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天津和平人麼?說說你眼中的和平?

網信和平


我是天津和平人!生在和平,長在和平,工作在和平。和平區位於市中心,相對的商業,文化,教育設施集中(包括原來市委、市政府也在和平,自50年~80年代自然而然成為天津的中心區。

我家原來住興安路哈密道,前面是和平路,天津著名的商業街,身後海河公園(現在津門的位置),心裡覺得生活很方便,往左手邊是勸業場,往右手邊裡百貨大樓。勸業場一帶就別說了,各個名家名店聚集,買茶葉去正興德,買南味去冠生園、稻香村,買鈕釦去葵花,買毛線去東風,裁衣服去益民,買醬製品去天寶樓、月盛齋、曹記驢肉,吃小吃去京津小吃店(萬順成),買手錶亨德利,買文具去新中國文具店,洗澡去華清池、龍泉,看戲中國大戲院、天華景、大觀園、新中央小劇場,看電影去光明、和平、延安(原小劇場)、新聞影院、天宮、工人俱樂部,吃飯去狗不理總店、天津烤鴨店、登贏樓、蘇閩菜館、宏業菜館、和平餐廳(西餐)、遼寧路一條街(各種小飯館,燒麥館、餃子館(機器包餃子),吃冷飲去康樂(我現在去濱江道時,還必去康樂買一支紅小豆冰棍,還有國民飯店的奶油冰棍也很著名),還有泰隆路,據說商家最多時有30多商店,過年時必須去泰隆路一帶能買齊過年用的一切好東西,還有中國照像館,東風照像館,南京理髮店,盛錫福帽子店,這些名店,還有沙船鞋廠、天津鞋店,革命之聲電訊器材,雲裳兒童服裝店,外文書店、美術書店、老天祥二樓的古籍書店,還有著名的渤海大樓、國民飯店、交通飯店、惠中飯店,著名的古文物商店文苑閣、藝林閣……還有很多一時想不起來了。

勸業場就更別提,天津的三大商場之首(勸業場、中原公司、百貨大樓),同時又是中國三大商場(北京王府井、天津勸業場、上海一百,自建成之日起就逐漸確立了天津商業中心的地位,天津人說不盡的勸業場,吃喝玩樂的~八大天,現在大型商業都有吃喝玩樂設施,但當年的勸業場就有:天宮電影院小時候經常去,假期優學票5分錢一張票,地道戰、地雷戰、平原游擊隊、南征北戰…不知道看了多少遍!天華景演戲,天樂演曲藝,還有天露茶社,天緯球社…,而且有的演出是計時收費,10分鐘三分錢,進去看一會覺得不好,就可以走,按看的時間算票錢。消夏的時髦之地~天外天,每到夏天在勸業場樓頂開,大人是7角,小孩是3.5角,有一臺曲藝,一臺京劇,和兩場電影,是當年天津市唯一的消夏去處。華世奎醉寫的牌匾~天津勸業場(現在每次去濱江道必到勸業場,到勸業場必看勸業場的牌匾)!民間傳言:到天津必到勸業場,不到勸業場不算到天津!勸業場旁原來是天祥商場,改革開放後拆了,蓋的勸業新廈,是新代風格比老樓高,後來又將外觀改成與老樓一樣的建築風格了,所以在裡面老樓和新樓的樓層是錯層的。

當然在這裡還有天津三大商場之一的~中原公司在助陣!中原公司的後門是著名~狗不理包子總店,經常是門口排著長隊,不明白的還以為是在中原公司排隊買東西。還有就是小時侯特願意去的~中心公園,最著名的就是那個石頭亭子,小時候經常去那玩,前些年給拆了,最近又剛剛修復了石亭,重新開園。

在勸業場和百貨大樓正中間是著名的~四面鐘!旁邊是科技書店,對最早為大公報社,解放後為文藝出版社,後改為口腔醫院,又改為眼科醫院,另一側是火車售票點,和銀行,斜對面是個郵局,又改成報刊門市部,當時也很著名。

再有就是和平路的另一側,天津三大商場之一的~百貨大樓,在當年拆除老華竹時,新建新樓時造成一時轟動,那叫人擠人呀(那像現在這樣冷靜),百貨大樓對面是一個大郵局,旁邊有一個新華書店,當時天津最大的書店,裡面掛的大幅列寧的油畫特別引注目,再有周圍還有著名的大明眼鏡店,工藝美術大樓,兒童書店…。

再往前就是南市了,我工作的地方,影院太多了,人民劇場、中華曲苑、南市影院、群英、勞動、紅旗、淮海、共和、長城…有人說過南市的影劇院的密度是可申請吉尼斯世界紀錄了(可惜現在都沒了,中華曲苑還保留下來了)。再有南市商場,大華商場,光輝藥店,中原文具店,桂順齋,一品香食品店,老美華,飯店有全聚德,燕春樓,永元德,白記餃子,燒麥館,南市包子鋪,玉清池,還有各種小飯館,小旅館,小茶館,各種委託店…。

我家身後是海河(就是現在津門的位置),小時夏天游泳(當然是揹著大人),冬天滑冰(那是長大時),大人們是釣魚,釣螃蟹,到現在我也不認為河螃蟹是什麼好東西,因為小時吃太多了,往津塔方向走有一個大早點鋪,原來還有一家水輔賣開水,幾分錢一暖瓶,再往前是當時天津最大的副食店~長春道菜市場,還有一家德順成,周圍還有一家五金店,和一家修鍋修壺的門市部,買菜到這裡全解決了,還有一個買大餅的小鋪,師傅切的一刀準,經常在那看一會…。過河對面原來叫中心廣場,早期在五.一、十.一時臨時搭檢閱臺,以後改正固定的了,每次重大節日的遊行,遊行隊伍都從檢閱臺走過後,都經新橋(北安橋旁,己拆)多倫道走和平路,因為臨近和平路,小孩們都到和平路看遊行的隊伍,由於周圍都戒嚴,別的地方的人是看不到的,心裡有一種無名的優越感。1959年5月1日勞動節時毛主席來天津就登上了檢閱臺,當時位於津塔附近沒有橋,而是有擺渡船,每次2分錢。再往前就是天津站了,出門也很方便。

再有另一個著名的商業中心就是~小白樓了,起士林西餐廳,音樂廳,大光明影院,北京影院,徐州道,大沽路上各種商鋪,當時還沒有濱江購物中心等那些大樓。起士林餐廳中國著名的西餐廳,起士林據說是德國皇帝的御廚,一戰時來天津,早期經營糖果,西點(在大沽路北京影院對過),而後經營西餐(在現在的位置)。剛參加工作時下班經過起士林,進去在一樓喝一杯奶,2角錢,一樓中心是一個大立柱,四面靠著沙發,還有一種鐵管扶手的簡易單人沙發也很有特色,下午陽光透過大玻璃窗照進來,在當時還是很愜意的享受(當時是文革時期),還有其它飲品;紅茶1.5角一杯,咖啡3~4角一杯,最奢侈的是水果三德:銀製的高腳杯冰激凌加上各種水果1.5元。剛參加工作不久和幾個同事去過一次,在二樓經典菜品:罐燜牛肉、沙拉、牛排、紙包魚、奶油雜伴、一瓶味美思等共13元。當時那也有個人套餐,冷拼加麵包一份1.5元。現在可能覺得不可思意,當時就是那個價位(70年代)。再有就是一進門的多半人高的半圓形的櫃檯,出售西點和蛋糕,當時一般的地方都沒有,只是在起士林能買到。再有是奶油山楂冰棍也很著名,到那一定要買一支(我一共說到了三個天津著名的冰棍)。

再有和平區的教育,十六中(耀華),一中,南開女中(現在的二南開,女六中,二十,二十一中,十八中(現在的匯文)…,小學有天津實驗小學,鞍山道小學,萬全道小學,以及之後的昆明路小學,岳陽道小學,和平區中心小學…

還有著名的五大道,當時一般稱為睦南道,總覺得那裡很幽靜,很高級。只是去民園看球時才會到那裡。

那個時代總感覺能住在和平很幸運,生活很方便,後來上班遇見的同事住柳林,到勸業場去叫去~上邊!需幾人結伴來一天,把想辦的事都一併辦了,感覺他們真不容易,我步行5~6分鐘到勸業場。

當然現在時過境遷,各個區也都發展的不錯了,不論是商業和教育、交通,和平區的優勢有所削弱,但是以勸業場為代表的商業,經過近百年形成的優勢依在,特別是濱江道,南京路又得了更大的發展…。

囉囉嗦嗦想到那就說到那,也有可能說錯的地方,這只是我自己做為一個和平人的經歷,只是想與有共同經歷的人共享,引起一點點回憶!!


海河邊散步


我74年中心婦產來到人世,今天不說我,說說我的母親,一個上世紀的老和平人,,

1934降臨人世,居住在南海路,上教會學校,祖父是英租界巡捕,父親在匯豐銀行任職,家有店鋪名仁義和,公私合營直到80年代拆除,愛去維多利亞公園玩,三反時期媽媽的父親因為與樓下鄰居聊天火熱被當成反革命分子入獄,後得知鄰居是個一貫道的信徒,入獄30年生死不知,大地震後從承德上板橋腦中風放回家,家裡房產沒收充公,後搬家到福順裡36號!!當年我的父親從遼寧來天津讀醫科大學居住在芷江路,我經常活動的地帶就是西安道,復興公園,胸科醫院,岳陽道,民園郵局!!

收寄信件都去民園郵局,對當年很高的包裹櫃檯和粘糨子貼郵票的櫃檯極端憤恨,,,,


風雲天下1988216


我是土生土長的和平人。生在和平長在和平。從小學到大學都在和平上學,都是市重點,除了大學。高中畢業,父母分房離開和平到河西,工作後單位分房回到和平。而且回到小時候出生地。緣分吧😄單位又分房,我又來到河西,但是沒有遷戶口。至今是和平區最核心,寸土寸金地段的戶口,因為我伺機再回到和平。我愛和平,我愛天津!雖然現在看來,和平的路不好走,因為都是單行路。我經常去我小時候出生地,因為想念。哪裡保留了我小時候的原貌。我所有的記憶都在!越老我越愛我大天津!很多人說天津不好,我請問在中國像天津這種歷史,規模的城市有幾個?不喜歡天津的本地人,你們不要妄自菲薄,我們大天津從沒有落後過,只是有時候被壓制。不喜歡天津的外地人,你們沒良心。吃天津,用天津,住天津。然後說不喜歡天津,天下有沒有這種道理?我永遠愛我大天津!


我81我


本人58年生人 住在小白樓小朱家北衚衕 東臨解放路西臨大沽路 離家最近的菜市場是小營市場 記得小時候中午放學後在開封道與大沽路交口有一家飯店叫杏花村吃小飯桌 都是雙職工的子女 衚衕不遠有一個文俱店 開封道有萬里鞋店 有銀行 還有一個早點部 懷念那時的生活


用戶9206169816043


本人也是和平的六五年出生,家住甘肅路。我家的住房原先

是日本房,應是日本紅帽衙門的宿舍。自己一個小院,小院裡有廁所,廚房,在小院的房堰下,坐著小板凳寫作業。寧靜,愜意。夏天蟋蟀,小蟲,秋蟬叫個不停。冬天的大雪下的把小院的大門都打不開了。一晃四十多年記憶猶新,小的時候家大人說,不許我們小孩去南市,當時我們不理解,長大後才知道,是為我們好南市的氛圍,和人文環境不好。但我們沒少去,就是不聽大人的話,逆反心理很強。記得過去南市是很熱鬧的,飯館,澡堂子,電影院,屬南市最多。擺攤的,賣百貨的屬南市最強。彈指一揮間,好的不好的都不會忘記,回憶童年,老了


張悠明


土生土長和平人,最早住在老城裡官溝街,估計有的人都沒聽過,現在和平大悅城附近,已經消失的街名了。後來搬去哈爾濱道,旁邊就是最繁華的濱江道,對這的印象最深,承載了幾乎所有童年時光,03年的時候拆遷了,搬到南開了。


蕭遙666


我是天津生天津長滴,身份證打頭120101.....家住哈爾濱道,小學是承德道小學,經常去中心公園玩,買菜去大菜市(長春道菜市)坐車中心站最近也就100多米,家裡來客人穿過福華里就是登瀛樓,那時候或者老永勝包子,稍微遠一點就是宏業菜館,狗不理,外地親戚就住黑龍江路的南昌旅館,購物去勸業場,中原公司。周圍的鄰居相對素質比較高。那時候的天津無論工作還是生活沒有比和平區更方便的。


書劍飄泠99


孃家和婆家都在和平區,就是感覺去濱江道勸業場挺方便,晚上吃完飯都可以去一趟勸業場玩玩,看一場電影,現在有好多年沒去濱江道了!


大隊委


小時候的事情了我常跟媽媽去黃河戲院聽戲老新間影院,看電影南市的三不管哪叫一個熱鬧各種小吃,各種戲院和評書等等每天就等著我爹回家後帶著我去南市玩去嘆兒時回憶了


手機用戶66945058103


土生土長,和平區的戶口,身份證號開頭120101

家住哈爾濱道,大沽路、吉林路、濱江道、長春道是主要活動範圍。

買菜去黑龍江路,坐車去丹東路,那是中心站。遊戲去中心公園,那能坐搖搖。

從小住的看房子至今沒拆,一般文物保護殼。

心中的老和平已經不在了……就是這麼個想法。

小白樓已經沒有小白樓的樣子了,勸業場不再是人們買東西的首選,濱江道?我寧願去南開大悅城!和平路以前有夜市,早就不見蹤影了,之後就日益蕭條了……

渤海大樓很早之前是天津最高的樓,少帥府以前就是張學良故居……丹東路的無軌汽車站,外面有賣拉麵的、羊肉串、服裝、百貨什麼都有!穿梭在崎嶇的小衚衕,那是老天津的神韻!

中國大戲院已經不是頭路角的舞臺,頭路角都去了河西!

長春道?去哪啦?黑龍江路的菜市場沒了!長春道的法國菜市不見了!大沽路的十七中……

太多太多太多兒時的回憶早已在和平見不到蹤影了……

只能說和平發展的很快,曾經法租界、日租界、英租界的影子只留在那一幢幢洋房之中……昔日的繁華變成了今天各項指標的名列前茅!

啊……不知所云!

希望天津發展越來越好,但是天津沒了30年前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