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亮、葉一茜走過的育兒坑:學步車到底是育兒幫手還是隱形殺手?

田亮、葉一茜走過的育兒坑:學步車到底是育兒幫手還是隱形殺手?

​1

新手媽媽都有一個困惑,孩子學步期到底該不該使用學步車?

演員李萍,《夏洛特煩惱》裡夏洛的母親飾演者,在綜藝《我們仨》裡針對這個問題詢問了田亮、葉一茜夫婦。

田亮與葉一茜兩人自爆要不要給孩子用學步車發生過爭吵。

葉一茜主張可以用,像很多新手媽媽一樣她認為學步車是解放雙手的神器,媽媽需要空出手來做家務,而田亮則認為學步車是大人有偷懶嫌疑的一種東西,不需要用。

田亮、葉一茜走過的育兒坑:學步車到底是育兒幫手還是隱形殺手?

隨後,李萍在節目裡分享了自己的親身經歷,她在女兒10個月時把她放在學步車裡,自己去廚房做飯,女兒去廚房找媽媽時因為一個小臺階,連人帶車翻倒在地,幸運的是孩子只是受到驚嚇,沒有遭遇嚴重傷害。

因為這次心驚肉跳的經歷,她告誡身邊所有的朋友都不要使用學步車。

田亮、葉一茜走過的育兒坑:學步車到底是育兒幫手還是隱形殺手?

在媽媽看來學步車是育兒幫手,其實對孩子而言,學步車卻是隱形殺手。

朋友小陳在兒子一週歲時因為孩子還走不穩,想讓他儘早學會獨立走路,就買了學步車。

小陳在樓上陽臺洗衣服,兒子坐在學步車裡在旁邊玩,她婆婆在樓下喊母子倆吃飯,小陳因為水聲比較大沒聽清,孩子聽到奶奶聲音就找去了,結果孩子連人帶車摔下樓梯造成鎖骨粉碎性骨折,醫生說保守估計要兩年半才能恢復正常。

事後,小陳悔不當初,她在朋友圈呼籲寶媽們拒絕使用學步車。

當孩子在學步車裡自己玩耍時家長往往都會因忙於家務而放鬆警惕,危險往往就在此時降臨。

看似安全的學步車其實隱患重重。

2

學步車導致幼兒傷害事故並不是特殊個例,在美國和加拿大早已引起政府重視。

加拿大醫院傷害報告和預防計劃的一項數據顯示,1990年4月至2002年4月有1935名5~14個月大的嬰兒因學步車受傷。該數據最終促使加拿大政府在2004年4月發佈禁令:嚴禁銷售、廣告宣傳和進口嬰兒學步車,就是二手貨也不能在市場上銷售。

美國兒科學會調查顯示:1990-2014年間,美國約有230676名小於15個月的寶寶因為嬰兒學步車而接受急診治療,其中有90.6%的嬰兒頭、頸部受傷,74.1%的嬰兒受傷是因為使用學步車時從樓梯跌落。

我國2011年發佈的《兒童跌倒干預技術指南》裡也明確指出學步車是重要的跌倒危險因素,曾是發達國家造成嬰兒跌倒死亡的重要原因。

學步車的速度可以超過1m/s,由於寶寶頭部所佔身體比例較大,上身較重,又暴露在車身外,在遇到臺階時很容易翻倒。

除了從樓梯和臺階上摔下,燙傷也時常發生,孩子在學步車裡能接觸到的東西範圍擴大,很可能扯到桌布被桌上的熱水燙傷,或碰到熱水瓶而受到傷害

學步車裡溺水事故也頻頻發生,家長把孩子放在學步車裡,自己在洗衣服或游泳,稍不注意孩子就掉落水中。

然而,學步車對幼兒的危害不僅僅在於看得見的危險上,對幼兒的成長髮育也有不利影響。

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科副主任醫師劉利表示學步車會造成孩子的髖關節壓力,時間久了容易造成0型腿和X型腿。

孩子長期固定在學步車內容易導致嬰兒大腦發育過程中某些功能不協調,比如平衡力差、易摔倒、注意力不集中、手腳笨拙等,造成嬰兒感統失調。

3

除了解放雙手,有些寶媽使用學步車是為了孩子儘快學會走路。

但是,美國凱斯西儲大學心理學教授A.C.西格爾教授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使用學步車的嬰兒實際學會爬行、獨自站立和行走的時間和不用學步車的寶寶相比要晚。

而且使用學步車的嬰兒在貝氏嬰兒發展量表(美國一項測試嬰兒智力和運動能力的標準測驗)中的得分也比沒有使用學步車的嬰兒要低。

歐洲專家曾對190名嬰兒進行過調查,發現102名使用學步車的寶寶爬行、直立行走等運動發育比沒有使用過學步車的寶寶落後3-4周。

將寶寶固定在學步車中,會讓寶寶失去大量運動鍛鍊的機會,比如爬行、站立、彎腰、蹲下、行走等,寶寶無需用力就可以藉助車子毫不費力的滑行,腰部、腿部缺乏自主鍛鍊,就達不到行走所需的力量,從而錯失自主學步的最佳鍛鍊時機。

寶寶的大運動發展是循序漸進的,在學會走路之前需要經歷從趴、抬頭、坐、爬行、站立,這5個連續的過程,寶媽們切不可拔苗助長。

寶寶真正意義上的會走路,是不需要輔助支持的,孩子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並且能夠從一種姿勢自如切換到另一種姿勢。比如從坐著到自主站立然後行走,再自主坐下或蹲下。

這個過程是完全自然的本能反應,才說明寶寶真正的“會走了”。

用學步車學會走路的孩子,走路的姿勢大多存在異常,比如踮腳走路,內八字,學步車移動速度快而且方向不可控,寶寶很難控制速度和平衡,雙腿必須快速擺動而且用力不均,寶寶形成習慣後即使脫離了學步車也延續了這些不良習慣。

4

學步車不能用那麼如何過渡孩子的學步期呢?

對於只有一人帶娃的全職寶媽來說,學走路這個階段是非常痛苦的,如果沒有解放雙手的帶娃神器那麼整天圍著孩子啥也幹不了。

當兒子8個月會爬時,我把客廳裡的傢俱基本搬空,放上爬行墊供他自由活動,爬著爬著慢慢地他就會扶著沙發或者床沿自己站起來嘗試走了。

當孩子一旦學會扶著東西走路時他需要探索的範圍就更大了,此時媽媽要解放雙手做家務最好的神器就是圍欄加地墊。

我清楚地記得兒子第一次獨自站立走路是週歲前一天,他想從圍欄的東邊走向西邊,搖搖晃晃走了八步還沒到對面就摔倒了。

每當要燒飯或者洗衣服時我就在圍欄裡放些玩具、繪本以及吃的,孩子能安靜地呆在裡面直到我幹完家務來陪他。

在圍欄裡他自主練習的次數多了,比周圍同齡的寶寶更早地學會了走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