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發生的原因是什麼呢?

帝鴻無知


經濟危機發生的本質,是人的預期改變。想懂得宏觀經濟,你就要考慮心理預期。這裡面,投資和宏觀經濟學家思想內核是相同的。經濟危機的形式,無非是惡性通脹和衰退。我們一個個看。

為什麼會出現惡性通脹?

惡性通脹的本質預期,就是大家覺得貨幣會貶值,而且所有人都一致性預期,貨幣會越來越不值錢。比如本來市場上有1萬元錢,那麼有10個蘋果,也許蘋果100元一個,那麼在市場上流通的貨幣可能是1000元,而另外9000元被儲蓄起來了。然後呢?當貨幣增加了一倍,就是中貨幣量20000的時候,蘋果依然只有10個。於是蘋果就開始漲價,你覺得蘋果會增加到200嗎?當然不是,由於大家覺得蘋果更加值錢,所以紛紛減少自己的儲蓄,大家一分錢都不存了。這個時候市場上流通2萬塊錢,10個蘋果,一個蘋果2000。貨幣增加了一倍,你看,由於預期改變,蘋果漲價20倍。所以,危機起於預期。

為什麼會出現衰退?

衰退的本質也是預期,就是大家覺得錢會升值,原因也許是錢很難賺,買房炒股都虧錢了,所以大家覺得還是屯點現金。又或者老齡化社會,多點繼續防病防災。市場上有1萬塊錢,流通的1000元,10個蘋果一個100元。結果大家都覺得存錢比買蘋果好,覺得未來蘋果會跌。於是買蘋果的人少了,於是9900的錢都被存起來。然後100元買10個蘋果一個蘋果變為10元。老百姓奔走相告。某某某買了蘋果虧大了,所以說,還是要存錢。於是存錢越來越多。也許貨幣政策放鬆。增加了1萬元的貨幣發行,可問題是,由於大家都在儲蓄,都不需要貨幣去投資,這個時候及時利率降到負利率,歐盟和日本還是沒人來貸款。

什麼樣的經濟才是最穩定的

生產率提升是經濟的根本,而貨幣保持穩定,是所有央行的目標。這裡,既不要升值,也不要貶值。所以上世紀就有了固定匯率國家。只可惜,索羅斯抓到了這個體系的漏洞,這些國家被迫重新迴歸浮動利率。那麼現在,央行的目標是通過市場調節,穩定匯率在一個區間。


凱恩斯


貨幣嚴重超發,本幣嚴重貶值。一方面商品相對過剩(賣不動,買不起。富人不需要,窮人無力買),另一方面有效供給嚴重不足(市場有的無人要,有人要的市場無)。後果是既通脹又滯脹。經濟下行蕭條,企業外遷裁員,工人下崗失業,商業關門倒閉。

根是萬惡制度,源是惡性競爭。


居家活佛


我不是特別專業,發表一下我的個人看法。

資本主義社會首要保障的是資本家的利益,不會管工農階層的利益。也就不存在控制兩極分化,不控制貧富差距。二八定律導致大量財富都控制在少數人手裡(資本家手裡),資本家的天性就是壓榨勞動人民,從而獲取更多財富。而大量的工農階層,在壓榨過程中越來越貧窮,財富越來越少,財富少自然沒有能力去消費更多。

資本家不管再怎麼鋪張浪費,也不可能形成巨大的消費需求,畢竟資本家人數遠小於貧民人數。那麼資本家拼命製造出來的東西就賣不出去了,資本家賣不出去產品也不會免費送給貧民。生產出來的東西不能變成現金,就不能繼續生產,現金流斷裂從而導致破產。這樣的事件大量出現就形成經濟危機。

當然上述問題更容易發生在以前國際貿易不發達的時期。


我有四指山


資夲主義經濟發生危機是必然得,社會發展規律告訴你,經濟競爭就是貨幣泛值。生產過剩,需求不合理,物價飛爭,毛主席為什麼反對走資夲主義道路就是實事,統購統銷沒有過剩產品


用戶1240371311296王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是:他們是盲目發展,看到那樣東西掙錢利潤大,一窩蜂齊上,批量生產,功大於求,導制產品積壓,資金不能翻轉,這是很正常先向。不向社會主義那樣有計劃的生產。分工明確,細水常流,商品永不會積壓。



我的名字白興長明白嗎


教條主義人云亦云,有市場,沒意思,馬克思早就說過,是生產的無限擴大,與購買力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這對矛盾積累到臨界點,就會爆發經濟危機,而且週而復始,驚天動地。如何消滅經濟危機呢?卻沒有了下文。站在宏觀經濟的角度來看,經濟危機是宏觀失控的一種,包括貧富兩極分化,城市擁堵汙染和交通事故都是宏觀失控的表現形式。如何解決?這是宏觀資金嚴重不足造成市場經濟信馬由韁,狂亂奔馳。金字塔結構越來越尖,基層人員越來越龐大,不發生經濟危機就是咄咄怪事了。如何根除經濟危機?必須根本創新經濟學。當代,我已經失望了,除了教條,就是奴隸,如何根除經濟危機,似乎遙遙無期。其實,根本創新經濟學十分容易,這裡不議。


老張觀世界o


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表現出的現象是生產方產品賣不出去,需求方沒錢買,不是需求不夠,生產方賣不出去,導致沒有資本擴大生產,導致經濟倒退。從這個角度看,那就是生產與需求脫節,這種脫節,並非生產過剩,而是需求端的購買力不夠。再進一步推理可以歸根到整個社會的價格體系混亂導致危機,老百姓獲得的回報過低,生產方的成本過高,結果就是售價與老百姓的口袋脫節了,導致想買的買不到,想賣的賣不出去。

打個比方,一臺空調,賣價300美元,人工成本20美元,材料成本200美元,還有其他成本,如果售價低於300美元,工廠就會發生虧損,這樣的結果就是,人工報酬與商品售價嚴重脫節,賣不出去,但不是需求不足,這種情況下就會造成經濟危機。

整體經濟就是無數種單個體因素的綜合,只是互相影響會變得更加複雜,但是道理是一樣的,只是規模不同,整體經濟危機帶來的影響遠高於個別產品的價格體系混亂。

經濟理論講生產過剩,或者需求不足,實際上兩種是相通的,那就是價格體系的問題。

如果考慮整體經濟各種因素的錯綜複雜影響,其實很難理解經濟的運行,如果用物理解題的”個體法“來解決問題,就可以更清晰明確理解經濟現象。


西格瑪的化學


根本原因:以(金錢)資本為主義。

人類百萬年的歷史中,99.5%的時間裡是"以勞動為主義"。原始社會,以勞動(漁獵釆集)來謀生,按勞分配。當然,那個時候沒有金錢,即沒有資本。

原始社會末期,剩餘出現,商品出現,金錢從商品中分離出來,成為一般等價物。按勞分配日漸衰微,按金錢分配成了一種社會的分配方式。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之後,(金錢)資本就成了唯一的分配方式。金錢資本能夠無限榨取勞動的價值,把勞動貶值,才能從中攫取最多的金錢。

於是,富人用錢來掙錢,窮人用勞動來掙錢,"以利潤為中心"的口號響徹全球,70億人民哪怕是包括工人階級自身這個受害者,被洗腦後也深以為然。結果就是:勞動越來越不值錢,資本主義社會貧富差距越來越大。

勞動產出的商品越來越多,勞動掙的錢越來越少,吃不起、穿不起、住不起,生產的商品過多"相對"收入的下降形成過剩,經濟危機出現。

解決經濟危機之道是以"社會"為主義。倡導社會公平,共同富裕,恢復勞動的真正價值,把"以利潤為中心"掃入垃圾堆裡。






衛傑1415926


如果可能,可以念一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方面的書。簡單說,資夲主義社會的基夲矛盾是生產資料私人佔有與社會生產力無限發展之間相互不適應的矛盾。社會生產力在技術不斷髮展條件及人們對生存需求是客觀持續的,而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結果是資夲家,少數富人發展生產首先是通過對勞動力的剩餘價值的剝削最大程度獲取利潤,因而,他們不會顧及全社會生產力的均衡發展,這樣,就會在生產過程中出現某些行業,部門的過度生產,而另一些行業,部門的蕭條,從而使社會生產與需求造成極大差異與混亂,從而又反過來破壞或阻礙生產力的發展,浪費社會資源,引起週期性的經濟危機,隨著經濟危機的深化,會出現企業倒閉,工人失業,物價飛漲,通脹加劇等,使勞動者生活陷入赤貧的狀態,社會貧富加大。解決這個基夲矛盾的辦法就是使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制轉為公有制。使生產資料所有制形式適應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當然,以上是資夲主義經濟危機出現的理論上的邏輯,而在現實中,資夲主義夲身也在不斷地調整生產關係,以緩和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發展之間的矛盾。如,自從出現股份公司這種生產組織形式就可在一定程度使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的絕對形式轉化為社會部分人群佔有生產資料的相對變化從而緩和了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的尖銳對立,同時,隨著技術,科學的研究發展,人們對生產力的均衡發展也有了更深的認識,包括國家權力的介入可適度調整社會生產力,也可促進社會均衡生產。以上變化都會使社會生產關係與生產力矛盾可緩和與調節。但這一對引起社會進步發展的基夲規律然存在,因而資夲主義經濟危機出現的可能性也就存在。


手機用戶59480155998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市場決定無計劃,

投入產出週期差。

過剩方知待調整,

循環往復危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