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的書法該如何評價?

雲臺秀水書畫院


記得十多年前,張海書法藝術館在其家鄉偃師落成開館,開幕式上,某著名女書法家在臺下小聲嘀咕了一句:“哪有給活人辦藝術館的?”當時確實少見,現在是見怪不怪了,張主席開了個好頭。

張海的書法水平,圈內一直存在很多不同意見,有的人認為他是“當代草隸第一人“,有的人認為他就是個社會活動家,字上不了檯面。

要評價張海的書法,得從隸書和行草書兩個方面來說。

一、張海的隸書

有書法家認為,最能代表張海書風的是其相對規範的隸書章法,加上其獨有的結體與筆法,章法上有行有列,字的大小基本勻稱,為古代廟堂式隸書的延續。

如他經常寫的六尺、八尺條屏,基本上以一首完整的詩為內容,字體較扁,行列整齊,後有行草書落款;也有不少八尺、丈二甚至兩丈以上的巨幅橫批,均為規範的隸書章法,此種形式適於大堂、會議廳。

細品其字法,個性鮮明,中宮緊收,四周放開,突破了《封龍山碑》的方整與規範,整體上的上窄下寬,與局部的上寬下窄形成鮮明對比。

用筆則印完全打破了早年所宗的漢人筆法,也放棄了中鋒用筆的原則,或側鋒橫掃,或圭角迭出,蠶頭雁尾已全部消失,或以斬截頓鋒起筆,或突然停筆空收,而尤其部分筆

畫的重墨與各種形態小點畫的運用,更強化了筆法的節奏感。

加之時有草意連帶和對某些部首的簡化,如三點水、走之等,這樣便從書法中最重要的元素筆法上來了個徹底的變革。

這種變革是好是壞,留待後人評說。

二、張海的行草書

張海的行草書基本可分為兩大類:小字行草和大草。

其小字行草,整體風格極為清峻,與他在隸書上的狂肄大氣有天壤之別;字的結體頗具個性,不同於歷史上任何一家;用筆雖粗細變化不大,但起伏轉折交代得甚為清晰。

在枯筆的運用上,他巧妙地進行了揮毫運動中的不斷調鋒,將渴筆這一難度甚大的藝術語言推向了極致。

這兩點,對張海草書(也包括純行書和行草書)發生質的飛躍起到了關鍵作用。

他的大幅草書中,多將“一筆書”改為多筆書,根據章法的需要,很自然地將濃枯之筆進行了巧妙的疏密處理,強化了節奏感,就像讀宋人詞,聽帕奧羅蒂歌唱,欣賞貝多芬的鋼琴曲,句有長短,調有高低,音有輕重,體現出其節奏感。

此外順便說一句,張海在位十年,功過難說,但書法展覽之多已呈氾濫之勢,一年二三十個展覽,在降低展覽水準的同時,讓一批基本功不紮實的書法家成功地加入了中國書協,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

但很多不明實情的人,將此罪過強加於張海,這是對中國書協管理體制不明所致。張海雖為中國書協主席,但他並不駐會,日常事務與運作全由駐會副主席、秘書長負責,那才是實權人物。對了,就是那個到處寫”觀海聽濤“的人。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張海先生為上一屆中書協主席!我個人覺得其書法水平在當代眾多書法實力大家中屬下游!

我們看一下其百度百科所言:其書法四體皆能,以隸書、行草為最著。篆書得力於楊沂孫,行書出自“二王”,草書追張旭、懷素神韻,楷書以《張猛龍碑》為宗。早年隸作求其精美,取《乙瑛碑》之骨肉停勻,《封龍山》之寬綽古雅,《禮器碑》之變化如龍,自家風貌。後潛心研究漢代簡書,以行草飛動圓勁的筆觸,寫莊重醇厚之體,形成了具個性的草隸,為書界所公認。

但是,我以為,其行書並沒有二王風彩,草書也不得張旭、懷素神韻!隸書雖活,但品格不高……就如一美女,活潑開朗是沒錯,但是活潑開朗中還有一些輕佻!總體上是功力深厚,但入古不深,有個人風貌,但偏俗偏流行!

他在書協主席位上時,作品價格炒得沸沸揚揚……可惜,一下來,便慘跌!好多收藏他作品的人賠得一塌糊塗……

這裡僅僅就書法價值而言!張海先生對推動書法教育還是有貢獻的,對河南省的書法發展也是功不可沒……





陳天哲


張海曾任中書協主席十年,現任中書協顧問、鄭州大學書法院院長。

張海書法最大的特點就是:在漢碑和漢簡的基礎上有創新,並形成他鮮明的個性風格。

各位看官,千萬別說張海的書法沒有傳統的根基支撐啊!張海的書法的根在漢碑。我認為,張海的書法只能欣賞,不可學之。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張海的書法就不是讓人學的,只是讓人欣賞的,更是想流傳後世的。沒記錯的話,書法創新的口號就是張海提出的。

張海是書法大家,且在書界影響力極大,書法又自成一家,我認為,張海的書法作品可收藏之。因為張海的書法有一定文化內涵和藝術觀賞性!

多年來,書畫市場上還沒出現張海書法的仿品,這就是張海的高明之處。因為張海的書法風格沒有人能模仿出來。


以上就是小編對張海書法的評價,個人觀點,一家之言,僅供參考。歡迎各位網友留言和評論!


中州耕牛堂主


張海的書法以“正大”而“獨特”的風格獨樹一幟。享譽書體的是“草隸”和“破鋒行草書”。就學養方面,張海是一位具有廣博素養和精深造詣的書法大家,他在篆隸楷行草諸體成就均不俗,特別是小行草書法更是出類拔萃。張海非常善於綜合融通,他的書法故顯得功力深厚,造詣精深,異曲同工復異彩紛呈。實際上是張海的書法造詣最高的是小行草,其結字嚴謹工穩,節奏明快,骨力遒勁中不失清雅質樸之趣。他以破鋒行草法創作的作品更是氣象渾樸蒼茫,筆紛披,酣暢淋漓,即便是牽絲也如金絲銀線,遒勁不饒。線條更為高妙的是鋒散而神聚。張海的行草書,筆法紛披揮灑,全以氣運與酣暢舒逸中頗具複雜情趣和萬千意象。如果我們深入閱讀張海的書法,不難發現,他非常善於極力調動各種藝術手段,以表現強烈的形式意韻,筆法墨法變幻莫測,但有筆筆在法度之內,謹嚴而精勁超俗。從審美角度欣賞張海的書法甚至草書書法,在在整體的氣息格調上也不見狂狷乖戾之氣,作品充溢中和簡約,人書具老之美。正如先生自解語云:作書之道,寓沉雄於靜穆之中,乃有深味。理解先生的書法,不能近從粗淺的表面看,要深入其藝術的核心去考察,才能拋開功利而得出客觀公允的評價。






翰墨書道


坦率地說,我不喜歡張海的字,因為不喜歡他的書法字的結構和風格,自然也不會收藏他的字。

張海先生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這可是一個位高權重、萬人矚目的“一把黃金交椅”啊。要知道,能夠坐上這個位置,基本就象徵自己在書壇的藝術地位,即使不說應該是國內第一,那也應該是中國書法最頂級的大家。啟功、沈鵬,這些歷任書法家協會主席,哪個不是書壇泰斗?!自然,書法家協會主席的功力了得,一字千金。

張海任書協主席期間,大力倡導書法藝術創新。強調書法打破傳統,追求個性化,這對於繁榮我國書法傳統文化還是發揮了重要作用的。不過,張海本人的書法以及他任內書協的一些評獎,在國內引起很大爭議。所謂的“醜書”,雖並不一定發源於張海任主席期內,但他的任內極大助長了“醜書”的盛行,甚至氾濫到“中國書協”就是“醜書”的代名詞。人們常常調侃某些字不能獲獎,就是因為還不夠“醜”。

張海本人的書法,也是被一些書法愛好者歸為“醜書”一類。其實,但從書法作品功力上講,張海先生的書法功力還是非常深厚的,他能寫各種字體,變化多端,從藝術角度觀賞性還是蠻強的,可以用來慢慢細細品味。如果把書法歸為一門藝術,風格多樣化、避免千人一面,講究技法筆法與結構變化,是書法藝術更有趣味、鮮活。書法不等於寫字,字寫得好也不等於書法藝術性強。一般受眾群體,是難以完全接受缺乏美感的書法藝術的。

不過,筆者認為,最持久的藝術,依然還是具有美感、真正大眾化的藝術。二王、歐陽詢、顏真卿、米芾、趙孟頫、董其昌……,這些能夠流傳幾百年、幾千年的字,無一不是極具美感的字。過於追求打破傳統、創新出來的“醜書”,雖然從藝術角度可以由專業人士玩賞,但僅是一時之風而已,必難以久遠。


老蕭在武漢


知道張海先生的書法。並且非常熟悉。因為張先生名聲在外。我代表我自己的眼光,張先生的書法,我看不上。不論是張先生早期的楷書,還是張先生晚期的自創體所謂的變隸。這,大家心裡有數。假如,我選國家書法協會主席,5萬個人裡面,肯定沒有張先生。

把張先生的字,放大街上,不要說這是書法協會主席的作品,看看有幾個人要?

我不希望誰來正本清源。也不希望誰來領導時代潮流。假如,田英章老師寫一副作品,張先生寫一副作品,毫無疑問,我要田英章老師的。儘管,田英章老師的楷書看得多了,確實會產生藝術疲乏(個人看法),就一副作品而言,田英章老師的作品可以給人以美的藝術衝擊力。但是,張先生的作品就沒有這樣的能力了。

說張先生的書法是醜書,不公平。

吹張先生的字神乎其神,也是惡搞藝術的做派。

張先生現在不在臺面上,一部分人群起而攻,這樣的人,人品不地道。張先生在臺面上,怎麼沒有看見誰敢放一個屁?

林子大,啥鳥都有,網絡平臺發達,啥話都有,不足為奇。我也是吃飽了,來這裡看風景。知道無濟於事,不過和朋友們說說話而已。

不過,對於書法,清者自清,濁者自濁。時間是公正的。好的東西,自然可以傳承下去。不好的東西,任你說破嘴皮子,恐怕也是於事無補!

中華民族是智慧民族,本身有激濁揚清的功能。我堅信不疑。


雪影1118


張海曾任書協主席 ,書協亂七八糟誤就在他身上 ,他脫不了干係。大家說他那書法叫字嗎?記得他在任時舉辦全國書法展,他字在展覽館首要位置 ,觀之整篇飛白書 。試想;永樂大典如讓這類人書寫能流傳至今嗎?能成為國寶嗎?

書法是給人看的 ,讓人認的,之後懂的 。不是肆意而為的 。沒書法功底之人總是反館閣體 ,皆因館閣體系楷書,一筆一劃皆功夫,唬不了人 ,一個敗筆即能看破,所以張海、沈鵬老想獨創 ,弄得不倫不類。別說留千年之後 ,恐怕再過些年就得如廁 。

張海之任期要說有大作為的話 :一是 ,養出了醜書名人曾來德 、劉洪彪……諸人。二是 ,其麾下大發書法財 。

如先賢上天有靈得之會曰 :張海千古之能人也 !吾等不及 。


平頂山人3


張海先生對新時期中國書法的發展做了很多組織工作,對書法事業的繁榮做出卓越貢獻,值得我們敬佩。就書法而言,先生早期用功甚勤,功力頗深,後期主張創新,身體力行,但書法的創新和其他事物的創新一樣是具有風險的,我同樣佩服先生的勇氣。論作品讓我先看看二十四書品的定位:二十四書品為:神韻、古雅、瀟灑、雄肆、名貴、擺脫、遒煉、峭拔、精嚴、鬆秀、渾含、淡逸、工細、變化、流利、頓挫、飛舞、超邁、瘦硬、圓厚、奇險、停勻、寬博、嫵媚。按以上標準不知先生書應用那一品來評判,嗚呼!


三品書畫


個人認為其早年的書法尚好,有發展的前途,還可褒獎一下,後來不知道為什麼越弄越糟,變得不倫不類,結構、筆法、章法都退步了,遑論什麼氣息、境界之類!是不是後來想“變”、想“創新”所導致!?是不是一種字體尚未成熟又來第二種第三種,因而不是有機地融合,而是生硬的拼搭?!實情不得而知。


安石榴花開最遲


書寫功力深厚,字體有強烈的靈動感和強悍內在力量,藝術創新、能有新面孔就很好,我有近五十年書寫功力,曾試著模仿過、感覺難度比較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