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富通多產品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投研團隊震盪任志強“壓力山大”

海富通多產品跑輸業績比較基準 投研團隊震盪任志強“壓力山大”

Photo by Kevin Ku on Unsplash

《金證研》滬深金融組 時風/研究 蘇果 洪力/編審

2019年已經“餘額不足”,在過去的時間裡,基金經理們使出渾身解數,只為了能夠在基金年終排名中取得好成績。藉助今年股市震盪向上的良好趨勢,大部分基金都有正向收益率,但如果仔細分析就會發現,這些基金中有一部分基金只是因為運氣好隨風起舞。

如果把它們的業績同其基準收益率相比的話,就會出現不少基金今年的增長率大幅跑輸業績基準的現象。例如,海富通旗下就有28只基金跑輸業績基準。

在多年的發展中,海富通無論在管理規模還是權益產品業績方面都已經顯著落後同齡基金,除了早年因為老鼠倉頻發而導致監管層對其停發新品的處罰外,近年其投研團隊也是頻頻離職,就算由老將陳軼平管理的基金也表現並不理想。在這樣的壓力面前,總經理任志強要想重新打造其投研團隊,難度可想而知。

一、固收漸成為主導,海富通可轉債優選業績落後

成立於2003年4月的海富通,屬於中外合資券商系基金公司,註冊地和辦公地都在上海。中方股東為上市券商海通證券,外方股東是法國巴黎投資管理BE控股公司。

雖然海富通成立距今也有16年的歷程,但是其發展速度遠遠落後於稍晚其一年成立的中銀基金、天弘基金、華泰柏瑞基金、光大保德信基金、上投摩根基金等公司。截至2019年3季度末,上述5家基金公司管理規模分別為4098億元、12054億元、1031億元、901億元、1264億元。而截止到2019年9月末,海富通共有61只基金(份額合併統計),淨資產總規模為866.41億元。海富通在納入統計的142家基金公司中排名42位,屬於中游水平。

拉長時間的維度去觀察海富通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其成立的頭幾年發展之路可謂是順風順水。2003年4月份海富通成立,2004年末時基金資管總規模已經達到了135.87億元,此時僅有二隻股票型基金,分別為海富通收益增長和海富通精選。到2004年年底時,海富通收益增長已經達到107.71億元規模。

2007年時,上證指數飆升到史無前例的六千多點。藉著2007年的行情,2007年9月末海富通的資管總規模也達到了614.92億元,處於海富通曆史上規模的次高點。

颶風來了,豬也能飛上天,只是風停了就會被狠狠的摔回地面上。

2008年A股經歷了慘烈的大股災,市場上哀鴻片野,海富通也一樣難逃劫難。2008年後,海富通的規模開始急劇的縮水,多年來資管總規模一直在300多億元和400多億元之間徘徊,甚至在2013年年底降到232.98億元,同比2012年減少了106.66億元。

2015年對於海富通來說,是戰略轉型的一年。

從規模數據分析,這一年雖然海富通終於止住了基金資管規模連年下跌的趨勢,並且規模達到了469.08億元,相對於2014年的284.49億元,同比增加了184.59億元。但這種回升的基礎是建立在固收類基金的規模同比大幅上升,而權益類基金規模同比大幅縮水的形勢下。

2015年末,海富通股票型基金的規模僅為3.03億元,相比2014年的10.21億元,縮水了7.18個億元;混合型基金的規模為114.4億元,相比2014年141.89億元縮水了27.49億元;指數型基金2015年規模為65.63億元,2014年為75.36億元,同比縮水了9.73億元。

而同期債券型基金的規模為108.85億元,2014年的規模為81.13億元,同比增加27.72億元。貨幣性基金2015年的規模為229.64億元,2014年的規模僅為42.03億元,大幅增加了187.61億元。

這種一升一降,打破了2015年之前,權益類基金的比例大幅領先於固收類基金的態勢。

從2015年開始,固收類基金在海富通管理規模中所佔的比例遠遠大於權益類基金。截止到2019年9月末,債券型基金的規模為181.59億元,貨幣型基金的規模為558.04億元,二者合計為739.63億元,佔到海富通總規模的85%,可見海富通已經轉變為一家以固收類基金為主的基金公司了。

2019年上半年A股先揚後抑,三季度後雖然強烈震盪,但總體上各類基金收益都還不錯。截止到2019年9月末,債券基金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率為4.18%。受益於今年股市良好的氛圍,可轉債基金的收益更是一騎絕塵遠遠超過普通的債券基金。只是在投資的大路上,總有一些公司和基金逐漸落在隊伍的後面,海富通就是如此。

截至到2019年10月初,海富通已公佈相關數據的27只(份額分拆統計)債券基金中,剔除掉4只2019年成立的基金,有21只基金今年的復權淨值增長率在4%以下,更是有4只基金的淨值增長率為負數,而其中海富通可轉債優選更是達到了-3.4%。

據《金證研》滬深金融組觀察,對於海富通可轉債優選來說,糟糕的業績已經讓持有該基金的基民失望不已。更麻煩的是,該基金的淨資產規模僅為0.06億元,並且已連續超過六十個工作日出現基金資產淨值低於五千萬元的情形。

二、多隻指基規模迷你,滬深300指數增強跟蹤誤差高於同類產品

如上所述,2015年以後,海富通的變化明顯,大力發展固收類基金,而權益類基金的規模不僅沒有擴張還有所下降,在總資產中所佔比只有百分之十點多。

這一升一降不僅僅是規模佔比的變化,更體現出公司發展思路的改變,也反映出海富通權益基金投研水平的下降,而投研水平的下降也直接反映在權益類基金的業績上。

海富通旗下的股票指數型基金僅有8只基金(份額合併統計)。這8只股票指數基金規模大都很迷你,僅有海富通中證100的資產規模在2.78億元,其他7只基金的規模都在5000萬以下,處於清盤警戒線以下,規模小自然收取的管理費就少,對於基金公司來說,這些基金就形成了“雞肋”的尷尬境地。

不僅僅是規模迷你,海富通指數型基金業績也跑輸基準收益率好幾個百分點。

海富通滬深300指數增強A/C,該基金前身為海富通富睿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於2019年10月9日正式轉型為海富通滬深 300 指數增強型證券投資基金。以海富通滬深300指數增強A為例,今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的漲幅分別為4.27%、0.96%、0.85%,同類平均分別為27.32%、-3.18%、3.28%,滬深300同期漲幅為28.62%、-1.21%、-0.29%。在同類中排名分別為2358/3053、870/3201、2658/3281。

通過對上述數據的分析,可以發現該基金在今年二季度大盤調轉向下時,回撤幅度控制的比較好,不僅少於同類平均水平也好於滬深300指數下跌幅度。但是在今年第一季度大盤大幅上漲時,該基金的上漲幅度很少,不僅跑輸同類平均水平,也大幅跑輸滬深300指數漲幅。

海富通滬深300指數增強A,跟蹤標的為滬深300指數,截至到2019年10月21日跟蹤誤差為1.14%。這個跟蹤誤差在同類基金中偏大,而同類基金中例如富國滬深300指數增強為0.16%,華夏滬深300指數增強A為0.18%,嘉實滬深300指數研究增強0.19%。從上述數據上看,海富通滬深300指數增強A的跟蹤誤差大幅高於同類基金1%左右,這或許與該基金剛轉型為滬深300指數基金有關,需要一段時間來對跟蹤誤差進行校正。

海富通滬深300指數增強A/C,從2017年成立至今已經經歷了三任基金經理,最近一位基金經理是2019年10月15日剛接手的朱斌全,從其履歷來看,管理公募基金不足一年。

三、內控堪憂老將業績不佳,總經理重塑投研團隊“壓力山大”

有一段時間,海富通的基金經理在業內的名聲有點“狼藉”,因為從2015年後有多名基金經理因為參與老鼠倉,遭到刑事處罰。比如2018年9月29日,海富通原基金經理謝志剛,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的一審判決。謝志剛趨同交易5500萬元,非法獲利270萬元,判刑三年緩刑五年,罰300萬元。

而在2014年7月曝光的海富通“老鼠倉窩案”更是震驚業內。海富通5名原任或時任基金經理因涉嫌內幕交易被查。程崬、蔣徵、牟永寧、黃春雨、黃春雨這五位基金經理,除了程崬外,後面四位都先後參與管理海富通收益增長。當年這個窩案震驚了管理層,暴露出海富通在內部風控體系上存在很大的漏洞,海富通因此也被證監會責令限期整改3個月,期間停發新基金,致使海富通眼睜睜的看著2015年上半年的“牛市”乾著急。

對於海富通這樣中等偏小規模的基金公司來說,怎麼保持基金經理隊伍的穩定性,是個很嚴峻的課題。海富通本來基金經理的人數就不多,而在2018年包括陳甄璞、張炳煒、卜正倫、劉瓔、顧曉飛、孫陶然在內,有6位基金經理離職。面對2018年6位基金經理的離職,海富通通過外聘和內部提拔擴充基金經理隊伍。

截至目前,海富通共有22位基金經理,平均任職年限為2年又49天。分析這22位基金經理年限構成,年限在二年以下有10位,其中6位更是在一年以下。從業年限在二至四年的有八位,五至七年的有四位。很明顯,海富通經理團隊年限普遍年輕,很多都是不足2年的“菜鳥”。

在海富通為數不多的從業年限在六年以上的基金經理中,不得不提到陳軼平,雖然他不是海富通在任基金經理中從業年限最長,但他卻是最早進入海富通任職,其2011年10月就加入海富通,距今已有8年的歷史了。

陳軼平履歷顯示,其此前在外資和瑞銀企業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任職,2011年10月加入海富通管理有限公司,歷任債券投資經理、基金經理、現金管理部副總監、債券基金部總監,現任固定收益投資副總監,現獨立管理著海富通美元收益、海富通美元收益人民幣、海富通弘豐定開、海富通瑞利、海富通恆豐、海富通上證5年期地方政府債ETF,還與其他基金經理共同管理著6只(份額合併統計)基金,基金類型橫跨QDII、債券、貨幣、混合型基金,是個“全面手”。

陳軼平作為老將,和二位不足一年菜鳥基金經理朱斌全、陸叢凡搭檔共同管理的基金業績,也是乏善可陳。其與陸叢凡搭檔管理的海富通上證城投債ETF,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3.68%,跑輸基準收益率-2.04%。成立至今的復權淨值增長率為25.57%,跑輸業績基準-8.23%。其與朱斌全搭檔管理的混合型基金海富通富祥,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為8.58%,跑輸業績基準收益率-2.37%。成立至今的復權淨值增長率為10.10%,跑輸業績基準-5.38%。

老將陳軼平現今管理著226.92億元的基金資產,作為一個2011年就已進入海富通,並有著六年多基金經理從業履歷的業內老人來說,其業績還是有待於提高。

2017年9月13日,海富通公告稱,任志強自9月12日起擔任公司總經理,公司董事長張文偉不再代行總經理職務。查看任志強履歷,其在加入海富通之前,曾任華寶興業基金副總經理兼投資總監,在投資總監任上長達十年之久,於2017年5月31日離開華寶興業基金。任志強還先後在南方證券從事過基本面分析研究工作,在華寶信託擔任過總裁助理、董秘,在華寶證券擔任過副總經理等管理性職務,屬於做事低調實幹型的管理者。

任志強上任後,通過從外部引進人才和內部培養相結合的方式來構建投研團隊,重組組織架構以提升管理效率等各方面措施重新打造海富通。從實際成效來看,海富通資管規模和業績相比過往有比較大的提高。2018年相比2017年,基金規模從504.67億元提升到746.63億元,增加了241.96億元,增幅達47.94%。

但需要看到,2018年雖然相比2017年在規模的增加是建立在固收類基金規模大幅增加的基礎上的,權益基金規模的減少,雖然有2018年股市整體氛圍處於不佳的因素,但也反映出海富通在權益類基金投研實力的還有待於增強。

從業績上看,2017年的淨利潤為2.55億元,是海富通曆史上最好的年份,同比2016年的1.35億元,2017年增加了1.2億元。只是這種增速並沒有在2018年延續下去,2018年淨利潤為1.72億元,同比2017年大幅減少了0.83億元,降幅為32.54%。對於這種淨利潤的降幅,也很好理解,2018年海富通雖然固收基金規模大幅增加,但固收類基金的管理費提取比例低,而權益類基金的管理費提取比例比較高。2018年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幅減少,伴隨著管理費收入也同比減少,大幅抵消了固收類基金規模增加所帶來的效應。

業績上藉著2019年A股整體震盪向上的趨勢,海富通不論是權益類基金還是固收類基金都取得比較好的正收益,我們從71只已經有業績對比的基金來看,今年以來的淨值增長率與其基準收益率相比較的話,可以看出其中共有28只基金的業績落後於業績基準收益率。從今年股市的上漲幅度看,這樣的成績顯然令人失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