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放“魚鷹”至今整整40年 鸕鶿捕魚人:逐水而捕

18歲放“魚鷹”至今整整40年 鸕鷀捕魚人:逐水而捕

賣魚

18歲放“魚鷹”至今整整40年 鸕鷀捕魚人:逐水而捕

鸕鷀

18歲放“魚鷹”至今整整40年 鸕鷀捕魚人:逐水而捕

58歲的李躍平,開著一輛三輪車。車上放著一葉小舟,小舟兩邊船舷上各站一排鸕鷀,每一排6只。

這個季節,每天下午4點左右,老李都會準時出現在劉集與新集交界的地點賣魚。這些魚,都是鸕鷀捕撈上來的。

每天,老李都會開著三輪車,載上鸕鷀,尋找適合的水域,放鸕鷀下水捕魚。現居住在劉集的老李,放鸕鷀捕魚去過最遠的地方有高郵、天長等地。

老李說,他從18歲開始放鸕鷀,今年已整整40年了。40年來,他帶著鸕鷀走了很多地方,一直都是“逐水而捕”。

八里的老李家

養鸕鷀是出了名的

老李的老家在八里。馴養和繁殖鸕鷀,是李家祖輩傳下來的一門手藝。老李兄弟三人,都繼承了這門手藝。久而久之,三兄弟的鸕鷀,在八里一帶“闖出了名聲”。

最繁盛的時候,李氏三兄弟養了100多隻鸕鷀,而且每年會繁殖不少鸕鷀用來出售,全國很多地方都有人來買他家的鸕鷀。而隨著機械化捕撈的興起,鸕鷀捕魚這種捕撈方式,快速被取代。但李家依然在堅守著這門手藝,“我們依然放鸕鷀,依然繁殖鸕鷀。”

4月,是鸕鷀繁殖的季節。而4月,也正是水溫上升,魚兒開始活躍的時候。每年這個季節,老李都會從市場上購買小魚喂鸕鷀,“魚活躍了,鸕鷀就難捕到魚了。”而繁殖期的鸕鷀,要加強營養,最好的辦法,就是多餵魚。

在繁殖季,一隻雌鸕鷀可以產卵(蛋)10多個,但不是所有的蛋都能孵化。每下一個鸕鷀蛋,老李都會將蛋放入孵化箱孵化,只要是好蛋,24天就能出殼。

小鸕鷀長到3個月後,就能在老鸕鷀的帶領下下水捕魚了。

秋冬季節

最適宜鸕鷀捕魚的季節

秋冬季節,天氣轉冷,水中的魚兒也安靜了許多。這個季節,最適宜放鸕鷀捕魚。不過,不是什麼地方都適宜放鸕鷀。老李選擇的水域,水要乾淨,水域要寬敞,水流不能太急。

為了尋找合適的水域,老李購買了三輪車。過去,老李都是划著船到處跑,機動性不強,有了三輪車後,他帶著鸕鷀跑了很多地方,因而也捕了不少的好魚,“魚兒品質好,才會有人信你。”

鸕鷀,最厲害的當然是它的嘴,天生會捕魚,加上鷹鉤一樣的嘴型,為它們贏得了“魚鷹”的稱號。

捕魚的鸕鷀中,數雄鸕鷀本事大,“雄鸕鷀力氣大,而且靈活,捕魚又狠又準。”

通常,雄鸕鷀要比雌鸕鷀體型要大,這也是雄鸕鷀本事大的主要原因。

不會挑選

鸕鷀能捕撈很多種魚

只要是水中的魚,鸕鷀都能捕。一到水中,鸕鷀就盡顯本領,一個猛子扎入水中,再出水時,嘴裡就可能叼著一尾魚了。

老李的“魚市”,有季花魚(鱖魚)、龍魚(鯉魚)、黑魚、鯽魚……鸕鷀不會挑選,只要是水中的魚,它都會捕上來。

鸕鷀的嘴鋒利,因此被鸕鷀捕上來的魚,魚身或多或少都有傷痕。

水面越寬廣,鸕鷀越多,越容易捕到魚。因此,鸕鷀捕魚人有時也會組隊捕魚,各家將鸕鷀一起放到一處水域,讓它們在水裡“各顯神通”。

逐水而捕

不是所有水域都能放

老李說,現在,有鸕鷀的人家,都不會一直在一個地方放鸕鷀。

不過,“逐水而捕”也不是過於隨意,因為有些地方雖然水好魚好,但不適宜放鸕鷀。如長江,水流太急,放鸕鷀就不合適。另外,有些水域禁止鸕鷀捕魚,如高寶邵伯湖。

原來,鸕鷀在捕魚時,因為大小魚通捕,因此在有些水域被列為禁用漁具。

目前,揚州的捕魚鸕鷀數量為500只左右,各縣市(區)都有零星分佈。過去,江都濱湖的張套莊,因盛產鸕鷀而遠近聞名,最多的時候,這個莊有上千只鸕鷀。

除了家養鸕鷀,揚州野生鸕鷀也不少。每年冬天,不少鸕鷀遷飛到揚州越冬,高郵湖、邵伯湖年年都能見到它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