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人試吃想擴大消費,日本真的有必要吃鯨魚嗎?

2009年一部名為《海豚灣》(The Cove)的紀錄片問世,影片一經上映引起了全世界強烈的反響和討論。影片記錄了在海洋哺乳動物專家的組織、策劃下,一群環保人士歷盡波折與阻攔,冒著生命危險深入日本太地町當漁民每年獵殺海豚的海灣,影片記錄下了大量海豚捕殺時的血腥場面,一時間針對日本捕食鯨魚的反對再次形成一股熱潮。


找人試吃想擴大消費,日本真的有必要吃鯨魚嗎?


而然就在這樣的質疑和抵制聲中,日本不但沒有想要停止捕撈鯨魚的念頭,反而在《禁止捕鯨公約》生效後的20年間,以日本為代表的多個鯨魚捕撈國曾多次試圖恢復商業捕鯨。終於在2019年6月30日,日本宣佈正式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次日,日本就迫不及待的將商業捕鯨正式重啟,就此,時隔32年,捕鯨作業再次不受約束、肆無忌憚。

捕鯨團母船"日新丸"號及兩艘漁船首次完成商業捕鯨,回到山口縣。捕撈作業共捕獲187頭布氏鯨、25頭塞鯨和11頭小鬚鯨,共計223頭。收穫鯨魚肉1430噸,這些鯨魚肉將於今年11月流入市場。

於是乎,今年10月24日,日本山口縣下關市舉行布氏鯨魚肉試吃會。會場提供鯨魚食品以及展覽捕鯨照片。此次試吃會由下關市和捕鯨相關團體舉辦,目的是為了增強對捕鯨的理解以及擴大消費。


找人試吃想擴大消費,日本真的有必要吃鯨魚嗎?


然而現今社會,日本真的有必要再吃鯨魚肉嗎?

首先,日本捕鯨歷史悠久,明治時代末期,鯨魚捕獵已經十分常見,那時鯨魚已經變成了司空見慣的食品,鯨魚料理十分便宜。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日本糧食十分匱乏,因此體格碩大的鯨魚便成了大家日常食用的對象,鯨肉曾幫日本人度過缺糧時代,這種必要的時候捕鯨吃肉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到2016年鯨肉僅佔全國肉類消費大約0.1%,越來越多日本人並不接受也不會去吃鯨魚肉。

其次,鯨魚在大海之中處於食物鏈頂端,其體內的微量元素是最多的。隨著人類對地球生態系統的破壞,海洋環境受到了日益嚴重的汙染,重金屬物質隨著洋流變換、海洋生命體間的轉移遍佈全球水域。還有日本這些年不斷將汙染物還有各種核廢料排放入大海之中,尤其是汞這東西很難排放,最終這些有毒物質會累加到鯨魚體內,然後日本就讓自己的民眾和遊客來吃鯨魚?這樣食用鯨魚肉不僅不會比食用其他肉類多帶來任何營養,還會嚴重威脅身體健康。正常瞭解的人都不會選擇去吃鯨魚肉了。


找人試吃想擴大消費,日本真的有必要吃鯨魚嗎?


此外想想日本所謂的科研“研究研究南極海域的小鬚鯨種群”“研究管理小鬚鯨種群最好的方法”,然而科研結果沒有,反而那些“科研”剩下的鯨魚肉最終以低廉的價格流入市場,這不是藉機在南極和北太平洋捕鯨嗎?


找人試吃想擴大消費,日本真的有必要吃鯨魚嗎?


最後從生物多樣性來看。鯨類繁殖能力很差,一頭成年雌鯨兩三年才會產下一頭幼鯨,如果遭到持續性捕殺,其種群密度很難恢復,同時鯨類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在食物鏈頂端,種群數目減少會對海洋生態系統造成很大的影響。

現在日本對鯨肉的需求一直在下降,日本捕鯨協會2017年底針對全國10歲至60歲不同年齡段的1200名男女做過一項調查。結果顯示,雖然有64%的受訪者曾經品嚐鯨肉,但大部分人在最近5年未吃過;70%的10歲至30歲女性受訪者表示,不知道鯨肉可以食用。

該行業已經到了依賴國家補貼才能生存的境地。“調查捕鯨”2005年後陷入赤字,2005年後的10年間,日本國庫向“日本鯨類研究所”提供了約80億稅金用於填補赤字。在這種入不敷出的情況下,日本為什麼還要堅持捕鯨?

有網友回答的很是精闢:日本人根本不愛吃...這事本質上還是海洋話語權的問題。除了海洋話語權,捕鯨事業還養著一大批政府官員和利益相關者,這些人每年從中獲利達千萬。此外還有農協要保護漁民的利益,政府對農協的妥協等等因素。說到底還是各自利益作祟,讓日本能不顧全世界的反對肆意捕殺鯨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