXXX連4G都做不好,還做什麼5G?

不過這裡說句實話,建設4G,還是建設5G,在整個問題上其實運營商本身也沒有什麼話語權的。中國的三大運營商是國企,也必須服從國家意志。

運營商想建設5G,沒有牌照,是不能建設的,要搞也就是個小型的實驗網,象小靈通那種大規模的違章建築是不可能再有了。

不過,工信部給運營商發放了5G商用牌照,運營商想不建設,也是不行的,這個他們說了其實也是不算的。

總而言之,現在是5G開始的時代,出現這種5G沒有用的言論其實是非常正常的,歷史上都是一樣的,而至於5G有什麼用,慢慢的大家也就看到了,現在僅僅是通信業和國家宣傳,很多人說了也是不相信的。

以上個人淺見,歡迎批評指正。喜歡的可以關注我,謝謝!

認同我的看法的請點個贊再走,再次感謝!


通信一小兵


5g最大得意義工業互聯網,不是私人用戶;其最大得特點除了帶寬以外還有就是低延時,比如自動駕駛技術需要低延時,車禍發生的時候真的是失之毫釐差之千里,工業中也需要。很多對時間敏感金融公司一毫秒的提升帶來的收益都是千萬級別的。3g/4g催生了今天這個繁榮的互聯網,可以肯定的是5g時代的到來肯定會有新的產業誕生。

用一句不誇張的話說5g可以做到萬物互聯,接入互聯網的終端越多,那麼互聯網的價值就越大,並且是以指數增長。

其實5g的建設就跟高鐵電網建設一樣,前期投入很大,到後期所產生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

海外的IHS Markit和高通的一份《5G經濟》報告預測,到2035年,5G將在全球創造12.3萬億美元經濟產出,創造2200萬個工作崗位。

“中國的中國信通院報告說,從2020到2025年,5G商用將直接帶動中國10.6萬億元人民幣的經濟總產出,間接帶動經濟總產出約24.8萬億元人民幣。更重要的是,到2025年,5G將直接為中國創造超過300萬個新的就業崗位。”


安陽中公教育


4G 改變生活,而 5G 將會改變整個社會。從 VR/AR 等虛擬物品、虛擬人物、增強情景信息等方式給人們全新的媒體體驗。它還將進入物聯網時代,並滲透進至各行各業。車聯網、智能製造、全球物流跟蹤系統、智能農業、市政抄表等。當 5G 到來之時,亦是社會顛覆之際。從而走向數字化,信息化的智能世界。


5G VS 4G

高速度

我們都知道,通信依賴託電磁波,而電磁波的頻率資源很有限,頻率不同,速度也就不同。頻率資源就像車廂,越高的頻率,車廂越多,相同時間內能裝載的信息就越多。所以頻率越大,帶寬也就更大,速度就越快。

目前我們 4G 使用的都是低頻段,它的優點在於性能好,覆蓋面廣,能夠有效減少運營商在基站的投入,節省資金。但缺點就是,用的人多,數據傳輸的“路”就會出現擁窄現象。儘管已經對現有的技術進行過優化,但速率的提供依舊有限。而 5G 使用的就是高頻段,使用高頻不但能緩解低頻資源的緊張,由於沒有擁窄現象,使得“道路”更加寬廣,提高帶寬的速率。但受限於高頻的傳播性能,傳輸所以很多的高頻段頻率資源沒有被使用,正是5G可以好好利用的資源。

但是如何解決高頻通信的傳播問題呢?

這就需要依靠大規模天線(massive MIMO)了,MIMO就是“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多根天線發送,多根天線接收。容我找個示意圖(大概是這樣子的):

高頻資源的頻率很高,波長就很短,在天線設計時就可以做到天線陣子和他們之間的距離很小,就可以在很小的範圍內集成天線陣列。天線陣子數量的增加可以帶來額外的增益,結合波束賦形,波束追蹤技術以彌補高頻通信在傳播上的受限。

在這些特性下,5G 提供高達 10Gbps 的峰值數據下載速率。4G 的峰值速率大概為 100Mbps,速度提升 100 倍。 理想情況下,用戶能在幾秒內下載 1 G 大小的高清視頻。4K 視頻需要最低 25Mbps 的下載速度,4G 達不到這個要求。所以,在 5G 環境下 4K 視頻直播成為可能。另外,VR/AR 對帶寬的需求是巨大的,5G為 VR 等虛擬化實現成為可能。就像文中的第一張圖一樣,2G 可以看蒼老師的小說,3G 可以看蒼老師的圖片,4G 可以看蒼老師的視頻,而 5G 則是可以在 VR 中與蒼老師進行互動。

大容量

高頻段毫米波能夠提升傳輸速率,但高頻信號很難穿過固體。隨著傳輸距離的增加,傳輸速率會相比 4G 的低頻段下降的更快。為保證高效穩定的傳輸速率,需要更多基站,以便穩定的信號傳輸效果。 5G 技術引入了體積小,耗能低的微基站,這種基站可以安裝部署在城市的任何位置,可以安裝到路燈、信號燈、商場、住房等等。每個基站可以從其它基站接收信號並向任何位置的用戶發送數據。信號接收均勻,承載量大,形成泛在網,解決高頻段長距離傳輸差的缺點。

這也讓物聯網成為一種可能。在 5G 網絡中,除了智能手機、PC 等常見 3C 產品。更多的終端設備也可以納入到網絡中,如可以通過網絡控制的智能傢俱產品,如智能插座、智能空調、智能冰箱以及智能穿戴設備等等。而在物聯網領域中,不同的應用場景。網絡的需求不盡相同。一些終端設備需要大量實時數據快速處理反饋,而一些終端設備只需要少量數據或幾個 bit 的數據傳輸。它對傳輸的速度反應要求都不高,甚至可能一兩月才更新少量的數據。比如水錶、電錶類的使用量信息顯示。所以在 5G 網絡中,需要能自動識別出設備終端對網絡的需求,分別使用不同的網絡帶寬。當少量數據傳輸時, 5G 智能識別使用耗能較小的窄帶網絡對數據的傳輸,從而有效減少能源的消耗和使用,保證終端設備的低耗長時運作的使用性。實現真正的萬物互聯。

低延時

相比 4G 來說,5G 在現有的技術架構上進行了很大的優化和調整。為實現超低延時,5G 從接入網、承載網、核心網、骨幹網各個方面一起著手進行。

在大幅度降低空口傳輸延時的同時,儘可能減少轉發節點,縮短節點之間的距離。引入網絡切片技術,把物理上的網絡切片,劃分為 N 張邏輯網絡以適應不同應用場景。 將核心網控制功能下沉,部署到接入網邊緣,趨近用戶,縮減傳輸距離,減少延時。

4G 網絡應用服務器集中於中心機房,距離終端遠,中間需要經過多個傳輸節點。5G 通過邊緣計算技術將接入網與互聯網業務進行深度融合,在接入網邊緣部署計算、處理和存儲功能的雲計算設備,構建移動便捷雲,提供信息技術服務環境和雲計算能力。可以減少數據傳輸過程中的轉發和處理時間,降低端到端的延時。

低延時讓無人駕駛成為可能。一輛汽車在 60Km/h 的速度下。50ms 的剎車緊急制動的距離為 1m,10ms 為 17 cm, 1ms 為 17mm。 在 4G 網絡延遲大概為 50ms。50ms 的時間大概制動距離為 1m。這可能就是生死間的差距,而 5G 網絡低至 1ms 的延遲,讓自動駕駛在馬路上保障行駛安全成為可能。


樂不思秋


看了幾個答案,說得都很好。但我認為,這種事情沒必要說得那麼專業和具體。作為普通老百姓,你給他們講那麼多專業術語有意義嗎?

你只要告訴他們:像探月、反導這類大工程,4G遠遠不夠用,這就足夠了。

但是這些大工程是要花大錢的,錢從哪裡出?要從你的腰包裡出。也就是說,你要為5G甚至6G買單,但你卻得不到看得見的眼前利益。

一秒鐘下載一部大片有意義嗎?沒意義。一天之內下載的大片二十年都看不完,這就是花冤枉錢。但是,你不花冤枉錢誰來花冤枉錢,總得有人來填窟窿吧。

本質上,這已經不是個技術問題了,而是一個經濟問題。


通行證用戶


個人真沒啥,主要用來交互式數據,例如:無人駕駛,智能家居大數據,智能交通管理,承載大數據及時交換之類的。

引用羅輯思維課程的一段話:當時從3G提升到4G的時候,也是很多人說,手機可以看電影了等等。但是回顧過去這幾年,真正的價值是在這兒嗎?不是。4G真正成就的東西是移動支付。只有這麼快的傳輸速度,才會掀起微信搶紅包的熱情,才會更方便用移動支付買東西。移動支付在中國的大爆發,對中國商業的推動,比手機看電影這事那就重要得太多太多了。

你看,技術的演進,不是單維度地增強人的力量,而是在出其不意的地方,在其他維度上對我們猛推一把。所以,5G移動通信一旦商用,可能會讓物聯網變得現實了,可能會大大加速自動駕駛時代的到來,可能讓人工智能真正大爆發。只不過,我們現在還沒法預測而已。

技術的誕生和孩子一樣,是好是壞,是美是醜沒得選,是你的終歸是你的,該來的一定會來。


楓神84472792


借一個大佬的分享來回答你的問題,5G必定會誕生很多偉大的公司[V5]小米董事長雷軍認為,整個互聯網發展的方向將是5G+AI+IoT構成的下一代超級互聯網,PC互聯網時代連接了十億設備,移動互聯網時代連接了超過50億設備,而IoT將會連接500億量級的連接規模。隨著5G的到來,5G具備的低時延、高速率、廣連接的特徵,可以推動更多行業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智能家居、4K、8K高清視頻、AR、VR等領域。



in成都放牛


4g已經夠了還要5g幹嘛?

5G與4G有何不同?(容量,速度,延遲,應用大爆發你說能幹嘛?)

與第三代移動網絡相比,4G能夠實現以前無法實現的高質量的視頻流和通話,這意味著現在每天例行觀看直播視頻。然而,越來越多的視頻流媒體顯然會增加了網絡的擁塞。

4G是有可以跨頻譜塊快速傳輸多少數據的技術極限。(而達到這種理論最快存普及困難。大多數人能穩定獲得的會低於這個速度。這個是理論與現實極限的不同) 5G和4G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將消除這種擁塞。(5G我覺得以後我們能獲得的現實速度也會遠遠低於理論速度。)”這意味著在上網高峰時段不再只有五根網絡信號,而無法訪問Web瀏覽器。

但是可以說,5G與4G的最大區別將是大規模連接物聯網世界的網關。預計5G網絡的後續迭代將對數據驅動型行業,智慧城市和基礎設施管理產生革命性的影響,因為有可能使更多設備在同一區域正常,可靠,安全且不受干擾地工作。總體而言,由於5G使用了新技術,頻譜和頻率,因此與4G相比,它具有許多優勢。更高的速度,更少的延遲,更大數量的連接設備的容量,更少的干擾和更高的效率。

5G在帶寬,延遲和頻譜方面如何?

每個運營商都擁有頻譜塊,該頻譜塊是用於在整個國家/地區傳輸聲音,數據和視頻的一系列電磁射頻範圍。將此頻譜加在一起以創建其總網絡容量,從而確定它們可以多快地傳輸數據。這還將在系統中產生更少的延遲,這意味著將實時傳輸數據。

4G的延遲大約為20-30毫秒,但5G的延遲將大大低於10毫秒,在最佳情況下大約為1毫秒的延遲。“對於消費者而言,這並不重要,但是會使事情看起來更快,但對於工業而言,例如對於遠程的遠程控制重型機械,這將至關重要。”

那麼5G到底有多快?

5G保證設備速度比4G快10倍左右,這意味著高質量,超高分辨率的4K視頻通話(用於商業數字電影的標準)將更快地下載到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少於20毫秒的數據傳輸將是標準的。千兆位速度對於少數應用很有用,例如通過5G網絡實時流式傳輸8k VR頭戴式耳機,但是,對於普通用戶而言,在移動設備上對這種速度的需求並不大。” “使用4G網絡非常可以實現實時流式傳輸或下載高清視頻。”

5G將使企業和行業做什麼?

預計5G將以前所未有的規模推動人與機器的連接,從而帶來新的商業和經濟機會。 實際上已經有行業分析師估計,到2035年5G將為全球經濟帶來12.3萬億美元的收入。

例包括開發真正的觸覺應用程序-可以實時共享觸感或體驗-因此,機器人技術的遠程操作員可以在距離機器數千英里的情況下“感覺”和“觸摸”機器。它可以用於工廠,礦山甚至遠程手術。

5G如何運作?

5G是一種新的數字系統,用於通過空中轉換字節(數據單元)。它使用5G新型無線電接口以及其他新技術,利用更高的無線電頻率(4 GHz時為700 GHz和2500 MHz相比,更高的無線電頻率為28 ghz)以指數方式傳輸更多數據,從而實現更快的速度,減少的擁塞和更低的延遲,這是指令開始數據傳輸之前的延遲。

這個使用毫米波頻譜的新界面可以在同一地理區域內使用更多設備。4G可以支持每平方公里4,000個設備,而5G可以支持大約一百萬個設備。這意味著在有限的空域內,可以連續播放更多的Netflix流媒體,語音電話和視頻播放。


田螺69


因為有了4G 你才能玩王者 玩吃雞,才會有比較好用的 實時導航。而有了5G開發者肯定會依靠超快的速度和超低的網絡延遲去開發你現在根本想不到的東西,比如在一臺手機上游玩3A單機大作


OldBig66799706


4G的理論傳輸速率可達到下行100Mbps,上行50Mbps,確實能基本滿足大部分人的需求。而5G具有超高速率,低延時,超高密度三大特點,它的速度比4G快數十倍。就是因為它的這些特性,將會加快無人駕駛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

譬如自動駕駛技術,如果以4G技術的延時來說,體驗是非常差的,延時越大就會越危險,所以更低的延時才能保證人員的安全!

世界本是三維的世界,由於科技發展的侷限性,人們不得不用二維的平面來顯示世界,但信息的顯示必然是從二維向三維過度,正是因為5G的這種超高速大容量的傳輸,給3D應用創造了條件!

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萬物互聯的時代即將到來,5G對於各個領域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它將完全改變我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