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修鞋匠自制稀罕物,不教修鞋教藝術,10年收徒上千分文不收


山東淄博的老李70多歲了,在這個接頭拐角的地方擺攤修鞋已經30多年了,但比修鞋更出名的是,他和他的二胡。年輕的時候,李師傅就愛好二胡,10多年前,他開始免費收徒,大部分是附近生活區的老人,閒來無事,都去他的攤點,拉幾曲,也唱幾嗓子,開始是找個樂呵,後來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一個民間小藝術團。

跟著老李師傅學二胡的人越來越多,一到中午,這裡就聚集了一群愛好樂曲的人,有老人,也有年輕人,還有許多學生。他們都是老李師傅的徒弟,有的是來聽老李拉二胡,有的是來看老李做二胡、修二胡的。

老李師傅攤點上有幾十把二胡,都是他自己製作的。說起二胡的製作技巧,他很有心得。他說,單拿蒙皮這個環節來說,就很有講究,用蛇皮、兔皮或薄羊皮,出來的聲音效果都不太一樣,弓毛多用馬尾,也可以用尼龍絲仿製,但尼龍線拉出來的音響效果就比較差了。


老李師傅說,他老家在偏遠的農村,父母都是農民,經常到城裡賣菜賣地瓜,就帶上他,那時候,街邊很多拉二胡的老頭,他就好奇地蹲在旁邊聽,漸漸的喜歡上了這種樂器。可惜的是,父母並不支持他學二胡,更不同意買“沒用的營生”,於是,他暗暗下決心,自己不僅要學會二胡,將來還要自己作這種樂器。

10年前,老李師傅就開始自己做二胡,手藝越來越精湛,聞訊來找他拜師學藝的人也越來越多。老李師傅說,除了老人,年輕人也開始喜歡二胡,也有很多學生,家長陪著到攤點來學二胡。

2年前,老李師傅聽徒弟說起3D,看到徒弟做的3D風琴,他就想,能不能做件3D二胡?剛開始,老李師傅認為很簡單,設計前並沒有細緻琢磨,找來把京二胡量好尺寸就著手打印,然後打松香,試了試,有聲音,但是沒想到3D二胡單調較低,琴筒長點,中軸硬度不夠……

初次受挫,老李師傅趕緊調整“戰略”,重新設計琴桿,琴筒,打印時放慢速度80,層高0.1,填充60,70,80,共鳴位置厚度0.5,0.8,1.0,對於不同的設計共打印9個,一個個地試,在精細度上精益求精。

老李師傅說,3D二胡的製作無數次推翻,從頭再來,在琴桿中加入龍骨,解決了琴桿不硬的問題,接著又發現了新的問題。無數次改造、打印,精細到一個小孔的設計,一點都不懂3D打印的7旬老頭,趴在自己買來的3D打印機前,日日夜夜的一次次重建,又一次次失敗……

終於,老李師傅研製的3D二胡成功了!這件稀罕物成了所有徒弟和社區人們爭相來體驗和玩賞的樂器。尤其是學生們,對這件從來沒見過的3D產品愛不釋手,不僅對藝術,還對3D打印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老李說,他最大的快樂,就是看著孩子們在他的修鞋攤點上拉二胡,一邊聽孩子們拉曲,他一邊指點不足的地方。修鞋已經成了一件捎帶著的小事,做二胡,拉二胡,才是他心目中的大事!

轉眼間,10多年過去了,從開始收徒到現在,老李師傅的徒弟已經超過1000多人,他帶出的徒弟,許多走上了藝術道路,有的在學校做了二胡老師,還有的開了二胡培訓班,桃李滿天下了。幾乎每天,都有徒弟到攤點來看望這位特殊的老師。如今,早已躥紅的老李師傅依然在這個攤點上免費教二胡,快樂而陽光,愛心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