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分為14個地區的廣西


廣西地處中國華南地區,南瀕北部灣、面向東南亞,西南與越南毗鄰,大陸海岸線長約1595千米,是全國三大僑鄉之一。廣西北部灣6市聯手廣東省湛江市、海南省海口市等5市,建設北部灣城市群,深化中國-東盟戰略、建成藍色海灣城市群,成為貫通我國西部地區與中南半島的南北陸路新通道。廣西形成以北部灣城市群為引領、珠江-西江經濟帶和桂林國際旅遊勝地建設為支撐經濟增長極。

廣西先秦時已存在新石器時代和青銅時代高度文明,境內有距今7000年的甑皮巖遺址、白蓮洞遺址等文化遺存,是桂柳文化、嶺南文明的發源地,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廣西是中國—東盟博覽會的舉辦地,在中國與東南亞的經濟交往中佔有重要地位,是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廣西地處低緯度,北迴歸線橫貫中部,南臨熱帶海洋,北接南嶺山地,西延雲貴高原,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水豐沛,光照充足。夏季日照時間長、氣溫高、降水多,冬季日照時間短、天氣乾暖。受西南暖溼氣流和北方變性冷氣團的交替影響,乾旱、暴雨、熱帶氣旋、大風、雷暴、冰雹、低溫冷害氣象災害較為常見。


廣西地處中國地勢第二臺階中的雲貴高原東南邊緣,兩廣丘陵西部,南臨北部灣海面。西北高、東南低,呈西北向東南傾斜狀。山嶺連綿、山體龐大、嶺谷相間,四周多被山地、高原環繞,中部和南部多丘陵平地,呈盆地狀,有“廣西盆地”之稱。

廣西是以壯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自治區,也是全國少數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境內居住著壯、漢、瑤、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個世居民族,其中廣西是全國瑤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瑤族總人口的60%;是全國仫佬族人口最多的地區,約佔全國仫佬族人口的90%;環江毛南族自治縣是全國唯一的毛南族自治縣,也是我國毛南族最大的聚居區,廣西是中國京族唯一的居住地。

廣西轄14個地級市,縣級行政區111個,鄉級行政區1247個。人口5579.12萬,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管轄北部灣海域面積約4萬平方千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